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2012-19)
- 作品数:3 被引量:44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铁梅周彩芳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青浦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黏膜下切除术联合色素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探讨黏膜下切除术(ESD)联合色素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5例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对胃黏膜可疑病灶进行多处活检;然后进行醋酸-靛胭脂染色,比较常规内镜和色素内镜下病灶边界清晰程度,并作出染色后诊断,取活检标本。对疑诊早期胃癌的病变,行ESD后送检病理,观察病变大小、病理诊断和侵犯深度。结果在195例胃黏膜可疑病灶进行活检的病例中,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检出为17例,检出率为8.72%(17/195);胃黏膜异常染色病例中,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检出为66例,检出率为33.84%(66/195),明显大于前者(P<0.05)。胃黏膜异常染色病例中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检出包括所有常规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病例。在66例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癌前病变49例(74.24%),分化型和未分化型早癌17例(25.76%)。行黏膜下切除术术后,切除组织送检病理,癌前病变38例(57.58%),分化型和未分化型早癌28例(42.42%),行ESD术后送检标本早期胃癌检出率高于活检钳活检检出率(P<0.05)。结论 ESD联合色素内镜能够指导内镜下胃黏膜病变的活检,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 周彩芳刘铁梅
- 关键词:黏膜下切除术色素内镜病理学诊断
- 色素内镜对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诊断效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比较靛胭脂醋酸混合液(AIM)染色在不同病变上的色调变化情况,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期病变的检出率。方法胃镜检查时,先用普通白光观察胃黏膜情况并照相记录,然后通过活检钳道插入喷管,在可疑病变处喷洒AIM液40 mL,观察颜色变化,术中对可疑病变取活检,浸泡于福尔马林液中,送病理学检查。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喷洒AIM后黏膜呈均匀的淡蓝色;慢性胃炎组织喷洒AIM后病变区域和周围正常区域黏膜均呈蓝色;肠上皮化生组织喷洒AIM后病变区域黏膜首先变白,非异常区域黏膜呈蓝色,呈现出一种在蓝色背景下的白色岛状图像;异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组织喷洒AIM后病变区域退色,周围黏膜呈现蓝色。结论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有助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和检出,可提高活检的准确性。
- 陆欢华刘铁梅
- 关键词:早期胃癌癌前病变色素内镜病理学诊断
- 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探讨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有上腹部不适症状的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并于病灶处进行醋酸-靛胭脂染色后活检。167例胃黏膜有可疑病灶的患者进一步行放大内镜检查后活检。常规内镜和色素内镜下取材部位选择病灶边界。经放大胃镜检查后取材部位选择病灶边缘胃小凹变化明显处。结果 167例胃黏膜可疑病灶醋酸-靛胭脂染色后活检,病理学检查发现早期胃癌5例(检出率3.00%),异型增生18例(检出率10.78%),肠上皮化生26例(检出率15.57%),分别高于常规胃镜检查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其中早期胃癌为3例(检出率1.80%),异型增生为11例(检出率6.59%),肠上皮化生为19例(检出率11.38%),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染色放大胃镜检查后活检病理检查发现,早期胃癌10例(检出率5.99%),异型增生29例(检出率17.37%),肠上皮化生36例(检出率21.56%),分别高于染色胃镜检查结果,明显高于常规胃镜检出率。与常规胃镜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醋酸-靛胭脂染色放大胃镜能够指导内镜下胃黏膜病变的活检,早期胃癌、异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高,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优势。
- 周彩芳刘铁梅梁暖
- 关键词:放大内镜病理学诊断早期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