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8011-002)

作品数:10 被引量:57H指数:5
相关作者:魏纪珍梁革梅雒珺瑜张帅崔金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棉铃
  • 6篇棉铃虫
  • 4篇CRY1AC
  • 3篇棉花
  • 3篇抗虫
  • 3篇抗性
  • 2篇蛋白
  • 2篇中肠
  • 2篇抗虫性
  • 2篇基因
  • 1篇代谢物质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活性
  • 1篇蛋白质
  • 1篇毒蛋白
  • 1篇毒力
  • 1篇毒力评价
  • 1篇毒素
  • 1篇新疆南部棉区
  • 1篇叶片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嫩江县农业技...

作者

  • 4篇梁革梅
  • 4篇魏纪珍
  • 3篇郭予元
  • 3篇崔金杰
  • 3篇张帅
  • 3篇雒珺瑜
  • 2篇吕丽敏
  • 2篇高希武
  • 2篇王春义
  • 2篇张彦
  • 1篇赵鸣
  • 1篇夏晓明
  • 1篇张丽丽
  • 1篇张万娜
  • 1篇董合忠
  • 1篇张永军
  • 1篇赵清
  • 1篇马惠
  • 1篇丁瑞丰
  • 1篇欧秀玲

传媒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昆虫学报
  • 2篇棉花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棉花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种Bt蛋白对棉铃虫敏感品系致死作用研究
2013年
采用浓度梯度的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棉铃虫室内种群对3种Bt毒蛋白的致死效应阈值,结果CrylAc、CrylAb和Cry2Ab对棉铃虫室内种群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33(95~174)、86(60~114)、151ng·g-1(91~214ng·g-1);LC90分别为:1071(784-1654)、728(553-1029)、3067ng·g-1(1853-6669ng·g-1)。实验所得到的数据可作为今后我国抗虫棉新品种安全评价的依据。
路献勇张帅吕丽敏雒珺瑜王春义崔金杰
关键词:BT蛋白阈值棉铃虫生物测定
Cry2Ab及Cry1Ac杀虫蛋白对棉铃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为明确Cry2Ab和Cry1Ac 2种Bt杀虫蛋白单用与混用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中肠主要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本文测定了取食含不同Bt蛋白人工饲料后棉铃虫中肠总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的差异。结果发现:Cry2Ab处理12 h后对棉铃虫中肠总蛋白酶影响不大;对类胰蛋白酶的影响最大,除最高浓度处理外,其他浓度处理后棉铃虫类胰蛋白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但对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呈倒"V"字型,只有6.67μg/g Cry2Ab处理后的棉铃虫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其他浓度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或略低于对照;随着取食含Cry2Ab饲料时间的增加,棉铃虫中肠类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比对照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处理36 h后类胰蛋白酶活性最高可增加到6.43倍。Cry1Ac处理棉铃虫12 h后总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都明显增加,而且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但是24 h后,处理后棉铃虫的总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明显降低,只有类胰蛋白酶活性仍高于对照,但活性增长倍数低于12 h时的处理。Cry2Ab和Cry1Ac 2种蛋白混用处理棉铃虫后,2种酶的酶活力基本低于Cry1Ac和Cry2Ab单用的酶活力之和;只有2种蛋白浓度均为2.22μg/g混用时,处理12 h后类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高于2种蛋白单用时酶活力之和,且都显著的高于对照。
魏纪珍梁革梅高希武高珍张万娜郭予元
关键词:棉铃虫CRY1ACCRY2AB类胰蛋白酶
