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2009-3-42)

作品数:7 被引量:109H指数:2
相关作者:谢正德申昆玲刘春艳高立伟闫静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病毒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淋巴
  • 2篇膜蛋白
  • 2篇抗原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核抗原
  • 2篇EB病毒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增多
  • 1篇单核细胞增多...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血细胞
  • 1篇造血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7篇谢正德
  • 3篇高立伟
  • 3篇申昆玲
  • 3篇刘春艳
  • 2篇闫静
  • 2篇艾军红
  • 1篇王亚丽
  • 1篇秦茂权
  • 1篇王健伟
  • 1篇胡英惠
  • 1篇黄志卓
  • 1篇吕典一
  • 1篇刘亚丽
  • 1篇王燕
  • 1篇耿荣
  • 1篇肖艳
  • 1篇幺远
  • 1篇钱素云
  • 1篇杨燕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2007—2010年监测被引量:83
2011年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的病毒病原学构成及其流行的季节特征。方法2007年3月-201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救室就诊及内科住院的ALRTI患儿共1914例。采集每例患儿鼻咽吸取物1份,用(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PIV)1~4型,流感病毒(IFA、IFB和IFC),腺病毒(ADV),肠道病毒(EV),冠状病毒(HCOV),偏肺病毒(HMPV)及博卡病毒(HBOV)。结果(1)总的病毒阳性检出率70.3%,其中〈1岁、1-〈3岁、3~〈6岁和≥6岁组分别为83.0%、80.1%、60.8%和27.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13.5,P=0.000)。检出率高的前3种病毒依次为RSV、HRV和PIV,其在〈1岁组分别是50.9%、36.2%和12.0%。(2)RSV和HRV的流行季节在冬春,而PIV在春夏。(3)〈1岁、1~〈3岁、3~〈6岁和36岁组病毒阳性患儿中检出2种以上病毒的比例分别为38.2%、36.4%、30.2%和15.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6.00,P=0.000)。结论病毒是小年龄儿童ALRTI的主要病原,以RSV、HRV和PIV最为重要,其感染存在季节特征;ALRTI患儿存在多种病毒感染,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谢正德肖艳刘春艳胡英惠幺远杨燕钱素云耿荣王健伟申昆玲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病毒儿童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人巨细胞病毒与疱疹病毒6型感染及相互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了解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人巨细胞病毒与疱疹病毒6型的感染情况以及相互关系.方法 患者为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间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儿,患儿术后每周采集外周静脉血,分别应用荧光定量PCR和常规PCR检测患者血清中CMV DNA载量及外周全血中HHV-6,并对HHV-6进行分型.结果 共5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636份标本.2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共52份标本CMV-DNA检测阳性,中位检出时间为术后56d.CMV感染的总发生率为38.5%(20/52).其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MV感染的发病率为47.6%(20/42),晚发性CMV感染的发生率为22.2%(6/27).3例CMV感染患者死亡,其中2例诊断CMV间质性肺炎.14例患者共33份血标本HHV-6 PCR阳性,中位检出时间为术后23d,HHV6感染的总发生率为26.9%(14/52),其中异基因HSCT患者HHV6感染的发生率为31%(13/42),且均为B型.20例CMV阳性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有6例发生CMV感染,HHV-6与CMV共感染率为30%(6/20).结论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CMV感染率和HHV-6感染率均较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较早的HHV-6感染和发生较晚的CMV感染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吕典一秦茂权王燕高立伟谢正德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巨细胞病毒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EB病毒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1964年Epstein、Achong、Barr在研究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时发现的一种亲人类B淋巴细胞的病毒。EBV属疱疹病毒科,双链DNA病毒,基因组长约184 kb。EBV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
