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JDZX2012135)

作品数:4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张春红白玮婧杜蓉吕琦刘浩敏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中风
  • 2篇中风后
  • 2篇康复
  • 2篇康复训练
  • 2篇康复训练治疗
  • 2篇共济失调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不足
  • 1篇眩晕
  • 1篇血性
  • 1篇医药治疗
  • 1篇针刺
  • 1篇针灸
  • 1篇针灸疗法
  • 1篇肢体麻木
  • 1篇中风后遗症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眩晕
  • 1篇中医

机构

  • 4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张春红
  • 3篇白玮婧
  • 2篇杜蓉
  • 1篇张丹
  • 1篇武连仲
  • 1篇张新亚
  • 1篇鲁海
  • 1篇吕琦
  • 1篇张苗
  • 1篇刘浩敏

传媒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河北中医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4年
后循环缺血是指供应脑部的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的病变,为临床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后循环缺血的常见症状有眩晕、肢体或头面部麻木、肢体无力、头痛、呕吐、复视、短暂意识丧失、视觉障碍、行走不稳或跌倒。其中眩晕最为常见,轻者闭目自止,重者如坐舟车,视物旋转,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1]。兹将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杜蓉张春红白玮婧吕琦
关键词:眩晕椎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疗法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不同类型共济失调下肢功能障碍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Frenkel平衡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不同类型共济失调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7例,采用醒脑开窍针刺配合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58例,采用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方案。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对不同类型共济失调下肢临床症状、患者平衡功能评分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小脑型、脑干型、基底节型,显效率分别为72.2%、83.3%、61.1%,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94.4%、94.4%,对照组分别为21.1%、35.0%、58.8%,94.7%、85.0%、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显示,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小脑型、脑干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Frenkel平衡训练可以有效改善中风后下肢共济失调临床症状,尤其对于小脑型和脑干型共济失调,疗效更为显著。
鲁海白玮婧马会靖张苗高士宜刘浩敏张春红武连仲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共济失调BERG平衡量表
针刺与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共济失调被引量:8
2014年
对于脑卒中后共济失调的治疗,现代医学除了针对脑血管病的基础疗法以外,针刺和康复训练疗法也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近年来临床采用体针、头针、电针等针刺手段以及Frenkel康复训练法、核心肌群训练法等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共济失调疗效显著,不难看出在针刺与康复训练以及二者结合疗法的领域上着实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得到了相应的肯定。
白玮婧张春红张新亚杜蓉
关键词:脑卒中针灸疗法康复训练共济失调
中风后肢体麻木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中风后肢体麻木除常规西医治疗外,还有针灸、中药、足浴等多种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就中风后肢体麻木的相关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参考文献23篇。
张丹张春红
关键词:中风肢体麻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