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CZX035)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谭安奎郭台辉顾凌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公共
  • 3篇公共理性
  • 2篇政治
  • 2篇政治自由
  • 2篇政治自由主义
  • 2篇自由主义
  • 2篇公共领域
  • 2篇公民
  • 2篇公民身份
  • 2篇《政治自由主...
  • 1篇优先性
  • 1篇语境
  • 1篇正当
  • 1篇正当性分析
  • 1篇政治参与
  • 1篇主义
  • 1篇维度
  • 1篇协商
  • 1篇协商民主
  • 1篇理论预设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谭安奎
  • 2篇郭台辉
  • 1篇顾凌云

传媒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学海
  • 1篇现代哲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共南京市委...
  • 1篇哲学分析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0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公共理性理念的抱负
近几十年来,西方的政治哲学尤其是自由主义理论基本上在两个维度上展开,一是对实质性正义原则的伦理探索,二是对获取公共原则、达成政治共识的程序与方法的理论建构。罗尔斯的《正义论》无疑是前一个方面的集大成者,后一方面则以哈贝马...
谭安奎
文献传递
政治的优先性及其限度--对《政治自由主义》一个理论预设的反思被引量:3
2010年
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不仅是只在政治的范围内、而且是直接在政治的范围内运作,因而除了主张政治的独立性,它事实上还同时预设了政治的优先性。但由于政治与人性的内在关联不再是现代社会的共识,疏离于政治与强调政治的优先性就成了两种对立的政治哲学思路。政治自由主义强调政治的优先性,是要优先考虑政治的背景制度和合理的政治关系,因为由此构成的政治社会是一种人们应当共享的、内在的政治之善。但政治的优先性被限制在正义问题的理论建构方法与思维方式上,它并不在实质性的正义原则中对公民课以积极参与政治的责任,这就使得《政治自由主义》在两种对立的政治哲学思路之间取得了某种平衡。
谭安奎
关键词:政治自由主义政治优先性政治参与
古典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的发轫与传承——兼对新共和主义者的一种批评被引量:1
2010年
公民身份是古典共和主义的核心议题,对古典共和主义的不同认知成为新共和主义兴盛的推动力。绘制古典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的不同发轫及其在后来选择性传承的路线图,可以廓清其内在紧张。多重传统的内在紧张使之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但选择性传承却又为其新生平铺道路。新共和主义者争夺其古典资源的原因在于,固守某种传统模式而无视其发轫的多重性和传承进程中的选择性。
郭台辉
关键词:古典共和主义公民身份
民主与民主的条件——论民主在《政治自由主义》中的角色
2009年
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试图构造一种纯粹"政治的"自由主义理论,但批评者们认为,民主政治的过程与议题本身却在其中却被排除了,这使得"政治"自由主义的可能性成了疑问。本文力图证明,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目标不在民主的政治行动本身,而是寻求这种民主得以可能的条件。同时,它对这些条件的寻求乃是以公共理性与协商民主的方式进行的,通过这种方式,政治自由主义一方面保证了自己的政治性质,同时又把民主政治与公共领域的力量推进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结果,国家的强制性权力成了公共领域的产物,而不是其对立面,这一点体现了罗尔斯与哈贝马斯之间的一个根本区别。
谭安奎
关键词:政治自由主义民主公共理性协商民主公共领域
强力、认知与伦理:公共理性的三个分析维度被引量:6
2010年
在以理性分歧为特征的现代多元主义条件下,公共理性成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方法转向中的一个关键概念。一些学者试图从霍布斯式的公共理性观念中获取灵感,但这种观念是建立在纯粹的强力之上的,没有任何认知与伦理的基础,同时它在本质上仍然是私人性的,而不是公共的。当代公共理性以认知和伦理之维为其内部的构成性要素,以强力为最终的外部保障,但它的认知方面仅仅在于,它在认知能力上不逊于其他认知方式,而其真正的优越性则在其伦理之维。结果,公共理性的辩护方式意味着真理与辩护之间的某种距离。
谭安奎
关键词:公共理性伦理辩护
目的与手段:公共管理中的双重正当性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根据"脏手"与国家理性学说,公共管理活动对正当目的的诉求常常意味着要采用不正当的手段。但对目的正当性的片面追求无法避免目的本身被扭曲,从而使得公共管理失去目的与手段的双重正当性,它还可能导致公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争抢同一道德制高点的伦理困境。现代公共管理必须追求目的与手段的双重正当性,其理论基础是一种立宪的国家理性,而其实践选择则是行政法治。
顾凌云谭安奎
关键词:公共管理
公共理性与公共领域理念的扩展被引量:1
2010年
有一种广为接受的批评认为,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存在政治缺位的问题,而且它的公共理性理念严重地限制了公共领域中政治慎议的活力。但原初状态中所塑造的公共理性应当被解释为一种慎议政治的模式。根据这种解读,政治自由主义与公共理性恰恰在两个方面扩展了公共领域理念的政治潜力:一是把制度法律结构的建立间接地确定为公共领域理念与慎议政治的产物;二是基于公共领域的理念塑造了私人自主性,并在良序社会中将私人自主性与政治自主性置于平等的价值位阶上,最终实现了两种自主性的同源性。
谭安奎
关键词:公共理性公共领域
Citizenship的内涵检视及其在汉语界的表述语境被引量:7
2009年
Citizenship在1990年代之后复兴为西方学术界的关键概念,在新世纪之后逐渐进入汉语语境,但中国学者对该概念的译介存在严重混乱。Citizenship是指一套涉及到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价值体系及其制度规范,在西方政治文化传统中大致分为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两大范畴,而当代英语世界中的内涵界定主要有现代国家、观念史和多元主义这三种范畴。本文主张从个体-公民-共同体的关系框架来理解,并主要以"公民身份"和"公民资格"两个汉语词汇来对应,但在具体语境中要考虑二者在汉语言中的差异。
郭台辉
关键词:CITIZENSHIP公民身份公民资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