王亚丽谢正德申昆玲
关键词: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EPSTEIN-BARR病毒双链DNA病毒B淋巴细胞疱疹病毒科飞沫传播
2005-2010年北京地区儿童原发性EBV感染流行株EBNA1与LMP1基因特征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2005-2010年北京地区儿童原发性EBV感染流行株EBNA1与LMP1基因特征,为研究EBV变异株与疾病临床表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提供背景资料。方法应用PCR方法扩增EBV的EBNA3C、EBNA1和LMP1基因片段,测序后应用BioEdit 7.0.9和Mega 4.0.2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62例进行了EBV分型,以EBV-Ⅰ型为主,检出率为98%。62例EBNA1基因扩增阳性,其中V—val亚型(均是Vvvl变异株)为98%。50例LMP1基因羧基段扩增阳性,以China1为主,其检出率为90%。Vvv1变异株和China1变异株在EBV—IM与EBV—HLH中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40例进行了多基因连锁分析,其中EBV—Ⅰ型、EBNA1-Vvv1变异株和LMP1-China1变异株高度连锁,其连锁检出率为90%。35例患儿LMP1基因全长扩增阳性,CG1-CG4的检出率分别为85%、6%、6%和3%。结论北京地区儿童原发性EBV感染疾病中,EBV亚型以EBV-Ⅰ型为主,Vvv1变异株和China1变异株分别是EBNA1和LMP1变异株中的优势变异株,且二者高度连锁。儿童原发性EBV感染流行株可以分为CG1-4组,其中以CG1为主。
艾军红谢正德刘春艳高立伟闫静
关键词:膜蛋白质类
EB病毒BZLFl基因和启动区Zp的多态性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2012年
Epstein-Barr病毒(EBV)属于疱疹病毒科γ亚科,为线性双链DNA病毒。BZLF1基因的表达产物Zta在病毒裂解感染级联反应的启动和维持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BZLF1基因的启动子Zp调节着BZLF1的表达。近年来,基因BZLF1及其启动子Zp区域的多态性成为研究的热点,此文对BZLF1基因及其启动区Zp的多态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刘亚丽谢正德
关键词:病毒基因多态性
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的EB病毒感染特征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了解儿童EB病毒(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患儿的EBV血清学抗体及病毒复制水平等特征。方法对67例EBV-HLH患儿和60例原发性EB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EBV特异性抗体和血清EBV DNA载量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 EBV-HLH患儿EBV特异性抗体结果:EBV-CA-IgM、EBV-CA-IgG、EBV-EA-IgG和EBV-NA-IgG的阳性率分别为28.8%、100.0%、51.5%和78.8%,EBV-VCA-IgG高亲和力为78.9%,低亲和力为12.1%;血清学抗体结果显示,71.2%的患儿为EBV再激活感染,其余为急性原发EBV感染;45.5%的EBV-HLH患儿可在血清中检测到EBV DNA,其拷贝数中位数为1.976×103copies.L-1。EBV-IM患儿的EBV-CA-IgM、EBV-CA-IgG、EBV-EA-IgG和EBV-NA-IgG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58.3%和26.7%,EBV-VCA-IgG高亲和力为18.3%,低亲和力为81.7%,EBV DNA阳性率为10.0%,DNA拷贝数均值为8.495 copies.L-1。IM患儿均为EBV原发感染状态。结论EBV-HLH可发生在EBV原发感染或既往EBV感染再激活时期,但多数患儿由既往EBV感染再激活所致。EBV-HLH患儿血清中EBV复制水平显著高于EBV-IM患儿。
黄志卓谢正德闫静高立伟刘春艳申昆玲
关键词: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
EB病毒亚型/变异株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Epstein—Barr病毒(Epsteir—Barrvirus,EBV)属于疱疹病毒科γ亚科,与鼻咽癌、地方性伯基特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等相关,是重要的肿瘤相关病毒。EBV基因组中存在多个多态性区域,根据这些区域中氨基酸的变异,可将EBV分为不同的亚型/变异株。日前,关于不同EBV亚型/变异株与疾病间是否相关尚无定论。该文从LMP1、EBNA1、BZLF1这三个多态性区域总结了近年来关于EBV弧型/变异株与疾病表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艾军红谢正德
关键词:EBV潜伏膜蛋白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