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025821)

作品数:30 被引量:747H指数:18
相关作者:吕西林朱杰江周定松李培振卢文生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江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建筑科学
  • 1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2篇抗震
  • 10篇振动台
  • 10篇振动台试验
  • 9篇振动
  • 9篇台试
  • 8篇抗震设计
  • 6篇混凝土
  • 6篇钢筋
  • 6篇钢筋混凝
  • 6篇钢筋混凝土
  • 5篇建筑
  • 4篇地震
  • 4篇纤维模型
  • 4篇剪力墙
  • 4篇建筑结构
  • 4篇高层建筑
  • 3篇地基
  • 3篇地震反应
  • 3篇有限元
  • 3篇振动台模型

机构

  • 29篇同济大学
  • 3篇江南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建筑西南...
  • 1篇广东省建筑设...
  • 1篇《建设科技》
  • 1篇北京市建筑设...

作者

  • 28篇吕西林
  • 6篇周定松
  • 6篇朱杰江
  • 4篇卢文生
  • 4篇李培振
  • 3篇马宏旺
  • 2篇李俊兰
  • 2篇赵斌
  • 2篇邹昀
  • 2篇陈晓宝
  • 2篇陈跃庆
  • 2篇卢文胜
  • 1篇张之颖
  • 1篇蒋欢军
  • 1篇马升东
  • 1篇陈波
  • 1篇宋和平
  • 1篇侯光瑜
  • 1篇武敏刚
  • 1篇陈彬磊

传媒

  • 16篇地震工程与工...
  • 3篇建筑结构学报
  • 3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力学季刊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工程抗震与加...

