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0185)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3
相关作者:吴珍汉胡道功赵珍陆露史大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冈底斯
  • 3篇地壳
  • 3篇地幔
  • 3篇电性
  • 3篇上地幔
  • 3篇西藏冈底斯
  • 2篇地体
  • 2篇中新世
  • 2篇矿床
  • 2篇埃达克岩
  • 2篇成矿
  • 2篇达克
  • 1篇地电
  • 1篇地壳和上地幔
  • 1篇地壳上地幔
  • 1篇地壳上地幔结...
  • 1篇地幔结构
  • 1篇电磁测深
  • 1篇电性结构
  • 1篇定年

机构

  • 7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5篇吴珍汉
  • 4篇胡道功
  • 3篇赵珍
  • 3篇金胜
  • 3篇魏文博
  • 3篇谢成良
  • 2篇赵文津
  • 2篇陆露
  • 2篇史大年
  • 1篇宿和平
  • 1篇吴中海
  • 1篇宋洋
  • 1篇钱辉
  • 1篇叶培盛
  • 1篇薛光琦

传媒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山东国土资源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高原拉萨地体东部壳内电性结构及深部过程——大地电磁测深揭示的证据
<正>在西藏高原拉萨地体东部,沿92oE完成了一条南起隆子,北至聂荣近南北向的宽频大地电磁测深(MT)剖面。利用三维MT反演算法得到了沿剖面地下50km以上的壳内电性结构模型:中、上地壳(地下20km以上)约29oN至3...
谢成良金胜魏文博叶高峰
文献传递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新世埃达克岩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埃达克岩与Gu、Au等金属元素的富集关系密切,并对深部造山构造作用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受到碰撞造山作用,在西藏地区发育了一条成矿潜力巨大的斑岩铜矿带,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就位于该铜矿带的东段。对甲玛矿床中酸性侵入岩进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显示:SiO_2(≥56%)、高Al_2O_3(≥15%)、低MgO(<3%),Na_2O含量大于2.3%,K_2O含量大于2.1%,K_2O/Na_2O为0.6~1.2;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结果显示高Sr(>400×10^(-6)),低Yb(<1.9×10-6)、低Y(<15×10^(-6)),LREE富集,HREE亏损,无负Eu异常,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属于C型埃达克岩,为加厚下地壳或上地幔物质部分熔融所形成。
李波胡道功罗斐张翼飞张海林韩昱
关键词:中新世埃达克岩
冈底斯中东部底垫-俯冲转换带附近地壳上地幔结构远震P波层析成像研究
2018年
利用冈底斯中-东部197个宽频带天然地震台站记录到的数据和远震P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该区域的P波速度扰动图像。层析成像结果显示研究区地壳和上地幔地震波速度结构存在着复杂的空间变化。首先,在藏南拆离系断层(STD)以北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壳中存在着较强的低速异常,但是该低速异常的北端在远离裂谷带的地方并没有明显越过雅鲁藏布江缝合线(YZS),这与前人的观测结果略有不同;在亚东-古露(YGR)和措美-桑日(CSR)裂谷带的下方存在低速异常,但异常强度都没有前者大;在两个裂谷带之间的拉萨地块中-南部,地壳表现为强高速特征。这些结果表明,影响青藏高原地壳构造演化的"地壳通道流(Crustal Channel Flow)"在藏南主要分布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在雅鲁藏布江缝合线以北的冈底斯地区,可能主要局限于沿裂谷带分布。其次,被解释为印度岩石圈地幔的上地幔高速异常,在研究区西部,抵达了雅鲁藏布江缝合线以北100km或更远的地方,而在研究区东部,并没有越过雅鲁藏布江缝合线,而是停留在缝合线以南~100km的高喜马拉雅下方,印证了前人给出的印度板块俯冲角度在研究区附近存在东西向变化的层析成像结果。此外,我们的层析成像结果还印证了冈底斯东南侧的上地幔低速异常根植于上地幔底部,我们认为该现象可能与巽他块体的顺时针旋转引起向东俯冲的缅甸弧向西后撤有关。
史健宇史大年吴珍汉赵文津宋洋薛光琦宿和平
关键词:冈底斯带
西藏冈底斯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研究
