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605A-05-01)

作品数:7 被引量:91H指数:5
相关作者:曹烈安凤山张世华王信陈昭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化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川西坳陷
  • 3篇须家河组
  • 3篇油气
  • 3篇成藏
  • 2篇三叠
  • 2篇四川盆地
  • 2篇排烃
  • 2篇盆地
  • 2篇气藏
  • 1篇地震资料
  • 1篇须家河组气藏
  • 1篇隐蔽圈闭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油气成藏期
  • 1篇油气系统
  • 1篇油气运移
  • 1篇油气运移特征
  • 1篇运移
  • 1篇运移特征
  • 1篇致密储层

机构

  • 6篇中国石化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3篇曹烈
  • 2篇安凤山
  • 2篇张世华
  • 1篇沈忠民
  • 1篇李汶国
  • 1篇刘兴艳
  • 1篇叶泰然
  • 1篇郑荣才
  • 1篇陈昭国
  • 1篇杨旭明
  • 1篇王信
  • 1篇陈燕章
  • 1篇罗啸泉
  • 1篇许建东

传媒

  • 2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石油物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与古构造关系被引量:45
2005年
基于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超深、超压、超致密、超晚期构造”的地质条件,通过中坝、合兴场及平落坝3个已知气藏的生烃史、孔隙演化史、构造演化史等方面的系统分析,从勘探成功与失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明确了古构造在气藏成藏过程中的奠基作用。燕山期古隆起带决定了气藏的展布;早期成藏具有普遍性;古构造-成岩圈闭是区内重要的含油气圈闭类型。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经历了早期常规圈闭、中期冻结、晚期改造等多个演化阶段。马井-德阳地区存在燕山期隆起,且具有相似的演化过程。
曹烈安凤山王信
关键词:川西坳陷古构造成藏模式须家河组
基于天然裂缝网络的二维裂缝度预测技术及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简要介绍了基于天然裂缝网络的二维裂缝度预测技术的方法原理,讨论了裂缝频度、裂缝密度和裂缝度的物理意义。裂缝度与裂缝长度的分布有关,它反映了裂缝总面积所占测量总面积百分率的大小,是裂缝性油气田的优势裂缝发育带预测及储量估算的重要参数。采用二维裂缝度预测技术以及地震-地质相结合进行裂缝预测的研究思路及方法,以野外露头与钻井岩心裂缝调查所获取的深部信息为基础,通过室内数值模拟和推导,并结合实际三维地震资料,对川西HXC气田须家河组二段储层裂缝网络系统进行了预测。研究成果得到了钻井验证,指出了裂缝发育的区域。
叶泰然刘兴艳郑荣才许建东
关键词:裂缝密度三维地震资料裂缝发育须家河组裂缝性
川西坳陷须三-须四段含油气系统生排烃过程与主要成藏期关系被引量:9
2006年
川西坳陷不同地区须三-须四段含油气系统主要成藏期各不相同。作者以烃源岩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最大古地温和最大埋深为基础,结合实钻资料,确立了川西坳陷须三-须四段含油气系统不同地区烃源岩的生排烃阶段,并利用不同生排烃阶段生排烃量、砂泥岩孔隙度变化和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不同地区的主要成藏期,同时进行了对比研究。东西方向上,在中部地区该含油气系统的主要成藏期都为晚侏罗世;而在南北方向上,北部地区明显要早于中部和南部地区。
张世华
关键词:川西坳陷含油气系统生排烃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油气运移特征被引量:13
2004年
川西坳陷是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的生气中心 ,由于其超致密、超埋深、超压及圈闭形成历史复杂 ,勘探开发难度极高。文章分析了川西上三叠统油气的运移相态及油气疏导条件 ,据天然气样品碳同位素和轻烃指纹分析 ,天然气运移相态有油溶相、水溶相和游离相 3种 ;油气运移疏导条件也较有利 ,在致密化之前还存在厚大的孔隙性砂岩 ,与烃源岩沟通的断裂系统及流体增压形成的微缝是良好的运移通道 ,流体低势区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带。应用BASINS 4 .5盆地模拟软件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进行了埋藏史、热史、生烃史和运移史模拟 ,进行了流体势计算 ,盆地模拟结果表明中坝印支期古隆起 ,绵竹—丰谷、平落坝—新津燕山期古隆起 ,在上三叠统烃源岩生排烃主要时期 ,始终处于流体低势区 ,是有利的天然气运移指向带 ,与现今勘探实际吻合。
罗啸泉曹烈杨旭明陈燕章
关键词:川西坳陷三叠统油气运移流体势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深盆气探讨被引量:21
2005年
深盆气是致密砂岩气藏类型之一,由于其独特的成藏机制和气藏特征,对深盆气藏的勘探思路与对策均有别于常规气藏。川西坳陷陆相致密碎屑岩领域是否存在深盆气? 国内许多学者、专家各舒己见,提出了不同的认识。从成藏机制及气藏特征两方面将川西致密砂岩气和北美深盆气进行类比,认为川西上三叠统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具有典型深盆气特征的气藏;就成藏机制而言,川西坳陷的天然气成藏机制与深盆气完全不同。川西上三叠统天然气的成藏属“早常规-晚改造”复式成藏模式。
陈昭国
关键词:深盆气气藏特征成藏机制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古圈闭类型及识别技术被引量:13
2006年
上三叠统是川西坳陷的主力烃源岩,其中须家河组二段、四段是主要储层。上三叠统烃源岩的生、排烃高峰在晚三叠世和中—晚侏罗世,其生、排烃高峰早,成藏早。储层孔隙演化史表明,燕山期末的致密化“冻结”了早期圈闭的油气,喜山期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使得古圈闭向复杂、隐蔽圈闭转化。对已知气藏和勘探区的解剖分析表明,该区有5种古圈闭类型:即古构造-成岩圈闭、古构造-岩性圈闭、古构造圈闭、古今叠合构造圈闭和地层岩性圈闭。勘探实践证实,印支晚期—燕山期的古圈闭是有效圈闭。利用构造演化分析,结合地震、测井等识别技术寻找古圈闭,是川西须家河组致密储层气藏切实有效的勘探途径。
曹烈沈忠民安凤山
关键词: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隐蔽圈闭识别技术致密储层
川西坳陷T_3x^(1~2)油气成藏期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以烃源岩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最大古地温和最大埋深为基础,结合实钻资料,首先确立了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一、须二段含油气系统不同地区烃源岩的生烃阶段和排烃阶段,再利用计算的不同生排烃阶段的生、排烃量,砂岩、泥岩孔隙度变化和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最终认为不同地区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都为晚三叠世中期,从而为确定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一、须二段含油气系统圈闭的有利时期指明了方向。
张世华李汶国
关键词: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晚三叠世生烃排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