年份

  • 1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 8篇2004
  • 7篇200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土性的地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比研究被引量:61
2006年
通过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SSI)体系的振动台模型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土性的地基条件对动力相互作用效果和规律的影响。在试验现象方面发现,地基土越软弱,结构沉降和倾斜越大;不同土性条件下结构裂缝形态相似,但土越硬,裂缝出现越早,发展也越严重。在体系动力特性方面发现,SSI体系频率均小于不考虑SSI的结构自振频率,阻尼比大于结构材料阻尼比,但不同土性条件时由于土、基础、结构三者刚度比不同,SSI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程度和机理存在差异。在地震反应方面发现,土越硬,加速度反应的峰值放大系数越大;加速度反应的主要组成成分和频谱特征是,土较软时以基础转动引起的摆动分量和平动分量为主;土较硬时以结构弹塑性变形分量为主。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基土性条件下,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具有相似的规律,但其效果和机理存在差异。
陈跃庆吕西林李培振陈波
关键词:结构-地基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地震反应
北京LG大厦单塔结构整体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28
2006年
本文通过对北京LG大厦单塔主体结构1/20整体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测试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阻尼比及其在8度多遇、8度基本、8度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和位移反应等,研究了模型结构的破坏机理和破坏模式,并根据试验结果和相似理论,推导、分析了原型结构的地震反应。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结构第1、2、3阶振型频率依次为:4.319Hz(x向平动)、4.883Hz(y向平动)和6.761Hz(整体扭转),对应阻尼比分别为0.043、0.046和0.026;原型结构对应前3阶振型周期为1.794s、1.587s和1.146s,其扭转、平动周期比为0.64,且在8度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1005和1/101,显示原型结构布置基本合理,整体抗震性能较好,能够抵抗所在地区设防烈度下各水准地震作用。论文最后对原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李检保吕西林卢文胜赵斌侯光瑜陈彬磊
关键词:混合结构体系高层建筑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地震反应阻尼比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抗震性能分析被引量:15
2003年
本文在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和分析程序的基础上,对影响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抗震性能的三个重要参数,即高宽比、轴压比、连梁刚度比,进行了一系列模型的非线性计算分析,得出了各参数对核心筒的承载力、破坏形式、延性、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的影响,为参数影响的定量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李俊兰吕西林
关键词:抗震性能非线性有限元
模态静力非线性分析中模态选择的研究被引量:31
2004年
本文应用模态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对多个算例进行了静力非线性分析。比较分析了不同振型组合对计算精度的影响,对模态选择的参数进行了研究,提出采用模态质量参与系数进行模态选择的控制,为模态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另外,分析了结构基本周期对该方法计算精度的影响。
卢文生吕西林
关键词:振型参与系数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与理论分析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1
2005年
建设中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目前世界上主体结构最高的建筑物。对该建筑进行了1∶50比例的微粒混凝土整体模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采用自编的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TBNLDA)对振动台模型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并和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以及在7度多遇、7度基本、7度罕遇和8度罕遇地震烈度作用下的结构位移反应,研究了模型结构的地震剪力系数,以及模型结构的破坏型式。试验与理论分析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结果,起到了相互验证的作用并为该建筑物原型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提供了参考。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能够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
朱杰江吕西林邹昀
关键词:弹塑性时程分析振动台试验纤维模型
弹塑性位移谱法的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被引量:4
2004年
弹塑性位移谱法求解结构在指定强度地面运动作用下的位移需求是一种简便合理的方法。本文将弹塑性位移谱法就具体地震波计算的楼层位移需求、层间位移角需求与一比例为1/10的12层钢筋混凝土模型框架振动台试验结果作了比较。设计的12层钢筋混凝土模型框架结构在振动台上经历了7种强度等级地震波的作用,输入峰值加速度依次为:0.090g、0.258g、0.388g、0.517g、0.646g、0.775g和0.904g。求出了弹塑性位移谱法计算的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需求与振动台试验结果的比值,研究了二者比值的均值及方差沿楼层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弹塑性位移谱法的计算结果与振动台得到的位移需求值吻合较好,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周定松吕西林
关键词:振动台试验抗震设计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弹塑性时程分析被引量:13
2006年
在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层次上,进行了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采用两种非线性宏观单元———梁柱单元和墙单元,单元截面分析采用纤维模型。在计算单元刚度矩阵时,采用子结构技术,从而实现了一根柱或一根梁采用一个非线性梁柱单元来模拟。编制了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且用该程序对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振动台模型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最后对该大厦原型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和抗震性能评价。
朱杰江吕西林
关键词:弹塑性时程分析子结构纤维模型
纤维墙元模型在剪力墙结构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44
2005年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是目前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最主要的抗侧力构件,本文在对已有的微观及宏观计算模型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基于纤维模型概念,建立了便于高层剪力墙结构非线性分析应用的纤维墙元模型,即由承受轴力及弯矩的纤维子单元与承受剪切变形的剪切子单元相合成的墙元计算模型;同时,对该模型中剪切子单元高度的取值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物理含义;推导了单元的刚度矩阵,并分别建立了纤维子单元及剪切子单元的骨架曲线及滞回规则。另外,应用该计算单元模型,对一栋40 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与相应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在结构动力特性,位移响应方面等均吻合较好,验证了该计算单元模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可为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吕西林卢文生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纤维模型
风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的刚度中心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通过2种方法计算风作用下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的扭矩,给出相应的高层建筑结构刚度中心的定义。方法1:通过分析“楼面偏心距”,得出等效静荷载作用的扭矩,每楼层扭矩等于该楼层以上的各个楼层扭矩之和,加州结构工程师协会标准(SEAOC)推荐此方法。方法2:通过分析“楼层偏心距”,得出等效静荷载作用的扭矩,每楼层扭矩等于该楼层以上的各个楼层扭矩之和,UBC推荐此方法。最后,通过简单例子给出2种方法的具体计算步骤,为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马升东周德源孙良宏
关键词:风作用高层建筑结构刚度中心
框架剪力墙结构模态静力非线性抗震分析方法研究被引量:28
2005年
本文在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基础上推导建立了模态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对一栋 1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了静力非线性分析,提出了目标位移求解的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弹塑性时程分析迭代法,计算结果与相应时程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两者吻合较好,验证了本文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另外,对同一结构,计算分析了在不同水平荷载模式下的静力非线性分析结果,比较不同荷载模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为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的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卢文生吕西林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