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2C40401)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兴安吴群林施冲徐波窦建洪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军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麻醉
  • 4篇静脉
  • 4篇静脉麻醉
  • 3篇异丙酚
  • 3篇靶控
  • 3篇靶控输注
  • 3篇丙酚
  • 2篇单片
  • 2篇单片机
  • 2篇双频指数
  • 2篇咪唑安定
  • 2篇效应室
  • 2篇效应室浓度
  • 2篇串口通信
  • 1篇动力学参数
  • 1篇袖珍式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药代动力学参...
  • 1篇野战

机构

  • 7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张兴安
  • 6篇吴群林
  • 4篇施冲
  • 2篇陈宇珂
  • 2篇王若松
  • 2篇窦建洪
  • 2篇徐波
  • 1篇戴永忠
  • 1篇聂煌
  • 1篇张延武
  • 1篇肖彬
  • 1篇邵伟栋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单片机静脉麻醉靶控输注系统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11
2005年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控制功能强的特点,这里介绍了一种采用单片机开发的按药代动力学参数控制注射泵给药,从而控制手术患者静脉麻醉深度的小型化系统。该系统具有控制精度高、功能扩展能力强以及使用方便等特点,已在临床推广应用。
陈宇珂窦建洪张兴安王若松
关键词:单片机靶控输注串口通信静脉麻醉靶控输注系统药代动力学参数
咪唑安定预期血药浓度、脑电双频指数和边缘频率对镇静深度预测概率的比较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比较咪唑安定预期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和脑电双频指数 (BIS)、95 %边缘频率 ( 95 %SEF)等指标对镇静深度的预测概率。方法 :选择 14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 ,以咪唑安定预计血药浓度为靶目标浓度。初始靶浓度设定为 5 0ng/mL ,其后以 5 0ng/mL的浓度梯度递增直至镇静评分为 1分 (OAA/S评分法 ) ,然后以5 0ng/mL的梯度逐步降低。双盲记录预期浓度、EEG参数、镇静深度 ,计算各指标镇静深度的预测概率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咪唑安定预期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BIS和 95 %SEF等指标预测镇静深度的总体Pk 值分别为 0 697±0 0 14、0 767± 0 0 14、0 73 9± 0 0 16和 0 60 4± 0 0 17。效应室浓度、预期血药浓度与其余指标的Pk 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咪唑安定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和BIS、95 %SEF等指标均能用于判断镇静深度 。
吴群林张兴安
关键词:咪唑安定脑电双频指数BIS择期手术患者靶目标
袖珍式野战静脉麻醉控制器的研制
2005年
介绍一种采用单片机开发的按药代动力学参数控制注射泵注射给药,从而控制手术患者静脉麻醉深度,适合野战条件下使用的小型化静脉麻醉系统。该系统具有控制精度高、功能扩展能力强以及使用方便等特点,并已在临床推广应用。
陈宇珂张兴安张延武吴群林窦建洪王若松
关键词:单片机串口通信静脉麻醉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静脉麻醉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的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4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血浆药物浓度为靶浓度,靶控输注瑞芬太尼(PR组,n=20)(3—4)μg/L或舒芬太尼(PS组,n=20)(0.4~0.6)μg/L后,逐步升高异丙酚靶浓度至BIS(45%~60%)。术中视情况调整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靶浓度维持麻醉平稳,观察血流动力学、BIS值以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 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降低(P〈0.05),PR组心率(HR)降低明显(P〈0.01)。气管插管、切皮及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PR组停药后约10rnin患者HR增快(P〈0.01)。两组患者异丙酚诱导后BIS值明显降低(P〈0.01),组间BIS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药后呼吸频率、潮气量PR组恢复迅速,PS组恢复较慢。停药至拔管时间PR组、PS组分别为(13.2±3.8)min、(29±7.5)min(P〈0,01)。结论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静脉麻醉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浓度改变时BIS值无明显影响,复合瑞芬太尼时麻醉恢复彻底,复合舒芬太尼时麻醉恢复平稳。
