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0522010100)

作品数:71 被引量:1,311H指数:23
相关作者:郭天财朱云集王永华王晨阳马冬云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9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2篇小麦
  • 37篇冬小麦
  • 24篇籽粒
  • 18篇穗型
  • 15篇淀粉
  • 13篇灌浆
  • 11篇小麦品种
  • 10篇土壤
  • 10篇
  • 8篇旗叶
  • 8篇光合特性
  • 7篇氮素
  • 7篇冬小麦品种
  • 7篇小麦籽粒
  • 7篇酶活性
  • 6篇蛋白质
  • 6篇籽粒灌浆
  • 6篇糊化
  • 6篇糊化特性
  • 5篇蛋白质含量

机构

  • 72篇河南农业大学
  • 7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河南农业职业...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郑州市气象局

作者

  • 63篇郭天财
  • 41篇朱云集
  • 37篇王永华
  • 37篇王晨阳
  • 36篇马冬云
  • 17篇宋晓
  • 15篇岳艳军
  • 15篇查菲娜
  • 12篇谢迎新
  • 9篇沈学善
  • 9篇李国强
  • 7篇李金才
  • 7篇刘胜波
  • 7篇杨文平
  • 7篇韩巧霞
  • 7篇屈会娟
  • 6篇尹钧
  • 6篇王成雨
  • 5篇冯伟
  • 5篇魏凤珍

