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农科院科研基金

作品数:163 被引量:1,528H指数:22
相关作者:杜小凤吴传万王伟中朱庆森常志州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1篇农业科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2篇水稻
  • 21篇性状
  • 19篇栽培
  • 15篇棉花
  • 11篇栽培技术
  • 11篇小麦
  • 10篇育种
  • 10篇高产
  • 9篇选育
  • 9篇农艺
  • 8篇玉米
  • 8篇粳稻
  • 8篇基因
  • 6篇稻米
  • 6篇品质性状
  • 6篇辣椒
  • 5篇植物源
  • 5篇农艺性
  • 5篇农艺性状
  • 5篇纤维品质

机构

  • 67篇江苏省农业科...
  • 15篇扬州大学
  • 15篇江苏沿海地区...
  • 13篇江苏沿江地区...
  • 12篇江苏徐淮地区...
  • 9篇江苏太湖地区...
  • 8篇江苏丘陵地区...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淮安市农业科...
  • 5篇江苏里下河地...
  • 5篇淮阴工学院
  • 4篇南京大学
  • 3篇国家农业信息...
  • 3篇连云港市农业...
  • 2篇盐城工学院
  • 2篇江苏徐淮地区...
  • 2篇淮阴农业科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盐城市农业科...
  • 1篇河海大学

作者

  • 16篇杜小凤
  • 14篇吴传万
  • 13篇王伟中
  • 9篇朱庆森
  • 6篇杨德银
  • 6篇徐立华
  • 6篇杨长琴
  • 6篇王为
  • 6篇常志州
  • 6篇周益军
  • 6篇杨文飞
  • 6篇潘群斌
  • 5篇张培通
  • 5篇程兆榜
  • 5篇陆虎华
  • 5篇黄红英
  • 5篇任守文
  • 5篇文廷刚
  • 5篇葛云山
  • 5篇李碧侠

