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DZLXJK200906)

作品数:8 被引量:476H指数:8
相关作者:姚鑫许冲戴福初涂新斌陈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地震
  • 9篇汶川地震
  • 8篇滑坡
  • 5篇基于GIS
  • 5篇边坡
  • 5篇边坡工程
  • 3篇地震诱发
  • 3篇地震诱发滑坡
  • 3篇诱发滑坡
  • 3篇滑坡灾害
  • 3篇GIS
  • 2篇形变
  • 2篇同震形变
  • 2篇分析方法
  • 2篇INSAR
  • 1篇地表变形
  • 1篇地表破裂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岩性
  • 1篇地质

机构

  • 10篇中国地质科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国土资源部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0篇姚鑫
  • 9篇许冲
  • 6篇戴福初
  • 5篇陈剑
  • 4篇涂新斌
  • 3篇曹琰波
  • 3篇张永双
  • 2篇肖建章
  • 1篇田伟
  • 1篇孙瑜
  • 1篇崔芳鹏
  • 1篇赵洲
  • 1篇熊探宇
  • 1篇杨农
  • 1篇许领
  • 1篇闵弘
  • 1篇李维朝
  • 1篇王志一

传媒

  • 3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遥感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IS的汶川地震滑坡灾害影响因子确定性系数分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灾害。在大约48 678 km的区域内,采用震后航空像片与多源卫星影像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验证的方法,共圈定出48 007个地震滑坡...
许冲戴福初姚鑫陈剑涂新斌曹琰波肖建章
关键词:边坡工程汶川地震地震诱发滑坡
文献传递
四川汶川Ms8级地震引发的滑坡与地层岩性、坡度的相关性被引量:47
2009年
震后遥感影像解译与调查结果表明,在大约48678km2的区域内,汶川Ms8.0级地震诱发了不低于48000处滑坡灾害。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使用滑坡面积百分比(LAR)与滑坡密度(LC)2个参数,对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与地层岩性、坡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在整个研究区范围内,滑坡面积百分比约为1.4622%,滑坡密度约为0.9862个/km2。结果表明,滑坡多发生在坡度25~50°的区域内,滑坡易发性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升高。寒武纪地层中滑坡易发性最大,LAR约10%,LC约6.5个/km2,震旦系、奥陶系和侵入岩次之,这些地层和岩石对地震滑坡的发生均是敏感的。综合分析坡度、地层岩性与滑坡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以较破碎岩石为主的地层中,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30°的部位;在以较坚硬岩石为主的地层中,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大于40°的部位。
姚鑫许冲戴福初张永双
关键词:汶川地震滑坡统计分析地层坡度
唐家山滑坡变形运动机制的离散元模拟被引量:51
2011年
地震是滑坡灾害的一个重要触发因素,而这类形式的滑坡通常危害较大。以汶川地震触发的唐家山滑坡为例,在野外现场调查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对滑坡由变形累积到破坏滑动的全过程进行模拟,以研究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结果表明:在地震力及滑体重力作用下,坡顶首先形成应力集中,滑体沿中后部的软弱面产生蠕变变形,随着持续的地震动力输入,应力不断向中前部的锁固段集中,使得变形沿接触面不断向坡脚方向扩展,最终从坡脚剪出,破裂面贯通形成滑带;通过滑动过程模拟表明,唐家山滑坡运动模式为:启动→高速滑动→碰撞停积→自稳过程,滑坡滑动过程中,斜坡表层部分块体在地震水平力作用下发生临空抛射现象,表层岩体在滑动过程中,受地震竖向作用力而发生垂直抛落现象;地震力作用下坡体中质点加速度、速度具有高程放大效应,表现为水平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竖向加速度放大系数、水平速度放大系数大于竖向速度放大系数,对比结构面监测点和基岩监测点加速度、速度放大系数,表明滑坡启动时具有较大的加速度,也说明不连续结构面对岩质边坡的动力反应起着控制性作用。
曹琰波戴福初许冲涂新斌闵弘崔芳鹏
关键词:边坡工程
汶川Ms8.0地震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遥感精细解译被引量:97
2009年
汶川Ms8.0地震诱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与泥石流等。在获取到全面的研究区震后多源遥感影像后,采用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对14个重灾县(市)进行次生地质灾害解译工作,共解译出约46560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灾害总面积约687.1km2。基于GIS平台获取到它们的位置、平面面积等基本信息,绘制了研究区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图与点密度图。结果表明,本次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与龙门山3条主断裂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主要分布在4个集中区域。最后,分析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与高程、坡度、地震烈度之间的关系,高程范围为1000—2000m的灾害面积占灾害总面积的54.00%;坡度范围为30°—50°的灾害面积占灾害总面积的62.42%;地震烈度范围为Ⅺ—Ⅷ的次生地质灾害面积占灾害总面积的90.94%。为进一步研究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发生机理、预测理论、灾区恢复重建与选址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次生地质灾害基础信息。
许冲戴福初陈剑涂新斌许领李维朝田伟曹琰波姚鑫
关键词:汶川地震遥感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解译
基于GIS与确定性系数分析方法的汶川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被引量:101
2010年
