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51121003)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树岩谢湉李姗泽刘伟华崔保山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
  • 1篇沼泽
  • 1篇植物
  • 1篇去除率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多样性
  • 1篇黄河三角洲
  • 1篇
  • 1篇草本
  • 1篇草本植物

机构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山东黄河三角...

作者

  • 1篇崔保山
  • 1篇姜荣
  • 1篇郦建强
  • 1篇美英
  • 1篇郭亚男
  • 1篇刘伟华
  • 1篇李姗泽
  • 1篇谢湉
  • 1篇杨晓华
  • 1篇张树岩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黄河三角洲沼泽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3
2015年
一般认为湿地恢复应该先从植物恢复着手,因此,在黄河三角洲的盐沼和淡水沼泽中,对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盐沼、光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和明水面中的植物和大型底栖动物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对4种生境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分析各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差异,探索主要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环境因子,从而判断单一植物群落湿地恢复是否为正确的选择。结果表明,共记录24种大型底栖动物物种,隶属于3门7纲11目;在光滩、盐地碱蓬盐沼、芦苇沼泽和明水面中的底栖动物物种数分别为9种、4种、6种和10种,表明无植物的光滩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数量并不比单一植物群落沼泽中的少,生境类型、地理位置和环境因子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了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分布在淡水沼泽与盐沼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完全不同;在淡水沼泽和盐沼中,水深、土壤(沉积物)盐度和硬度是决定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关键指标。对滨海湿地进行恢复,生境类型的空间异质性恢复要比单一植物群落恢复更为重要。
李姗泽崔保山谢湉张树岩刘伟华付守强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黄河三角洲物种多样性
植物滞留系统草本植物对人工雨水中铅的富集及去除效果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4种草本植物(黑麦草,地毯草,早熟禾,高羊茅)对人工雨水中重金属铅的吸收富集和去除效率,并分析测定不同植物滞留系统介质、不同入口浓度情况下,植物地上部与根部铅含量及铅的去除率。结果表明,4种草本植物对人工降雨径流中的铅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铅的平均去除率在94.73%~98.11%之间。不同草本植物去除人工降雨径流中铅的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高羊茅>黑麦草>地毯草>早熟禾。其中,4种草本植物对铅的去除率随着入口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同一种草本植物同样的入口浓度情况下,沙土Ⅱ为最佳土壤介质,具有最佳的去除铅能力。4种草本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磷累积量分别在52.51~111.24μg和34.79~73.54μg之间;其中黑麦草铅累积总量最高,其次是地毯草,最低的是早熟禾。综合考虑污染物去除率和铅在植物体内的累积量,交替种植高羊茅和黑麦草能够提高植物滞留系统去除铅的能力且有利于延长植物滞留系统寿命。
美英杨晓华郭亚男姜荣郦建强
关键词:草本植物去除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