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1]179)

作品数:12 被引量:77H指数:5
相关作者:唐涛曹晨忠刘小娟齐勇王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潭师范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5篇理学

主题

  • 4篇脂质体
  • 4篇柔性纳米脂质...
  • 4篇纳米脂质体
  • 4篇脑出血
  • 4篇出血
  • 3篇外用
  • 3篇脑出血大鼠
  • 3篇固有频率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益气
  • 2篇益气活血
  • 2篇益气活血法
  • 2篇生物材料
  • 2篇双氯芬酸
  • 2篇双氯芬酸钠
  • 2篇酸钠
  • 2篇透皮
  • 2篇透皮吸收
  • 2篇逆转

机构

  • 8篇中南大学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湘潭师范学院
  • 1篇湘潭大学

作者

  • 8篇唐涛
  • 5篇曹晨忠
  • 4篇熊新贵
  • 4篇范荣
  • 4篇齐勇
  • 4篇梁清华
  • 4篇刘小娟
  • 4篇陈疆
  • 4篇王娟
  • 3篇罗杰坤
  • 3篇杨期东
  • 3篇仇明华
  • 3篇邢之华
  • 3篇王玲
  • 2篇黄菊芳
  • 1篇张海男
  • 1篇林原斌
  • 1篇钟建华
  • 1篇刘利
  • 1篇赵立刚

传媒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Chines...
  • 1篇中国康复
  • 1篇有机化学
  • 1篇应用化学
  • 1篇湘潭矿业学院...

