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1CB409704)

作品数:15 被引量:288H指数:11
相关作者:周名江于仁成吕颂辉颜天王云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暨南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赤潮
  • 3篇氮磷
  • 3篇织纹螺
  • 3篇河豚
  • 3篇河豚毒素
  • 2篇氮磷比
  • 2篇亚历山大藻
  • 2篇营养化
  • 2篇织纹
  • 2篇中毒
  • 2篇硝酸钠
  • 2篇米氏凯伦藻
  • 2篇富营养化
  • 2篇
  • 1篇氮营养
  • 1篇氮源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磷酸酶
  • 1篇毒性测试
  • 1篇信息分子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暨南大学
  • 4篇厦门大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作者

  • 6篇周名江
  • 6篇于仁成
  • 5篇吕颂辉
  • 5篇王云峰
  • 5篇颜天
  • 5篇李钧
  • 4篇李爱峰
  • 3篇张清春
  • 2篇钱鲁闽
  • 2篇徐永健
  • 2篇徐宁
  • 2篇焦念志
  • 2篇黄凯旋
  • 2篇唐祥海
  • 1篇江艳
  • 1篇何丽诗
  • 1篇唐欣昀
  • 1篇甘旭华
  • 1篇齐雨藻
  • 1篇何智强

传媒

  • 3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生态环境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卫生研究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营养物质输入对赤潮发生的影响被引量:54
2004年
以国内外7个典型海湾为例,分析了营养物质输入对赤潮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陆源污染物排入及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是是近岸海域营养物质输入的主要来源。水体富营养化的不断加剧是赤潮频发的重要原因,而富营养化程度降低的海域发生赤潮的风险也会下降,营养盐比例的改变是浮游植物种类的重要控制因子。
徐宁吕颂辉段舜山李爱芬刘振乾
关键词:营养物质赤潮富营养化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中国沿海塔玛/链状亚历山大藻复合种(亚洲温带基因型)被引量:15
2006年
近年来,有害赤潮于中国沿海频繁发生,对沿海居民身体健康、水产养殖和自然生态形成了潜在的威胁.由于部分有毒赤潮藻在很低的密度下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危害,但传统的采样和分析方法无法对这类有毒赤潮进行有效的检测,因而急需发展准确、高效的检测新方法.根据对中国沿海分离的塔玛/链状亚历山大藻(亚洲温带基因型)核糖体大亚基DNA(LSUrDNA)序列信息的分析,设计了两条特异性的荧光标记探针,并建立了针对中国沿海塔玛/链状亚历山大藻复合种(亚洲温带基因型)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室内模拟实验显示两条探针都能够特异性地标记中国沿海塔玛/链状亚历山大藻(亚洲温带基因型),但标记效果有一定差异,探针SPEC-PROBE2标记效果远好于探针SPEC-PROBE1.经过标记的藻细胞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区分.中国沿海塔玛/链状亚历山大藻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将有助于提高海水样品中亚历山大藻监测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于仁成唐祥海张清春陈洋王云峰颜天周名江
关键词:核糖体RNA荧光原位杂交
东海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高发区浮游植物磷胁迫状况研究
<正>东海长江口邻近海域是我国的赤潮高发区,近几年来,该区域连续几年在春夏之交(4 至5月)爆发大规模的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ra donghaiense Lu)赤潮。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赤潮高发区内,无机...
欧林坚黄邦钦洪华生王修林李瑞香霍文毅朱明远
文献传递
肽核酸探针技术在赤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5年
侯建军黄邦钦赖红艳
关键词:肽核酸生物检测分子生物学研究赤潮信息分子寡核苷酸
应用黑褐新糠虾测试织纹螺毒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尝试以黑褐新糠虾作为实验生物,研究了投喂不同毒性的织纹螺对糠虾存活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一方法在织纹螺毒性测试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有毒织纹螺能够导致黑褐新糠虾中毒死亡,糠虾的半致死时间与织纹螺的毒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R2=0.9943),在96 h内织纹螺对糠虾的半致死毒性为40.11 MU/g。利用黑褐新糠虾作为实验生物可以测试织纹螺样品毒性的高低,方法的检出限约为10.44 MU/g,与日本法定的河豚鱼食用安全标准(10 MU/g)相当。
