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2006DKA30470-002)
- 作品数:21 被引量:398H指数:11
- 相关作者:邹桂伟梁宏伟罗相忠李忠呼光富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同域分布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群体的遗传结构被引量:6
- 2011年
- 采用SRAP标记和线粒体DNA控制区测序方法对武汉和洞庭湖2个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同域分布区4个泥鳅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SRAP分析结果表明,18对多态性引物组合在4个泥鳅群体中共检测到534个位点,每对引物组合检测的位点数为23~40个;各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值分别为0.205~0.218和0.324~0.341,4个群体间的h以及I差异不明显;基于Nei's无偏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树显示,洞庭湖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群体亲缘关系最近,先聚为一支,再与武汉四倍体泥鳅聚为一支,而武汉二倍体泥鳅聚为单独一支。测定了4个泥鳅群体40个个体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片段(932~935bp),发现47个变异位点,共计29种单倍型。洞庭湖四倍体和二倍体泥鳅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898%和0.872%,明显大于武汉四倍体(π=0.465%)和二倍体(π=0.675%)。在同域分布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群体中,洞庭湖四倍体遗传多样性略大于洞庭湖二倍体,武汉二倍体则明显大于武汉四倍体。AMOVA分析表明,泥鳅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62.68%),群体间的变异达到37.32%;群体间成对固定指数FST及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均显示,洞庭湖四倍体与二倍体泥鳅群体无明显分化,其余群体间均存在显著分化。控制区序列单倍型Bayesian系统树与SRAP分析所揭示的4个泥鳅群体的亲缘关系相似。
- 周玲玲张桂蓉魏开建邹桂伟王卫民梁宏伟冉玮
- 关键词:泥鳅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线粒体DNA控制区倍性单倍型
- 3种中国鲤mtDNA D-Loop序列的多态性与系统进化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长江野生鲤、荷包红鲤和兴国红鲤3种中国鲤的遗传变异、亲缘关系及系统进化。【方法】对3种鲤的D-Loop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与GenBank中获取的另外5种鲤鱼的D-Loop序列一起构建进化树。【结果】3种鲤的碱基组成中A+T含量均高于C+G含量;T碱基含量最高,平均为33.5%;C碱基最低,平均为13.7%。在检测的3种鲤上共发现37个突变位点,其中有2个插入,28个转换,7个颠换,碱基的替换有明显偏倚。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长江野生鲤(0.984±0.019),最低的是荷包红鲤(0.113±0.072);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以长江野生鲤最高,为0.00623,荷包红鲤最低,为0.00012。长江野生鲤的遗传多样性较兴国红鲤和荷包红鲤丰富,荷包红鲤的遗传多样性最低。聚类分析表明,8种鲤属鱼聚为2大支,德国鲤单独为一类,其余7种聚为一类。【结论】荷包红鲤和兴国红鲤虽都原产于江西省,但2种鲤最初是独立从野生鲤中通过体色变异分化而来的。
- 梁宏伟邹桂伟罗相忠王长忠呼光富李忠
- 关键词:荷包红鲤兴国红鲤MTDNAD-LOOP
- 湖北宜都斑点叉尾鮰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以湖北省宜都市的斑点叉尾鮰为研究对象,利用8个微卫星位点IpCG0033、IpCG0035、IpCG0040、IpCG0041、IpCG0043、IpCG0051、IpCG0054、IpCG0057的引物进行了遗传分析,统计分析了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等遗传参数,并检测了群体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的状况。结果显示:8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在群体中共检测到47个等位基因,观测等位基因数在3-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254 8个,群体观测杂合度为0.787 3,期望杂合度为0.728 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92 0,达到高度多态(PIC〉0.5),8个位点中有4个(IpCG0033、IpCG0041、IpCG0054、IpCG0057)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另外4个处于不平衡状态(P〈0.05)。结果表明我国湖北省宜都市养殖的斑点叉尾鮰目前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信息丰富,遗传变异大,可以作为良好的育种材料。
- 梁宏伟邹桂伟罗相忠汪登强
-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微卫星
- 斑点叉尾病毒病研究概述被引量:7
- 2007年
- 简要介绍了斑点叉尾病毒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征、诊断与防治方法以及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检测技术等。
- 孟彦肖汉兵曾令兵
- 关键词:病毒病
- 长江中上游两个鲢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被引量:38
- 2008年