传媒

  • 21篇江西农业学报
  • 9篇江苏农业科学
  • 8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安徽农学通报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浙江农业科学
  • 6篇江西棉花
  • 6篇金陵科技学院...
  • 5篇中国棉花
  • 4篇棉花学报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上海农业科技
  • 3篇上海农业学报
  • 3篇作物学报
  • 3篇农药
  • 3篇大麦与谷类科...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杂草科学
  • 2篇长江蔬菜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2
  • 3篇2011
  • 10篇2010
  • 25篇2009
  • 24篇2008
  • 27篇2007
  • 28篇2006
  • 14篇2005
  • 1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7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3
1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冬小麦籽粒淀粉含量监测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通过对不同年份、不同区域的遥感影像的植被指数和小麦GPS定点长势数据的综合分析,基于遥感影像信息获取的瞬时性和准确性,结合小麦灌浆期间气候环境条件对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特点,建立了基于不同生育期(拔节期、抽穗期以及灌浆期)遥感影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气候环境因子(气温、日照、氮素营养、土壤水分)的籽粒淀粉含量监测模型,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监测值与实测值较为一致,利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遥感影像NDVI和气候环境数据预测籽粒淀粉含量的RMSE值分别为4.57%,4.2%和3.84%。模型监测性能好,且具有解释性,可以用于不同年度、不同区域和不同小麦生长阶段对籽粒淀粉含量的预测。
李卫国王纪华赵春江刘良云郭文善
关键词:冬小麦TM影像籽粒淀粉含量
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近年育成的棉花品种被引量:3
2009年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是国家及江苏省"八五"、"九五"、"十五"攻关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承担单位,先后育成棉花新品种苏棉15号、苏棉22号、苏棉24号,在江苏省内外累计推广种植2 533.33 khm2以上,增加社会效益40多亿元。其中苏棉15号2000年被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确定为后补助品种,苏棉22号2007年起被确定为江苏省良种补贴品种,苏棉24号是盐城市自主培育的第1个杂交棉品种。详细介绍了该3个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将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相结合,使科技成果在棉花生产上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潘宗瑾潘群斌蔡立旺王为
关键词:棉花高产抗病选育
水稻后期施用生长调节剂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明确了水稻后期叶面喷施6-卞基腺嘌呤(6-BA)、硫代硫酸钠(NaS)、吲哚乙酸(I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后期绿叶衰减速率有显著的减缓作用,能显著提高结实率、千粒重,实现水稻高产。指出水稻后期施用6-卞基腺嘌呤、硫代硫酸钠、吲哚乙酸等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以50~100mg/kg为宜。
秦德荣卢百关方兆伟樊继伟李健陈庭木刘辉迟铭
关键词:水稻生长调节剂防衰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初步分离和鉴定被引量:5
2008年
从南京某地具典型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变的死亡雏鹅体内分离到一株病毒。用12日龄鹅胚增殖病毒,通过电镜观察到腺病毒样粒子,直径70-120 nm;经与小鹅瘟阳性血清进行中和作用后,接种鹅胚后仍出现死亡。人工感染4日龄健康易感雏鹅,引起发病和死亡,并具有典型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用此株病毒感染的鹅胚尿囊液制备的沉淀抗原,经琼脂扩散试验,不能与小鹅瘟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沉淀反应。
刘宇卓李银魏雪涛张敬峰
关键词:小鹅瘟病毒
小菜蛾抗药性监测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扬州郊区小菜蛾对10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及小菜蛾抗BT种群的筛选培育。
陆玉荣吉春明张春梅刘怀阿苏建坤白和盛
关键词:小菜蛾抗药性BT
两种麦类土传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叶绿体离体跨膜运输被引量:5
2012年
根据Banerjees等(1992)的方法,建立了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和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外壳蛋白(CP)叶绿体离体跨膜运输体系,研究了孵育时间、CP浓度对跨膜运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WMV-CP和BaYMV-CP可分别快速进入离体的小麦与大麦叶绿体中,其跨膜运输所需的孵育时间均最低为5min,孵育时间超过15min后进入叶绿体中CP的量不受影响;加入跨膜体系中CP的浓度与跨膜后进入叶绿体的CP浓度呈正相关,能够实现跨膜的最低CWMV-CP和BaYMV-CP浓度分别为4.2和37.8μg.mL-1。
任春梅程兆榜魏利辉范永坚周益军
关键词:大麦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跨膜运输
基于模型和遥感的水稻长势监测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06年
水稻生长模型是集气候、土壤、品种和栽培措施等因素为一体的对水稻的物候发育、光合生产、器官建成、同化物积累与分配以及产量与品质形成等生理过程及其与环境和技术因子关系综合量化的动态数学模型,具有机理性和预测性。遥感影像的信息波段及其组合可以反射作物生长的空间信息,可实现对水稻进行长势监测和估产,具有及时性和广域性。将二者结合用于长势监测不但具有理论研究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简要概述水稻生长模型和长势遥感监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水稻生长模型和长势遥感监测相结合下水稻长势监测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一些今后研究设想。
李卫国李秉柏石春林
关键词:水稻遥感长势
玉米自交系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被引量:18
2005年
对25份玉米自交系1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轴重是决定玉米自交系单株籽粒产量的首要因素,轴重与单株籽粒产量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为0.736和0.885,其次是出籽率、穗粗、行粒数、千粒重。在育种实践中,根据各农艺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的影响大小,可选出产量高的优良自交系。
印志同邓德祥胡加如薛林陈国清陆虎华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性状通径分析
水稻品种氮素代谢特性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以不同食味品质类型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水稻植株内氮素含量、转化利用与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米食味品质与水稻植株齐穗期和成熟期含氮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食味较差类型品种地上各器官含氮量高,食味较佳类型品种较低。不同食味品种氮素吸收、转化、积累能力不同,氮素转运量、转运氮贡献率、氮收获指数对稻米食味品质食味影响较大,食味品质较差品种在成熟后各器官氮残留量高。相关分析和典范相关分析表明,开花前氮同化量、总同化量、氮素转运量、转运氮贡献率、氮收获指数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存在相关关系,其中稻米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受植株氮代谢影响最大,高蛋白质含量品种有较强的氮素吸收转化能力。以上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氮肥的运筹,调节植株的氮素吸收利用来提高稻米品质。
徐大勇董明辉胡曙王学红杨建昌朱庆森
关键词:水稻氮素代谢
不同国家辐射诱变大豆品种在泰国种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以来自5个国家的9个辐射诱变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纬度来源的大豆品种在泰国的表现。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在82-96d,产量为O.51-2.34t/hm^2,其中以来自泰国的Sukhothai产量为最高,来自中国的HCl8M产量为最低。构成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系数由高到低分别为每株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这说明在热带地区每株荚数对产量因素的贡献为最大.每英粒数为其次.而百粒重等对产量的贡献最小。
陈新唐浩严继勇高兵Peerasak Srinives
关键词:大豆热带地区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