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8AA22404)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1
相关作者:钱德才周晓艳邓磊王乾成张健华更多>>
相关机构:什邡市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神经损伤
  • 2篇周围神经
  • 2篇周围神经损伤
  • 2篇康复
  • 1篇地震
  • 1篇序贯
  • 1篇序贯治疗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康复
  • 1篇神经生长
  • 1篇神经生长因子
  • 1篇鼠神经生长因...
  • 1篇汶川地震
  • 1篇慢性
  • 1篇甲钴胺
  • 1篇功能康复

机构

  • 2篇什邡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2篇钱德才
  • 1篇王乾成
  • 1篇黄真
  • 1篇姜玉武
  • 1篇邓磊
  • 1篇顾强
  • 1篇席宇诚
  • 1篇周晓艳
  • 1篇王翠
  • 1篇张健华

传媒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后什邡市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筛查2008年汶川地震后9个月什邡市6个重灾镇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并调查这些患者接受康复指导与治疗的情况。方法:调查的什邡市六个重灾镇包括蓥华、红白、师古、八角、湔底和洛水。采用三级筛查方法:第一级,村医将所有在地震中受伤患者的名字列表;第二级,镇医对所有受伤的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挑选出可疑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第三级,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专家对经过两次筛查的患者进行再次体格检查,初步确定周围神经损伤的人群并定位损伤的神经。在进行第三级筛查的同时,对筛查的对象进行康复医疗状况的问卷调查。最后,对三级筛查出的可疑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确定肌电图表现出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结果:共有372例进入了第三级筛查。经过三级筛查后,140例存在疑似周围神经损伤,其中,31例(22%)存在疑似运动神经损伤,26例(19%)存在疑似感觉神经损伤,83例(59%)存在疑似混合神经损伤。对于所有疑似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仅42例(30%)接受过康复指导或治疗。105例进行了肌电图检查,48例存在周围神经损伤的异常肌电图表现。另外,进入第三级筛查的患者中123例存在疼痛,16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测低于正常。结论:地震后9个月仍有许多存在周围神经损伤或疼痛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但是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康复指导或治疗。在重大灾难的救援中,需要关注潜在的周围神经损伤问题,并且及时给予康复治疗。
王翠黄真席宇诚张健华姜玉武顾强钱德才陈荣久
关键词:汶川地震周围神经损伤康复
鼠神经生长因子针剂与甲钴胺片剂序贯治疗对周围神经损伤慢性期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针剂和甲钴胺片剂序贯治疗对5·12汶川地震后什邡市诊断明确的周围神经损伤慢性期(病程大于9个月)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汶川地震后什邡市诊断明确的周围神经损伤慢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疗程8周。试验Ⅰ组在1-28 d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随后在29-56 d改为口服甲钴胺。试验Ⅱ组在1-28 d口服甲钴胺片剂,随后在29-56 d改为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针剂。分别在治疗前、治疗满28 d和56 d这3个时间节点进行肌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动作电位潜伏期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48)。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在治疗28 d后的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分别为(54.3+1.7)ms和(53.6+1.9)ms,与治疗前动作电位潜伏期进行纵向比较,两组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1=0.21和P1=0.17)。然而,两组患者在治疗56 d后的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分别为(32.2+1.8)ms和(31.8+2.1)ms,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动作电位潜伏期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2=0.014和P2=0.008)。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针剂与甲钴胺片剂序贯使用对于治疗慢性期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钱德才王乾成周晓艳邓磊钟洪智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鼠神经生长因子甲钴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