Cry1Fa对Cry1Ac抗性棉铃虫的毒力评价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表达Cry1Fa的转基因玉米和棉花已在美国商业化种植。明确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对Cry1Fa与Cry1Ac的交互抗性及这两种杀虫蛋白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为表达Cry1Fa+Cry1Ac的转双价抗虫棉花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本实验测定了Cry1Fa对棉铃虫敏感品系(96S)及用Cry1Ac筛选的抗性品系(BtR,抗性倍数2194.15倍)的毒力,发现Cry1Fa对敏感棉铃虫的毒力远低于Cry1Ac,LC50值是Cry1Ac的504.80倍;而且抗性品系BtR对Cry1Fa存在19.98倍的交互抗性。Cry1Fa与Cry1Ac混用可以提高Cry1Fa毒杀敏感棉铃虫的效果,尤其是Cry1Fa浓度较低时,加入Cry1Ac,可以显著增加Cry1Fa的毒力;但只有加入较高浓度的Cry1Fa时才能增加Cry1Ac的毒力。由于BtR品系已经对Cry1Ac产生抗性,Cry1Ac对抗性棉铃虫的毒力明显降低;在较高浓度的Cry1Ac中加入Cry1Fa可以显著增加棉铃虫的死亡率(P=0.0015,F=6.88,df=6),但最高死亡率仅为58.33%。D-饱和最优试验的结果证实,Cry1Ac对于敏感棉铃虫的死亡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t1=13.76﹥t0.05),Cry1Ac与Cry1Fa的交互作用对毒力的影响也达到显著水平(t22=2.42﹥t0.05;t11=6.95﹥t0.05;t12=3.43﹥t0.05)。Cry1Ac和Cry1Fa对抗性棉铃虫死亡率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t1=3.03﹥t0.05;t2=2.59﹥t0.05),但Cry1Ac是决定抗、感棉铃虫死亡率的关键因素;Cry1Ac与Cry1Fa最佳浓度配比范围都是1.41~2.10μg/cm2;在抗性品系中,Cry1Ac和Cry1Fa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所以,尽管Cry1F+Cry1A作物扩大了杀虫谱,但棉铃虫对这两种蛋白存在交互抗性,而且这两种蛋白混用对治理抗Cry1Ac棉铃虫的效果不理想,因此不建议在中国种植表达Cry1F+Cry1A的棉花。
魏纪珍郭予元高希武张涛梁革梅
关键词:棉铃虫CRY1AC毒力交互抗性
新疆南部棉区转Bt基因棉花对棉铃虫抗性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ELISA检测和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测定6个转Bt基因棉花品种(系)不同生育期叶片中的Bt毒蛋白含量及其对各世代棉铃虫的抗性水平。转Bt基因棉花叶片中的Bt毒蛋白含量总体上随着棉花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下降,6个品种(系)叶片的Bt毒蛋白含量子叶期最高,达1 210.03~1 733.15 ng/g,与子叶期相比,三叶期、七叶期、盛蕾期、花铃期、吐絮期Bt毒蛋白含量减少幅度为2.5%~96.0%。6个品种(系)对第4代棉铃虫幼虫抗虫性较低,毒杀效果仅为19.0%~41.3%。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逐代下降,各棉花品种对第4代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仅为12.0%~36.2%。
丁瑞丰李号宾刘建徐遥张永军阿克旦.吾外士
关键词:转BT基因棉花抗虫性BT毒蛋白棉铃虫
棉铃虫幼虫取食Vip3Aa蛋白后的中肠组织病理变化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进一步明确Vip3Aa的作用机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棉铃虫4龄幼虫取食含Vip3Aa蛋白饲料后中肠杯状细胞的病理变化,并比较了其病变与取食含Cry1Ac饲料后棉铃虫组织病变的差异。取食含Vip3Aa饲料后,棉铃虫幼虫的中肠杯状细胞逐渐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微绒毛肿胀、脱落;细胞核核膜界限不清晰,染色质分布不均匀;线粒体变形、数量减少,内脊不清晰;内质网杂乱不规则、数量减少。与取食Cry1Ac的棉铃虫相比,取食Vip3Aa的棉铃虫中肠杯状细胞发生病变较为缓慢,在取食12h后才发现明显病变,随着取食时间的增加病变越来越明显;而取食Cry1Ac的棉铃虫2h后中肠杯状细胞就出现明显病变。本研究可为Vip3Aa作为新毒素策略的重要蛋白在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综合防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张彦梁革梅张丽丽魏纪珍
关键词:棉铃虫CRY1AC中肠组织病理变化
棉铃虫对Cry1Ac抗性的稳定性及其对适合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为明确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对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Cry1Ac毒蛋白抗性的稳定性及其适合度变化,利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Cry1Ac抗性品系棉铃虫转到正常饲料饲养后的抗性衰退及再次筛选后抗性的恢复情况,并比较了敏感、抗性和抗性衰退后各品系间的适合度差异。在失去选择压的情况下,高抗品系棉铃虫对Cry1Ac的抗性迅速衰退,经过4代后抗性水平由最初的3626.67倍下降到1436.67倍;到第12代时抗性水平已低于10倍,随后品系保持较稳定的低抗水平;当重新进行抗性再筛选时,其抗性水平可快速恢复,抗性倍数快速回升,5代后恢复到1123.33倍。与敏感品系相比,高抗棉铃虫品系的适合度明显降低,相对适合度仅为0.33,但转到正常饲料连续饲养14代后,棉铃虫适合度明显上升,相对适合度为0.87,主要表现为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等显著提高。