- 对长江中上游2个鲢群体使用39个微卫星标记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并统计了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遗传杂合度、Hardy-Weinberg平衡偏离指数、遗传相似系数、遗传距离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万州鲢和监利鲢群体所检测微卫星位点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分别为6.128和4.97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107和3.395;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100和94.87;39个微卫星标记共有等位基因259个,173个等位基因为两群体所共有;多态微卫星位点的PIC在0.077~0.865之间变动,平均为0.617;两群体所检测位点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834和0.77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13和0.623;两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18,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482。结果显示长江中上游两个鲢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分化,应隶属于不同的种群。
- 王长忠梁宏伟邹桂伟罗相忠李忠田华呼光富
- 关键词:微卫星野生群体
- 聚丙烯酰胺凝胶快速、高效银染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14
- 2008年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SSR标记、SNP标记以及遗传图谱的构建等过程中,但是一直以来凝胶银染方法由于染色时间长、染色步骤繁琐,使得对于开展大批量的实验研究极为不利。文章通过对常规方法的改良,建立了一个银染步骤只需要10min,整个染胶过程只需约20min的快速、高效的银染方法。
- 梁宏伟王长忠李忠罗相忠邹桂伟
- 关键词:银染方法DNA聚丙烯酰胺凝胶
- 镉对克氏原螯虾肝胰腺触角腺及鳃中SOD和CAT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4
- 2009年
-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将克氏原螯虾分别暴露在浓度为7.5、10、15、30mg·L-1的Cd2+溶液中96h,实验期间对肝胰腺、触角腺、鳃等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及随时间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10mg·L-1Cd2+胁迫下,肝胰腺和触角腺中SOD和CAT活力在胁迫初期急剧升高,72h后降低并趋于稳定,而鳃中SOD和CAT两种酶的活力在96h内变化不显著(P>0.05);当Cd2+浓度为30mg·L-1时,肝胰腺、触角腺和鳃中的SOD、CAT酶活力显著受到了抑制(P<0.05)。通过比较发现,克氏原螯虾鳃中SOD和CAT活力要明显低于肝胰腺和触角腺中这两种酶的活力(P<0.05),并且肝胰腺和触角腺对Cd2+的应激反应要比鳃更为敏感。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肝胰腺和触角腺中的抗氧化酶系统在Cd2+胁迫初期发挥了一定的抵御作用,而到后期抗氧化酶活性明显受到了抑制;另外低浓度的镉(7.5mg·L-1)对肝胰腺和触角腺中的SOD和CAT酶活起到了激活作用,而高浓度的镉(30mg·L-1)对3个组织中的抗氧化酶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 呼光富李忠梁宏伟王长忠吴勤超罗相忠邹桂伟
- 关键词:CD^2+克氏原螯虾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肝胰腺触角腺
- 野生和养殖大鲵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被引量:13
- 2008年
- 中国大鲵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并且为我国特有,现在该物种野生种群急剧下降,而人工养殖种群逐渐增多。为了对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的本底调查,本文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28尾野生大鲵和16尾人工养殖的大鲵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0对引物中有7对检测到多态位点,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观察等位基因数分别为5-8和4-6,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81和0.75,说明本实验中研究的大鲵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通过人工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的比较发现,人工养殖群体存在较大的等位基因丢失现象,并且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野生群体。以上结果将为大鲵的人工繁育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孟彦杨焱清张燕肖汉兵
- 关键词:ANDRIASDAVIDIANUS微卫星标记多态信息含量
- 鲢、鳙正反交所得1龄鱼种的生长和体型比较被引量:2
- 2008年
- 以鲢、鳙正反交所得1龄鱼种(分别记为正交鲢♀×鳙♂、反交鲢♂×鳙♀)进行生长及体型对比试验,饲养150 d。结果表明,反交比正交在体长和体重的增长上分别快9.28%、32.86%;同时,体重日绝对增重率,正交为46.22%,反交为61.87%。从体长和体重的变异系数看出,正交的变异程度大于反交。对杂交1龄鱼种与同等规格的标准鲢进行体型对比的结果表明,杂交鲢具有体较高、头较大、尾鳍较短的特点;反交比正交具有体较高、头较小的特点。
- 田华邹桂伟罗相忠潘光碧梁宏伟
- 关键词:体型
- 大鲵腹水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被引量:36
- 2009年
- 【目的】确定导致大鲵(Andrias davidiamus,giant salamander)腹水病的主要病原菌类型。【方法】从患病大鲵的腹水和肠道分离细菌并进行纯培养,用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培养细菌进行鉴定,再对52尾健康的1龄大鲵进行感染试验,以确定病原菌,同时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经过细菌自动鉴定系统确定了4株细菌,室内感染试验确定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主要致病菌;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也再次证明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该病原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对氨卞青霉素、舒巴坦、头孢唑啉等药物具有抗性。【结论】导致大鲵腹水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 孟彦曾令兵杨焱清肖汉兵
- 关键词:腹水病嗜水气单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