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博士后基金(06R214106)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马霞陈世文任尚美王海波关凤梅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轻工业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博士后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细菌纤维
  • 4篇细菌纤维素
  • 1篇选育
  • 1篇诱变
  • 1篇诱变选育
  • 1篇愈合
  • 1篇伤口
  • 1篇伤口愈合
  • 1篇烧伤
  • 1篇生产菌
  • 1篇生产菌株
  • 1篇生物材料
  • 1篇培养基
  • 1篇皮肤创伤
  • 1篇紫外诱变
  • 1篇纤维素
  • 1篇木醋杆菌
  • 1篇纳米
  • 1篇纳米材料
  • 1篇耐低温

机构

  • 4篇山东轻工业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东华大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马霞
  • 2篇关凤梅
  • 2篇王海波
  • 2篇任尚美
  • 2篇陈世文
  • 1篇王腾飞
  • 1篇陆大年
  • 1篇贾士儒
  • 1篇王瑞明

传媒

  • 1篇中国酿造
  • 1篇食品科技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生物新材料细菌纤维素对深Ⅱ度烧伤大鼠皮肤的治疗作用被引量:4
2008年
背景:研究表明细菌纤维素有利于皮肤组织生长和限制感染,为制备用于烧伤患者和慢性皮肤溃烂患者的生物敷料及临时皮肤提供有利条件。目的:观察生物新材料细菌纤维素对深Ⅱ度烧伤大鼠皮肤的治疗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木醋杆菌M12由山东轻工业学院酶技术研究室选育获得。清洁级成年健康SD大鼠30只。方法:菌株M12经液态30℃恒温静置培养6d发酵可产生不溶性的凝胶膜,用0.1mol/L的NaOH溶液,100℃煮沸20min,去除液膜中的菌体和残留培养基后,即得乳白色半透明的细菌纤维素膜。用自制烫伤仪于SD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各制造2.0cm×2.0cm大小的皮肤烫伤,随机选择一侧为治疗侧,表面敷以细菌纤维素膜,用1号手术缝线缝扎固定于周围皮肤上,另一侧为对照侧,不予包扎。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7,14,21,28d计算伤口愈合率。光镜下观察皮肤损害及愈合情况。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无死亡,均未出现创面感染,术后21d治疗侧伤口愈合率高于对照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他时间点两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组织学观察两侧病理损害和愈合程度在各个时间点无明显差异。结论:细菌纤维素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其作用效果还需要运用其他类型皮肤损伤的动物模型进一步验证。
陈世文马霞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烧伤生物材料
改性细菌纤维素的发酵生产及性能测定被引量:7
2009年
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时在培养基中添加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谷氨酸等水溶性高分子物质以制备改性细菌纤维素,并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同时测定产量、含水量、复水率等指标和厚度、硬度、剪切力等物理性质。结果显示改性细菌纤维素在各方面都优于原液发酵产物,而且在电镜观察时发现其结构改变很明显,纤维束变粗,红外光谱测试结果所加物质的特征峰都有明显的加强。
王海波关凤梅马霞任尚美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培养基改性
纳米材料细菌纤维素对大鼠皮肤创伤的促愈作用被引量:24
2006年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细菌纤维素作为创伤敷料的可能性,提高其应用价值。方法:实验于2002-06/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成年健康SD大鼠30只,用自制创伤仪于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各制造2.0cm×2.0cm大小的皮肤伤口,深及真皮层,造成皮肤缺损,两个创面之间间隔1cm。以细菌纤维素膜治疗(治疗组),油纱布为对照(对照组)。②观察M12菌体及液体培养特征;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纤维素膜表面孔径。③于手术后4,7,14,21,28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于各时间点随机抽取6只大鼠过量麻药处死进行光镜组织学观察。④伤口愈合率(%)=犤(原有创面总面积-观察时创面面积)/原有创面总面积犦×100。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M12菌体及液体培养特征:透射电镜下可清楚地看到M12菌细胞的形状为椭圆至杆状,挺直或稍弯曲,无鞭毛,不运动。M12静态培养,在液面产生纤维素液膜,经预处理后呈乳白色半透明胶状液膜,外表均匀光滑,质地柔韧。②细菌纤维素膜表面孔径:该膜表面孔径为20~50μm。③两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宏观观察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无死亡。觅食饮水等活动正常,两组均未出现创面感染。④两组大鼠伤后不同时间伤口愈合率:治疗组7,14,21,28d伤口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犤(16.17±2.14)%比(11.83±1.94)%,P<0.05;(70.54±6.35)%比(55.28±6.63)%,(92.60±5.62)%比(78.73±6.24)%,(100.00±0.00)%比(93.67±6.33)%,P<0.01犦。⑤组织学观察结果:治疗组肉芽组织层形成较厚,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活跃,胶原纤维束增多,真皮层内小血管增生明显。对照组肉芽组织层较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不活跃,胶原纤维含量较治疗组少,小血管数量少。结论:①细菌纤维素膜对皮肤创伤性损伤具有促进愈合和抗感染的作用。②为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提供了合适的三维支架,可
马霞陈世文王瑞明陆大年贾士儒
关键词:纤维素伤口愈合
细菌纤维素耐低温生产菌株的诱变选育被引量:3
2008年
以实验室保存的木醋杆菌(Acetobacterxylinum)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诱变的方法,以获取在低温条件下能高产细菌纤维素的突变株。通过初筛和复筛以及连续传代实验,确定了1株突变性状能稳定遗传的突变株,产量可达8.6g/L(干重),比原出发菌株产量提高了20%。
王海波马霞王腾飞任尚美关凤梅
关键词:紫外诱变细菌纤维素木醋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