李爱峰于仁成李钧王云峰颜天周名江
关键词:织纹螺黑褐新糠虾毒性测试
温度和盐度对锥状斯氏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0
2004年
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25℃、盐度为25是锥状斯氏藻的最佳生长条件,此时最大比生长率和种群细胞数达到最高。而过低或过高的温度或盐度均会抑制其生长。
徐宁吕颂辉陈菊芳何丽诗谢隆初齐雨藻
关键词:锥状斯氏藻温度盐度
米氏凯伦藻在三种无机氮源的生长情况被引量:18
2007年
米氏凯伦藻引发的赤潮危害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其营养生理生态,对掌握该藻形成赤潮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一次培养的实验方法研究了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nsen)在三种无机氮源不同氮磷浓度比(cN/cP)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分别以氯化铵、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为氮源时,米氏凯伦藻生长的最适cN/cP比分别为32、32和100。米氏凯伦藻对氯化铵的利用效率相对低于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以氯化铵为氮源该藻生长缓慢,细胞密度低;而分别以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为氮源时该藻生长情况较好,可较长时间维持高的细胞密度。
吕颂辉黄凯旋
关键词:米氏凯伦藻氯化氨硝酸钠亚硝酸钠
米氏凯伦藻对氮源的吸收利用特征被引量:6
2009年
对不同氮源的吸收利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藻类的生长策略和种群生物量,采用单因子实验,以NaH2PO4作为唯一磷源,固定初始磷浓度为0.65μmol·L-1,选用硝酸钠、亚硝酸钠、氯化铵和尿素分别作为氮源进行批次培养,对比研究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在不同氮源不同氮磷浓度比(cN/cP)条件下的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当cN/cP为80时,米氏凯伦藻细胞数量增长明显,对硝酸钠、亚硝酸钠、氯化铵和尿素的吸收量分别为51.64μmol·L-1、29.28μmol·L-1、42.17μmol·L-1、41.42μmol·L-1。4种氮源对米氏凯伦藻的营养价值存在差别,其由大至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硝酸钠,尿素,亚硝酸钠,氯化铵。
黄凯旋谢雅慧吕颂辉
关键词:米氏凯伦藻氮磷比比生长率
利用蛋白磷酸酶活力抑制法检测牡蛎体内的腹泻性贝毒被引量:20
2006年
基于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DSP)中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和鳍藻毒素(Dinophysis toxins,DTXs)能够抑制蛋白磷酸酶活力的特点,人们建立了一种利用碱性蛋白磷酸酶活力变化检测贝类中大田软海绵酸毒性当量的生物化学测试方法。本实验利用该方法对威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采集的3个牡蛎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牡蛎样品中不含有OA和DTXs毒素,但水解后可检出OA毒性,其中两个牡蛎水解样品的毒性当量分别为1.81和1.21μg OA eq./kg贝组织(湿重)。
李爱峰于仁成李钧唐祥海王云峰颜天周名江
关键词:蛋白磷酸酶腹泻性贝毒牡蛎
氮磷等营养盐对尖刺拟菱形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5
2006年
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pungensHalse是我国沿海常见的赤潮生物。通过对采集和分离于珠江口大亚湾海域的尖刺拟菱形藻藻种,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氮、磷等营养盐限制下该藻生长增殖的关系和特征,以及氮磷比(c(N)/c(P))变化等对该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尖刺拟菱形藻对氮、磷的依赖性较强,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营养依赖型藻类。实验进一步发现,尖刺拟菱形藻的生长对氮、磷的需求并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求有一定的比例范围,得出c(N)/c(P)在10~32范围内有相对较大的生长,而当c(N)/c(P)<5或c(N)/c(P)>100时,尖刺拟菱形藻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吕颂辉陈翰林何智强
关键词:尖刺拟菱形藻氮磷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