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Z111107058811017)

作品数:3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陈晓雷张家墅李晋江郑刚张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神经导航
  • 2篇多模态
  • 1篇代谢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神经导航辅助
  • 1篇手术
  • 1篇术中磁共振
  • 1篇术中磁共振成...
  • 1篇脓肿
  • 1篇外科
  • 1篇外科手术
  • 1篇无框
  • 1篇无框架立体定...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瘤
  • 1篇母细胞
  • 1篇母细胞瘤
  • 1篇脑脓肿
  • 1篇活检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陈晓雷
  • 2篇胡深
  • 2篇许百男
  • 2篇张挺
  • 2篇郑刚
  • 2篇李晋江
  • 2篇张家墅
  • 1篇周定标
  • 1篇李昉晔
  • 1篇孟祥辉
  • 1篇宋志军
  • 1篇张艳阳
  • 1篇任贺成
  • 1篇李防晔
  • 1篇周涛
  • 1篇卜博
  • 1篇余新光
  • 1篇侯孟卓
  • 1篇冯世宇
  • 1篇赛晓勇

传媒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术中磁共振成像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胶质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评价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胶质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2月至2010年7月,76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接受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引导下肿瘤切除术。其中男性43例,女性33例;年龄14~79岁,平均49岁。分别于首次和末次iMRI扫描时计算胶质母细胞瘤全切除率和切除程度,采用)(2检验比较全切除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首次iMRI扫描时,术者对24例肿瘤切除程度判断不准确,误判率31.6%。iMRI使得本组胶质母细胞瘤的全切除率从52.6%提高至78.9%(χ^2=11.692,P=0.001),20例(26.3%)肿瘤全切除得益于iMRI扫描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28例首次iMRI扫描后继续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中,肿瘤平均切除程度由81.5%提高到98.1%。所有患者的平均切除程度从92.3%提高到98.4%。术后3个月随访时,3例(3.9%)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较术前加重。术后随访时间3.0~45.0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24个月累积生存率为19.7%。60例肿瘤全切除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2个月(95%CI:10.1~13.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6个月(95%CI:13.7~18.3个月);16例未全切除(次全、部分切除)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个月(95%CI:7.9~10.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2个月(95%CI:9.7~14.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进展生存时间:χ^2=4.756,P=0.029;总生存时间:χ^2=7.885,P=0.005)。结论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能够在提高胶质母细胞瘤切除程度的同时,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李防晔陈晓雷赛晓勇张家墅胡深李晋江郑刚张挺李晔侯孟卓许百男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神经导航胶质母细胞瘤外科手术
基于代谢影像的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评价基于代谢影像的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12月32例患者接受基于PET、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等代谢影像的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和术中磁共振(iMRI)引导下颅内病变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术。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7~62岁,平均45岁。根据PET和^1H—MRS确定活检靶点,记录诊断阳性率、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基于代谢影像的多模态导航和iMRI引导下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术。iMRI证实术中穿刺点和活检计划靶点吻合,术后标本均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诊断阳性率100%。1例患者出现穿刺靶点小血肿(〈5m1),未手术处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1%。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症状加重。结论基于代谢影像的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可提供生化代谢、功能、解剖信息,提高病变诊断阳性率,避免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李昉晔陈晓雷何婷婷张家墅宋志军李晋江郑刚胡深张挺许百男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神经导航
神经导航辅助下脑脓肿穿刺引流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脑脓肿穿刺引流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应用神经导航辅助穿刺引流脑脓肿31例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其中男性27例,女性4例;年龄10个月至69岁,平均(34±19)岁。31例脑脓肿单发26例,多发5例。位于功能区或脑深部的脓肿19例。脓肿最大径2.5~6.7cm,平均直径4.1cm。术后1个月复查头颅MRI增强扫描,此后如果脓肿没有完全吸收,每3个月随访复查1次,观察脓肿的吸收情况。脓肿完全吸收后每1年复查随访1次。结果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术后住院时间6~42d,平均(14±9)d。术后常规行脓液细菌培养13例培养出相应细菌,其他18例未培养出细菌。术后应用抗生素18~42d,平均(22±5)d。随访3个月至3年,29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2个月死亡。1例10d后脓肿复发,再次行神经导航下脓肿穿刺引流术,术后恢复良好。18例术后第1天症状和体征就有所好转,4例术后第2天好转,1例10d后偏瘫出现好转,1例1个月后失语逐渐恢复,1例术后暂时性偏瘫加重,15d后运动逐渐恢复。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脑脓肿的穿刺引流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准确性和安全性高,方法简便,预后良好。
冯世宇孟祥辉陈晓雷余新光张艳阳任贺成卜博周涛周定标
关键词:脑脓肿神经导航穿刺抽液术引流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