传媒

  • 17篇麦类作物学报
  • 6篇西北植物学报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作物学报
  • 4篇华北农学报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4篇植物生理学通...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河南科学
  • 1篇Agricu...
  • 1篇全国小麦栽培...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8篇2009
  • 16篇2008
  • 17篇2007
  • 25篇2006
  • 4篇2005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施硫对两种品质类型小麦光合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被引量:16
2008年
以豫麦34和豫麦50两个品质类型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硫水平对其光合物质积累与转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硫可以提高豫麦34花后20 d内旗叶叶绿素含量和灌浆中后期的净光合速率,同时提高了豫麦50开花后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施硫处理不仅提高了两品种开花期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量,并促进其向子粒的转运,使单茎子粒重和氮素积累量高于不施硫处理。施S 20 kg/hm2处理能明显提高两品种子粒产量,豫麦34和豫麦50分别比对照增产10.69%和9.78%,同时显著地提高了子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施S 100 kg/hm2处理的效果小于低量施硫(S 20 kg/hm2)处理。
沈学善朱云集郭天财李国强屈会娟
关键词:硫肥小麦光合物质转运
生态因子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粉质参数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为了解生态因子与冬小麦粉质参数之间的关系,选用6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豫麦34、藁麦8901、豫麦47、豫麦70、洛阳8716、豫麦50),于2000~2002连续两年在河南省五个纬度点(32°N^36°N)种植,研究了纬度变化对不同小麦品种粉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类型对粉质参数的影响大于生态环境。其中豫麦34和藁麦8901的各粉质参数均与其他四个品种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6个小麦品种的吸水率均随纬度升高呈降低趋势,其他粉质参数随纬度变化受生态因子的影响而变化。5月份主要气象因子与小麦粉质参数的相关性不显著。
张学林王晨阳郭天财朱云集王永华马冬云
关键词:小麦纬度粉质参数
源库改变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通过剪叶和去穗处理进行源库改变试验,研究了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198"的蛋白质含量及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成熟期两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表现为去穗处理>去叶处理>对照,豫麦49-198去叶、去穗处理较对照分别高0.31%和1.16%,兰考矮早八去叶、去穗分别较对照高0.79%和2.01%;源库改变对籽粒蛋白组分的影响效应不同,醇溶蛋白含量以去叶处理最低,而谷蛋白含量则在对照中最低。两个品种的千粒质量均表现为去穗处理>对照>去叶处理;其中豫麦49-198和兰考矮早八去叶处理较对照下降的最大幅度分别为24.4%和7.6%;去穗处理较对照增加的最大幅度分别为11.1%和12.2%。蛋白质积累量表现为去穗处理>对照>去叶处理,豫麦49-198减源和缩库处理后单粒籽粒蛋白积累量降低和增加的幅度均大于兰考矮早八,表明不同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组分对源库调节的反应不同。
马冬云郭天财宋晓岳艳军查菲娜韩巧霞
关键词:源库改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
水氮互作对小麦籽粒蛋白质、淀粉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被引量:50
2008年
以两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品种(强筋品种豫麦34、弱筋品种豫麦50)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3个灌水处理(W1:拔节水;W2:拔节水+花后15d灌浆水;W3:拔节水+灌浆水+花后28d麦黄水)和3个氮肥水平(0、150、270kg.hm-2)对籽粒蛋白质、淀粉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270kg.hm-2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强筋小麦(豫麦34)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明显提高,谷/醇增大;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提高,直/支下降;籽粒产量增加.弱筋小麦(豫麦50)在150kg.hm-2的施氮量下,清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增加,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下降,谷/醇降低;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提高;不施氮肥或氮肥施用过多(270kg.hm-2)均影响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的积累,使产量下降.W2处理促进了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W1或W3处理均不利于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且导致籽粒产量下降.水、氮互作效应中,强筋和弱筋小麦分别以全生育期270kg.hm-2和150kg.hm-2施氮量配合拔节水+灌浆水(W)为比较理想的水氮运筹方式.
付雪丽王晨阳郭天财朱云集马冬云王永华
关键词:冬小麦水氮互作蛋白质淀粉籽粒产量
硫对不同氮水平下小麦旗叶氮硫同化关键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3
2007年
在大田条件下,以豫麦34为试材,研究了2个施氮水平(330和240kghm-2)下施用纯硫0、60、100kghm-2对小麦旗叶氮、硫同化关键酶活性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氮素水平下施硫对小麦旗叶中硝酸还原酶(NR)、谷胺酰氨合成酶(GS)、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均有影响。高氮水平下随施硫量的增加NR活性降低,GS活性提高,GPT活性在灌浆中期也表现出与GS活性相同的趋势;中氮水平下表现为随施硫量的增加NR活性提高,GS活性S60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GPT活性不同施硫处理间差异不明显。表明高氮条件下施硫抑制了NR活性,但提高了GS、GPT活性,中氮条件下施硫提高了NR和GS活性。两种施氮水平下乙酰丝氨酸水解酶(OASS)活性均随施硫量的增加而降低,尤其高氮和低硫条件下OASS活性升高。两种施氮水平下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随施硫量的增加而提高。氮和氮硫互作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硫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N330水平显著低于N240水平,N330水平下S100和S60与对照相比达显著水平,N240水平下,施硫处理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两种氮素水平下施硫处理千粒重均较对照显著提高,但穗数和穗粒数差异不显著,无论何种施氮水平下,千粒重提高是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朱云集李国强郭天财王晨阳戴廷波曹卫星
关键词:小麦
氮磷钾硫的施用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3
2006年
试验于河南农业大学科教示范园区进行,以强筋小麦豫麦34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磷钾硫对小麦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氮磷硫肥用量对强筋小麦群体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各因子不同供给水平对光合特性指标的影响均表现为随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于花后不同时期处于主导地位的肥料因子有所不同。氮磷钾硫配施对籽粒产量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硫氮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最大因子,而磷肥、钾肥对产量影响不显著,N 70P 120K 180S30是最佳水平组合。
李国强朱云集郭天财田文仲
关键词:强筋小麦群体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籽粒产量
Effects of Sulfur Fertilizer Application Methods on Grain Protein Content During Filling Stage of Winter Wheat被引量:6
2009年
[ Objective] The experiment aim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e of optimal cultivation management for the 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 Method] The effects of two sulfur fertilizer application methods on dynamic changes of grain protein content and glutenin content of Yumai 49 and Yumai 66 during wheat grain filling stage were studied under the field conditions. [Result] Both the grain protein and glutenin content of two cultivars were increased by sulfur fertilizer, particularly, the effects on Yumai 49 were more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grain content and glutenin content of different wheat cultivars could be increased by taking different sulfur fertilizer application methods.
谢迎新郭天财朱云集王晨阳王永华
行距配置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6
2012年
为确定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高产栽培的适宜行距配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行距(10、15、20和25cm)种植方式下,多穗型品种豫麦49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的旗叶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两种穗型品种旗叶净光合速率(Pn)均随籽粒灌浆进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花后0~14d,多穗型品种豫麦49旗叶Pn高于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之后兰考矮早八优势趋于明显;两品种旗叶qP和Fv/Fo均于花后10d达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豫麦49的光截获(LI)在花后10d高于兰考矮早八,而在花后20d低于兰考矮早八。行距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光合特性、LI和产量有一定影响。随着行距的变大,豫麦49的Pn逐渐增加,而兰考矮早八则逐渐降低;豫麦49的Fv/Fo在花后0~10d随行距的增加而升高,之后以行距20cm最高,兰考矮早八则随行距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始终以15cm最高;豫麦49以行距20cm的qP值较大,而兰考矮早八以行距15cm最高;两穗型品种的LI均随行距增大而降低。籽粒产量则表现随行距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豫麦49和兰考矮早八分别以行距20和15cm的产量最高。因此,生产中不同穗型品种选择各自适宜的行距配置,有助于光能的吸收利用,促进光合物质向籽粒转移。
杨文平郭天财冯伟刘胜波王永华
关键词:冬小麦穗型行距配置光合特性
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旗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对光强的响应被引量:14
2008年
以超高产小麦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为材料,研究了开花期旗叶光合与水分利用对光强的响应。结果表明:开花期,随着光强的增加,旗叶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率(WUE)均表现不同程度增大,超过一定的光强后反而下降;但胞间CO2浓度(Ci)随光强的增加而降低。与豫麦49相比,兰考矮早八在较高光强下旗叶仍表现出较高的光合特性与水分利用。
杨文平郭天财刘胜波朱云集王晨阳王永华
关键词:冬小麦光合特性水分利用光强
不同氮素水平下施硫对高产小麦碳氮运转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07年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2个不同穗型的高产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施240 kg·hm-2(N240)和330 kg·hm-2(N330)纯氮水平下,分别施纯硫60 kg·hm-2(S60)和0 kg·hm-2(S0),研究了施硫对小麦不同器官碳氮运转及其对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2个供氮水平下,施硫(S60)均比对照(S0)增加了2个小麦品种的叶片、茎、鞘、颖壳和穗轴等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氮素的运转量和运转率以及总运转量和总运转率,提高了转运干物质、氮素对籽粒重和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极显著提高了籽粒和蛋白质产量.(2)施硫对豫农949品种籽粒和蛋白质产量提高幅度显著高于兰考矮早八;与对照(S0)相比,豫农949的N240S60和N330S60处理使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2.74%和16.41%,蛋白质产量分别增加16.84%和16.14%.结果表明,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施硫均可明显促进高产小麦植株的C-N运转,提高植株对氮的吸收利用和碳物质的积累,从而增加籽粒产量,但不同品种间的施硫效应存在差异.
祝小捷朱云集郭天财王晨阳田文仲沈学善
关键词:小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