邹朗云李艳梅张彦魏纪珍梁革梅郭予元
关键词:棉铃虫CRY1AC抗性稳定性适合度
棉花叶片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及其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棉花叶片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为深入研究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机制及组建绿盲蝽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以田间筛选出的31个棉花品种(系)为材料,通过网室抗性鉴定和室内测定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及棉花叶片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结果】不同棉花品种(系)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叶片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存在差异;苗期棉花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和蕾期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蕾期棉花叶片中花青素含量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增加。【结论】棉花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和蕾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绿盲蝽抗性呈负相关,而蕾期棉花叶片中花青素含量与绿盲蝽抗性呈正相关。
雒珺瑜崔金杰王春义辛惠江张帅吕丽敏
关键词:棉花蛋白质可溶性糖花青素绿盲蝽抗虫性
Bt棉对棉叶螨发生的影响及与次生代谢物质的关系被引量:6
2012年
为明确Bt棉对棉叶螨发生的影响及其与棉株次生代谢物质的关系,以4个Bt棉品种为材料,以不携带Bt基因的常规棉为对照,在大田和温室中调查了棉叶螨的发生趋势,室内观察了棉叶螨的发育历期,测定了不同品种棉花叶片的棉酚和单宁含量,以及取食不同棉花品种的棉叶螨羧酸酯酶的比活力。结果表明,棉叶螨在4个Bt棉品种上的发生显著重于非Bt棉中棉所12,取食4个Bt棉品种的棉叶螨发育历期均明显短于取食中棉所12的棉叶螨的发育历期。4个抗虫棉品种间棉酚和单宁含量虽有差异,但均显著低于中棉所12,而取食中棉所12的棉叶螨的羧酸酯酶比活力也显著低于4个Bt棉品种。Bt棉本身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改变可能影响了棉叶螨的发生。
马惠赵鸣夏晓明王红艳董合忠
关键词:BT棉棉叶螨次生代谢物质棉酚羧酸酯酶
抗虫棉外源Cry1A融合杀虫蛋白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被引量:7
2011年
以转Bt基因棉GK12和转Bt+CpTI基因棉中棉所41为试验材料,以其亲本材料(泗棉3号、中棉所23)为对照,采用ELISA测定方法,研究了抗虫棉外源Bt杀虫蛋白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土壤掩埋条件下,转Bt基因棉和转双价基因棉叶片中Bt杀虫蛋白的降解动态基本一致,降解周期达6个月;叶片掩埋后1~3个月,杀虫蛋白降解最迅速,4~6个月降解缓慢,第7个月已检测不到。不同生育期两者根系中Bt杀虫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月最高,6-9月迅速下降,10月至次年3月逐渐下降,至次年4月已检测不到。土壤中Bt杀虫蛋白的降解动态基本一致,两类抗虫棉播种前土壤中均检测不到Bt杀虫蛋白,苗期开始Bt杀虫蛋白的含量逐渐增加,至花期均达到最高峰,铃期以后逐渐下降。棉花收获后6个月内,两类抗虫棉田土壤中Bt杀虫蛋白含量迅速降低,到次年4月已检测不到。
雒珺瑜崔金杰张帅赵清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棉ELISA测定降解动态
棉花黄萎病菌毒素诱导植株产生抗病性的机理被引量:1
2012年
提取新疆棉花黄萎病菌毒素,用不同浓度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处理棉花种子,通过棉苗可溶性物质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研究毒素对棉苗生理代谢的影响,以初步研究棉花黄萎病菌毒素诱导棉花植株产生抗病性的机理。
李凤耿雅文孙健富焦天奇欧秀玲王爱英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抗病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