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0DFB23580)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魏泽勋王永刚方国洪李淑江张晶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科学和数值模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值模拟
  • 1篇输运
  • 1篇吕宋
  • 1篇吕宋海峡
  • 1篇近海
  • 1篇积分
  • 1篇海峡
  • 1篇FVCOM
  • 1篇潮汐
  • 1篇潮汐潮流

机构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王永刚
  • 3篇魏泽勋
  • 2篇方国洪
  • 1篇王新怡
  • 1篇管玉平
  • 1篇滕飞
  • 1篇张晶
  • 1篇李淑江
  • 1篇朱耀华

传媒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印度尼西亚近海潮汐潮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FVCOM海洋数值模式计算了印尼近海的M2,S2,K1,O1分潮的分布,计算范围从20°S~20°N,90°~150°E,计算网格分辨率在印尼海域岛屿平均为1/12度,在大陆边界平均为1/5度,在开边界平均为1/2度。计算结果与104个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交叉点数据和79个验潮站数据进行比较,符合良好;与高度计交叉点比较,M2分潮振幅的均方根差为6cm,迟角为7°;S2分潮的振幅偏差为3cm,迟角偏差为8°;K1分潮振幅的偏差为6cm,迟角偏差为10°;O1分潮振幅偏差为3cm,迟角偏差为10°。根据计算结果给出了4个分潮的潮汐、潮流、潮余流和潮能通量密度分布图。
滕飞方国洪王新怡魏泽勋王永刚
关键词:潮汐数值模拟FVCOM
洋际交换及其在全球大洋环流中的作用:MOM4p1积分1400年的结果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非Boussinesq近似下MOM4p1的全球大洋环流预后模式,采用真实地形,以静止状态为初始条件,进行了1 400a积分,以研究平衡状态下大洋环流的结构。模式由月平均气候态强迫场驱动,包括192×189个水平网格和压力坐标下的31个垂直层次。着重研究达到平衡状态后,各洋际通道处的质量、热量输运和补偿及其在全球大洋环流中的作用。根据动能演变特征表明,积分过程分为3个阶段:风海流的成长及准稳定状态;热盐环流的成长过程以及热盐环流的稳定状态;由静止状态冷启动达到热盐环流的稳定状态,积分过程必须在千年以上。模式结果再现了从白令海峡到格陵兰海的北冰洋贯穿流和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并用已有观测资料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海面的倾斜结构是形成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贯穿流和印尼贯穿流的主要动力机制。分析指出,尽管在北大西洋存在1.4×106 m3/s的南向体积输运,但其热量输运却是北向的并达到1015 W量级,其原因是北向的上层海流温度远高于北大西洋深层水向南的回流。文章分析了经向体积和热量输运对北大西洋深层水补偿来源及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贡献。模拟所得洋际交换的量值可以由经向补偿予以合理解释,并得到以往实测与数模结果的支持。洋际通道处的体积和热量交换突出体现了其在大洋传送带系统中的枢纽作用。
朱耀华魏泽勋方国洪王永刚管玉平
关键词:数值模拟
太平洋-印度洋贯穿流南海分支研究综述被引量:9
2014年
从海洋动力学角度,概述了太平洋-印度洋贯穿流南海分支的主要入流和出流通道—吕宋海峡和卡里马塔海峡的研究现状。太平洋-印度洋贯穿流南海分支是太平洋、南海和印度尼西亚海域进行水体和热盐交换的传输带,对西太平洋、南海、印尼海和东印度洋的环流系统有重要影响。吕宋海峡水交换和卡里马塔海峡贯穿流都呈现冬季大夏季小的季节变化特征,对维持南海的物质、能量和动量平衡起重要作用。太平洋通过吕宋海峡向南海输运水体和热盐,并传递ENSO等气候信号,对南海的环流、水体和海洋环境都产生重要影响。卡里马塔海峡向印度尼西亚海区的水体和热盐输运对印度尼西亚贯穿流有重要意义。太平洋-印度洋贯穿流南海分支和印尼贯穿流的年际变化趋势呈反位相,两者相互调制相互影响,维持了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洋间的平衡关系,对全球大洋环流的结构和长期的气候变化有重要作用。
张晶魏泽勋李淑江王永刚
关键词:吕宋海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