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71047)
- 作品数:2 被引量:36H指数:1
- 相关作者:鲁连涛张卫华李伟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 超长寿命双重S-N曲线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基于某些高强度钢、钛合金等特殊金属材料由于破坏机理(表面和内部破坏)的不同而表现出的双重S—N(应力—寿命)曲线特性,以高碳铬轴承钢为试验材料进行旋转弯曲疲劳的试验研究,用Basquin,Langer和三参数模型分别描述其S—N曲线关系,并且应用常规最小二乘法、广义极大似然法分别研究其概率S—N曲线模型。结果表明:在区分破坏机理的情况下,试验数据较好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从试验数据的拟合效果和可靠性设计出发,三参数模型更能有效地描述这些特殊金属材料的双重S—N曲线关系,并且更宜采用广义极大似然法描述其概率S—N曲线模型,以避免常规最小二乘法受试验数据局部统计特征影响而给出偏于非安全的估计。
- 李伟鲁连涛
- 关键词:高碳铬轴承钢
- 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研究综述被引量:35
- 2005年
- 从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学者提出钢铁材料在超过107的应力循环出现疲劳破坏的现象后,到20世纪90年代这一现象得到欧洲学者的重视,并通过很多合金的1010应力循环的超声疲劳实验数据证明这一现象的存在。至此,超高周疲劳研究在国际上逐渐成为疲劳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文中论述金属材料超高周疲劳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介绍最近几年超高周疲劳的研究成果,回顾金属疲劳研究的历史,明确超高周疲劳在疲劳研究史上的地位,提出今后超高周疲劳研究的课题。
- 鲁连涛张卫华
- 关键词:超高周疲劳S-N曲线
- 高碳铬轴承钢超长寿命疲劳破坏机理的研究
- <正> 高强度钢和表面处理钢的S-N曲线在106-107次应力循环的长寿命区出现水平部后,发生再次下降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在高应力幅短寿命区发生在材料表面的疲劳破坏向在低应力幅长寿命区发生在材料内部的疲劳破坏迁移引起的...
- 鲁连涛Shiozawa KMorii YNishino S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