肖彬张兴安吴群林徐波邵伟栋施冲
关键词: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
靶控输注咪唑安定或丙泊酚镇静深度预测概率的比较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比较咪唑安定、丙泊酚静脉麻醉靶控输注时预期血药浓度(Cp)、效应室浓度(Ce)、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镇静深度的预测概率(Pk)。方法选择26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以预计血药浓度为靶浓度靶控输注咪唑安定(M组,12例)或丙泊酚(P组,14例)。咪唑安定初始靶浓度设定为50ng/ml,以50ng/ml的浓度梯度递增直至镇静评分为1分(OAA/S评分法),然后以50ng/ml的梯度逐步降低至意识恢复。丙泊酚初始靶浓度设定为0.5mg/L,以0.5~1mg/L的梯度逐步升高直至意识消失,然后以0.5~1mg/L的梯度逐步降低直至意识恢复。双盲记录Cp、Ce、BIS值、血流动力学和镇静深度改变,计算各指标镇静深度的预测概率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咪唑安定和异丙酚Cp、Ce、BIS的总体Pk值分别为0.697、0.767、0.739和0.841、0.908、0.817。咪唑安定Cp、Ce与BIS值的Pk值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丙泊酚Cp与Ce、BIS值的Pk值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MAP、HR改变与镇静评分无关。结论咪唑安定、丙泊酚的Cp、Ce和BIS值均能用于判断镇静深度,但咪唑安定以Ce、BIS的预测价值较高,丙泊酚以Ce的预测价值较高。
张兴安吴群林聂煌施冲
关键词:咪唑安定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评分效应室浓度靶浓度
异丙酚及氯胺酮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研究异丙酚复合不同镇痛剂量氯胺酮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对血流动力学、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 80例 ,分别采用异丙酚 (P组 ,n =16)及复合氯胺酮血药浓度 0 2 0mg/L(PK1组 ,n =16) ,0 40mg/L(PK2 组 ,n =16) ,0 60mg/L(PK3 组 ,n =16)和 0 80mg/L(PK4组 ,n =16)全静脉麻醉 ,采用微机控制Graseby 3 5 0 0输液泵靶控输注异丙酚或氯胺酮 ,连接Aspect-A10 0 0型脑电监护仪监测脑电变化 ,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 单用异丙酚患者随着异丙酚血药浓度升高脑电双频指数 (BIS)值降低 ,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5 ) ,氯胺酮血药浓度从 0 2 0mg/L增至 0 80mg/L ,BIS值无明显变化 (P >0 0 5 )。与P组相比 ,PK1,PK2 ,PK3 ,PK4组异丙酚用量减少约 15 %~ 40 % ,PK4组停药至睁眼时间明显延长 ,其余各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术中P ,PK1组收缩压、舒张压升高 ,PK2 ,PK3 ,PK4组无明显改变。术后无躁动、不良回忆等并发症。结论 异丙酚复合镇痛剂量的氯胺酮 (0 40~ 0 60mg/L)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异丙酚用量、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等优点。
张兴安吴群林施冲徐波戴永忠
关键词:静脉麻醉异丙酚氯胺酮TCI
异丙酚预期浓度和双频指数对意识消失的预测概率比较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比较预期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和BIS等指标对意识消失预测概率 (Pk)。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 12例 ,以血药浓度为靶控目标浓度 ,预期血药浓度梯度为 0 5~ 1mg/L ,上下调整靶控目标浓度给予术中镇静 ,每一预期浓度维持 12min。双盲记录预期浓度、EEG参数、意识状态并计算各指标的意识消失的预测概率 ,比较预测概率的差异。结果 预期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和BIS等指标预测意识消失的Pk 平均值分别为 :0 841,0 90 8和 0 817。效应室浓度与各指标的Pk 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预期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和BIS等指标均能用于预测意识消失和判断镇静深度 ,其中效应室浓度的预测价值最大。
吴群林施冲张兴安
关键词: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双频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