汶川Ms 8.0级大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灾害。在大约48678 km2的滑坡影响区域内,作者采用震后遥感影像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共解译出48007处滑坡。应用GIS技术,建立了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灾害及相关地形、地质空间数据库。采用地震滑坡确定性系数分析方法,分析了地震滑坡关于地震烈度、岩性、坡度、断层、高程、坡向、河流与公路等8个因素的易发程度。基于GIS栅格分析方法,分别对16种不同影响因子组合类型进行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最后,应用AUC(Ar-ea Under Curve,评价曲线下面积)方法得到最佳因子组合及其对应的评价结果,使用自然分类法则方法将研究区按滑坡易发程度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与极低易发区5类,极高易发区与高易发区面积之和约11690.46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02%,其中发育滑坡面积为524.84 km2,占滑坡总面积的73.73%。结果表明了极高与高易发区与实际滑坡之间有着良好的一致性,方法的评价结果成功率(AUC值)达到82.107%。
许冲戴福初姚鑫赵洲肖建章
关键词:汶川地震滑坡GIS
基于GIS与确定性系数分析方法的汶川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
汶川Ms 8.0级大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灾害。在大约48678 km的滑坡影响区域内,作者采用震后遥感影像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共解译出48007处滑坡。应用GIS技术,建立了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灾害及相关地形、地质...
许冲戴福初姚鑫赵洲肖建章
关键词:汶川地震滑坡GIS
文献传递
GIS支持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汶川地震区滑坡易发性评价被引量:152
2009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Ms8.0级大地震,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灾害。在大约48678km2的区域内,采用震后遥感影像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共解译出48007个滑坡。应用GIS技术,建立了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灾害及相关地形、地质空间数据库,分析了断层、岩性、高程、坡度、坡向、河流、公路等7个因素与滑坡分布的关系,应用滑坡面积百分比这一标准来分别衡量每个因素中各个级别对滑坡的影响程度;然后使用层次分析法对这7个参数进行权重分析;在GIS平台下对这些参数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内滑坡按易发程度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与极低易发区5类,极高易发区与高易发区面积约8211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9%;最后,使用汶川地震滑坡数据库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检验曲线表明分区效果良好,其中极高易发区与高易发区内实际发生滑坡面积为430km2,占滑坡总面积的60.5%。
许冲戴福初姚鑫陈剑涂新斌孙瑜王志一
关键词:边坡工程汶川地震滑坡层次分析法GIS
基于GIS的汶川地震滑坡灾害影响因子确定性系数分析被引量:71
2010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灾害。在大约48678km2的区域内,采用震后航空像片与多源卫星影像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验证的方法,共圈定出48007个地震滑坡灾害。在此基础上,选取地层、岩性、断裂、地震烈度、宏观震中、地表破裂调查点、地形坡度、坡向、顺坡向曲率、高程、水系与公路共12个影响因子作为汶川地震诱发滑坡影响因子,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与确定性系数方法,对这12个影响因子进行敏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寒武与震旦系是地震滑坡易发地层,侵入岩组、灰岩为主的岩组是地震滑坡发育的高敏感性岩组;(2)地震滑坡受中央断裂影响最大,同时还受控于前山断裂,受后山断裂的影响较小;(3)地震滑坡易发性分别随着地震烈度、与震中的距离、与地表破裂点距离的增加而减少;(4)坡度大于40°是地震滑坡的易发坡度,E,ES方向为地震滑坡的易发坡向,高程范围为1000~2000m,尤其是高程1000~1500m范围为地震滑坡易发区;(5)400m水系缓冲区和2000m公路缓冲区范围内滑坡易发性较高。确定研究区内各地震滑坡影响因子最利于滑坡发生的数值区间,为进一步地震滑坡区域评价及预测奠定基础。
许冲戴福初姚鑫陈剑涂新斌曹琰波肖建章
关键词:边坡工程汶川地震地震诱发滑坡
玉树地震地表变形InSAR观测及初步分析被引量:23
2010年
采用玉树MS7.1级地震前后两期PALSAR雷达数据(震前2010年1月15日,震后4月17日)进行了"两轨+DEM"的InSAR处理,获得了高质量的差分干涉雷达条纹图像和同震变形场。参考该区的基本构造格局,根据干涉图像的变形范围、变形量和变形梯度可以初步判断:(1)玉树地震诱发了总体上NWW走向,全长约70km地表陡变带,陡变带南段位错及陡变梯度较大,会在地表产生地表破裂;而西北部4段位错及陡变梯度较小,不易在地表诱发破裂,但可能在地下一定层位产生了隐伏破裂带;(2)陡变带两侧的雷达视线向运动方向预示发震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3)宏观震中位于玉树县城西北约16km的地表陡变带上。D-InSAR解译结果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震源机制解、野外发震断裂调查结果及地貌特征吻合较好,证明了干涉雷达解译成果的可靠性,可以为准确定位玉树地震发震断裂地表行迹和快速评定震害损失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姚鑫张永双杨农熊探宇
关键词:玉树地震地表破裂
基于差分干涉雷达的汶川地震同震形变特点被引量:25
2009年
地震同震形变场是认识震源机制、确定发震断裂、分析发震断裂活动方式、评估震害损失及揭示未来发震趋势的重要依据。但在龙门山地区复杂的自然环境中,现有的地震同震形变场获取方法(GPS测量、构造形迹分析、震源机制解结合数值模拟计算)难以快速、全面的捕捉到这种信息,这突显出差分干涉雷达技术(D-InSAR,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AR)在同震形变场研究中的优势。本文介绍了其观测原理,在地震同震形变监测中的研究现状,并重点分析了已获取的D-InSAR汶川地震同震形变场的观测结果。基于差分干涉雷达观测及相关资料,对龙门山断裂在本次地震中活动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干涉雷达形变图像与地表破裂范围、逆冲角度的变化、上下盘升降关系及大型余震的展布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姚鑫张永双
关键词:汶川地震干涉雷达断层活动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