年份

  • 1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4
  • 3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补阳还五汤对脑出血大鼠凝血酶敏感蛋白及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凝血酶敏感蛋白(Thrombospondin,TSP)1和2及其受体CD36 mRNA在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出血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采用胶原酶诱导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观察脑出血后TSP-1、TSP-2和CD36 mRNA表达变化。结果在脑出血第4天,TSP-1表达达高峰;TSP-2在第14天表达达高峰;CD36在脑出血后第4天、第21天呈双峰表达。补阳还五汤组TSP—1 mRNA表达在第1~4天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TSP-2 mRNA在第14天达高峰且第1~21天均高于模型组(P<0.05);CD36 mRNA第1~4天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第14~21天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调节TSP-1、TSP-2和CD36 mRNA在脑出血后的表达而促进新生血管成形、成熟,有益于脑出血后损伤组织的修复。
钟建华唐涛张海男周华军齐勇刘维刘小娟杨期东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脑出血凝血酶敏感蛋白CD36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分子扭转振动固有频率与链烷烃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将链烷烃分子拓扑图近似地看作一个多自由度扭转振动系统 ,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基团代表系统中的质点 ,化学键代表连结各质点的弹簧 ,用相对原子量反映质点的质量大小 ,用键能反映弹簧的刚度 ,用机械振动理论方法计算各阶固有频率ωi,用其中的基频ω0 和总频∑ωi作为链烷烃分子结构信息指数 ,建立结构 -性质相关模型 :Pi=aω0 +b∑ωi+c .将该模型用于链烷烃分子的 15种物理化学性质的相关分析 ,其相关性系数均在 0 9190与 1 0 0 0 0之间 .
仇明华曹晨忠赵立刚
关键词:固有频率链烷烃
拓扑立体效应指数及其应用
<正> 立体效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取代基效应,对此曾提出不少计算方法,但目前尚不完善.本文考虑一给定取代基对反应中心屏蔽的空间概率,定义拓扑立体效应指数(Topological steric effect ind...
曹晨忠刘利
用分子自由振动固有频率预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被引量:3
2004年
根据机械振动理论的简谐振动模型 ,将分子作为多自由度振动的弹簧 质量系统处理 ,计算了 4 0个不同类型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振动固有频率。用其中的基频 (ωo)和总频 (∑ωi)作为分子结构信息参数 ,建立了 4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的定量临界胶束浓度 结构相关性 (QSCMCR)预测模型 :logCMC =A0 +A1ωo+A2 ∑ωi,其相关系数r均大于 0 99。由该模型得到的回归方程用于上述 4 0种表面活性剂分子临界胶束浓度 (CMC)的计算 ,平均绝对误差仅为 0 0 5 88,平均相对误差仅为 0 0 316。
仇明华曹晨忠赵立刚罗娟
关键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固有频率QSPR
外用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经控制释放材料纳米柔性纳米脂质体制成的外用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3/11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结合研究所完成。80只健康的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10只,其余70只大鼠采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完全福氏佐剂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再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0.5%甲氨蝶呤组20只;0.25%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组20只,0.5%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组2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自由饮水,模型组每天灌服1.5mL蒸馏水,其余各组于初次免疫7d后给药,于大鼠右后足分别涂抹0.5%甲氨蝶呤外敷剂、0.25%和0.5%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约2.0~4.0g/只(视关节大小而定),每周一次。采用关节炎指数积分法评定关节症状,关节指数积分越高,关节症状越严重。给药后第45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4水平。结果:纳入大鼠8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积分给药前14d无明显区别,模型组随着时间延长,关节炎指数积分增加;0.5%甲氨蝶呤组、0.25%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组和0.5%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组于给药后25d达高峰,但仍低于模型组(分别为1.51±0.99,0.98±0.57,0.88±0.49,1.68±1.24,t=2.956,5.461,5.244,P<0.01)。②给药后45d模型组、0.5%甲氨蝶呤组、0.25%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组和0.5%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组γ-干扰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白细胞介素4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γ-干扰素分别为(120.75±1.43),(104.41±1.71),(88.75±1.58),(83.60±1.86),(56.15±2.07)ng/L,t=-64.016,-67.970,-36.928,-48.092,P<0.01;白细胞介素4分别为(23.28±0.13),(36.45±0.15),(46.46±0.16),(48.47±0.12),(61.23±0.27)ng/L,t=398.098,328.973,179.924,186.796,P<0.01]。0.5%甲氨蝶呤组、0.25%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组和0.5%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
王娟梁清华范荣唐涛熊新贵陈疆
关键词:甲氨蝶呤脂质体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
机械振动理论方法与直链烷烃性质研究被引量:21
2003年
将直链烷烃分子看成是一个多自由度振动系统 ,用机械振动理论中的传递矩阵法计算了C2 ~C3 2 直链烷烃的固有频率 ,分析了固有频率随化合物结构单元的变化规律 .发现各阶固有频率中的基频与直链烷烃的结构型性质呈现出优良的相关性 ,用各阶固有频率之和表示的总频与直链烷烃的加和型性质也呈现出优良的相关性 ,将两者组合后还能够反映直链烷烃的凝聚型性质的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直链烷烃的物化性能与基频和总频之间的定量相关模型 .用该模型对直链烷烃的电离能、沸点、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密度、粘度、标准生成焓、离子标准生成焓、常压热容、折光指数等 10种不同类型性质的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相关系数均大于 0 .999.
仇明华曹晨忠
关键词:直链烷烃传递矩阵法固有频率分子结构分子拓扑
脑出血大鼠脑组织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及益气活血中药的干预效应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量的影响,从脑出血损伤区微血管系统重建的角度,探讨益气活血中药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03/10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补阳还五汤全方(黄芪,当归,赤芍,红花,川芎,地龙,桃仁按20∶3∶3∶3∶2∶3∶3的比例);补阳还五汤益气成分(黄芪按上述比例);补阳还五汤活血成分(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按3∶3∶3∶2∶3∶3的比例)。用蒸馏水两次水煎,分别浓缩为1.54,0.81和0.73g/mL。实验分组:1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组、益气组、活血组。正常对照组5只大鼠,其余每组30只,再随机分为术后灌胃2,4,7,14,21,28d6个观察时间点,各个时间点5只大鼠。实验干预:造模:采用立体定位技术将胶原酶Ⅶ注入大鼠大脑右苍白球制成脑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注入2μL生理盐水,其余手术过程相同。给药:正常对照组:普通饲养,自由饮水;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术后予蒸馏水灌胃2次/d,2mL/次;益气活血组、益气组、活血组分别给予补阳还五汤全方、补阳还五汤益气成分、补阳还五汤活血成分30.80,16.20,14.60g/(kg·d)(按体表面积计算为临床70kg成人剂量的3倍)灌胃,2次/d,2mL/次。各组大鼠分别于灌胃2,4,7,14,21,28d麻醉下取脑,制备切片;正常组动物于28d处死。实验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灌胃不同时间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的阳性微血管数。结果:155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组、假手术组皮质偶见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②模型组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呈双峰表达,4d为最高�
王玲唐涛罗杰坤邢之华杨期东黄菊芳齐勇刘小娟
关键词:益气活血法脑出血基质金属蛋白酶
外用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透皮吸收的效果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以皮肤给药缓释系统为载体的柔性脂质体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制剂的体外透皮吸收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3/11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结合研究所完成。15只健康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质量分数为0.0025的甲氨蝶呤外敷剂组、质量分数为0.005的外用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组和质量分数为0.0025的外用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组,每组5只。采用Franz扩散池,分别将质量分数为0.0025的外用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0.3g、质量分数为0.005的外用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0.15g和质量分数为0.0025的甲氨蝶呤外敷剂0.3g(含甲氨蝶呤均为0.75mg)均匀涂布于大鼠皮肤角质层表面,分别于2,4,6,8,10,12h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滤液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于306nm处测定吸光度值,扣除生理盐水后的吸光度值代入标准曲线,计算累积透过量和12h累积透过率,对比3种制剂经大鼠皮肤的体外透皮吸收差异。结果:质量分数为0.0025,0.005的外用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组累积透过量、12h累积透过率均高于质量分数为0.0025的甲氨蝶呤外敷剂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2h累积透过率分别为(67.51±0.37)%,(72.79±0.03)%,(24.50±0.08)%,t=325.71,247.24,P<0.01];质量分数为0.0025的外用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组与质量分数为0.005的外用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组累积透过量、12h累积透过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具有效渗透皮肤组织的作用。
王娟梁清华范荣唐涛熊新贵陈疆
关键词:脂质体甲氨蝶呤皮肤渗透
柔性纳米脂质体载体增强双氯芬酸钠的经皮渗透效果:与普通外用制剂比较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通过与普通外用制剂对比,观察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镇痛、抗炎效果,评估柔性纳米脂质体这种新型皮肤给药载体的促进药物局部吸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3/11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结合研究所完成。选择SD大鼠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扶他林组、5%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组、10%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组,每组20只。每组10只用于镇痛实验,10只用于抗炎实验。①镇痛实验:热板实验:每组大鼠双后足分别涂抹生理盐水、扶他林乳胶剂、5%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和10%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每足0.5g,每隔6min涂药1次,连续5次。末次给药10min后将足洗净,在5,10,15,25min分别测定大鼠舔足次数。扭体实验:每组大鼠腹部分别涂抹生理盐水、扶他林乳胶剂、5%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和10%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给药20min后,各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0.6%的醋酸溶液,0.01mL/g,分别在给药后1,2,4,6h观察并记录20min内大鼠的扭体次数,计算其扭体反应抑制率,扭体反应抑制率=[(正常对照组扭体次数-用药组扭体次数)/正常对照组扭体次数]×100%。甲醛舔足实验:每组大鼠右后足分别涂抹生理盐水、扶他林乳胶剂、5%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和10%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每10min涂药1次。末次给药10min后分别于右后足皮下注射2.5%甲醛溶液30μL,分别记录每只大鼠10min内舔足的次数。②抗炎实验:扶他林组、5%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组、10%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组采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完全福氏佐剂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每组大鼠右后足分别涂抹生理盐水、扶他林乳胶剂,5%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和10%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约0.5~1.0g/次(视关节大小�
范荣梁清华王娟唐涛熊新贵陈疆
关键词:脂质体双氯芬酸钠生物材料
柔性纳米脂质体双氯芬酸钠外用透皮吸收的效果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皮肤给药缓释系统体外透皮吸收情况。方法:验于2005-03/11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结合研究所完成。实验材料: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中南大学化工研究所,将双氯芬酸钠制成纳米粒,并包封于卵磷脂及其有生物膜特性和功能的脂质体中,其粒径为30~100nm),扶他林(双氯芬酸钠)。实验分组:15只健康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质量分数为0.01的扶他林组、质量分数为0.05的外用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组和质量分数为0.1的外用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组,每组5只。将鼠皮装于Franz扩散池,角质层面向供给室,真皮层面向接受池,分别将质量分数为0.05的外用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25mg、质量分数为0.1的外用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12.5mg和质量分数为0.01的扶他林125mg(含双氯芬酸钠均为1.25mg)均匀涂布于大鼠皮肤角质层表面,分别于2,4,6,8,10,12h于接受池取样5mL,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滤液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于276nm处测定吸光度值,扣除生理盐水的吸光度值后代入标准曲线,计算累积透过量和12h累积透过率,对比3种制剂经大鼠皮肤的体外透皮吸收差异。结果:质量分数为0.05,0.1的外用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组累积透过量、12h累积透过率均高于质量分数为0.01的扶他林组[12h累积透过率分别为(70.76±0.23)%,(75.2±0.32)%,(33.51±0.2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7.17,232.54,P<0.01);质量分数为0.05的外用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组与质量分数为0.1的外用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组累积透过量、12h累积透过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柔性纳米脂质体能有效渗透皮肤组织。
范荣梁清华王娟唐涛熊新贵陈疆
关键词:纳米脂质体双氯芬酸钠透皮吸收生物材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