在青藏高原南部,完成了一条近南北向、全长约400km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剖面穿过喜马拉雅地块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拉萨—冈底斯地块。利用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反演算法得到了沿剖面的二维电性结构模型,认为剖面南端...
谢成良金胜魏文博叶高峰景建恩张乐天董浩
西藏泽当地区晚白垩世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其成矿意义被引量:11
2013年
埃达克岩对造山带深部构造和热体制具有指示意义,与Cu、Au等成矿关系密切。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南缘泽当地区桑布加拉矽卡岩型铜矿成矿母岩花岗闪长岩的主量元素测量结果显示高SiO2(>56%)、高Al2O3(>15%)、低MgO(<3%),Na2O含量≥3.5%,K2O含量>2%,Na2O/K2O为1.03~1.43,平均1.22;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测量结果显示高Sr(>400×10-6),低Yb(<1.9×10-6)、低Y(<15×10-6),高Sr/Y(86.88~132.22,>20)、高La/Yb(>10),LREE富集,HREE亏损,无负Eu异常,为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特征分析认为其是由俯冲洋壳板片部分熔融后与地幔橄榄岩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O型埃达克岩,说明冈底斯南缘存在O型埃达克岩成矿。
赵珍胡道功陆露吴珍汉
关键词:冈底斯成矿带埃达克岩晚白垩世
西藏冈底斯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研究
在青藏高原南部,完成了一条近南北向、全长约400km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剖面穿过喜马拉雅地块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拉萨—冈底斯地块。利用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反演算法得到了沿剖面的二维电性结构模型,认为剖面南端...
谢成良金胜魏文博叶高峰景建恩张乐天董浩
文献传递
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雅拉香波穹隆构造热事件LA-ICP-MS锆石U-Pb年龄证据被引量:12
2014年
雅拉香波穹隆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东部,出露显生宙不同时期的岩石地层,发育强烈韧性剪切变形和多期岩浆热事件,良好地记录了印度大陆俯冲导致的构造变形和岩浆热历史。对雅拉香波穹隆不同构造部位的花岗质岩石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4期构造岩浆事件的高精度测年数据。早期锆石年龄520.4±6.3Ma与536±12Ma指示喜马拉雅地块结晶基底泛非期岩浆侵位时代,晚期锆石年龄揭示新生代碰撞造山不同阶段构造热事件的发生时代。其中,45.6±1.2--44.16±0.88Ma反映印度大陆向北俯冲的起始时代,35.00±0.48Ma对应于始新世晚期增厚地壳深部构造热事件年龄,15.67±0.50Ma指示雅拉香波核部花岗岩侵位及穹隆的形成时代。
吴珍汉叶培盛吴中海赵珍
关键词:岩浆侵位
西藏冈底斯东段南缘桑布加拉辉钼矿Re-Os定年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2
2012年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的桑布加拉矽卡岩型铜矿床为冈底斯成矿带南亚带典型多金属矿床之一。该矿床的8件辉钼矿样品Re-Os等时线年龄为(93.3±4.1)Ma,平均模式年龄为(94.5±1.6)Ma,表明桑布加拉矿床形成于晚白垩世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消减阶段。洋壳俯冲消减阶段形成的桑布加拉铜矿床及其新生代不同时期多金属矿床的发现,说明冈底斯成矿带在俯冲消减阶段、主碰撞阶段、晚碰撞阶段和后碰撞阶段均存在大规模成矿作用,并构成完整的成矿演化系列。
赵珍胡道功吴珍汉陆露
关键词:RE-OS同位素年龄辉钼矿矽卡岩型铜矿冈底斯成矿演化
西藏甲玛矿区侵入岩成岩成矿年龄被引量:3
2016年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属于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受控于NS向正断层及其受断裂控制的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的中酸性斑岩体。利用锆石LA-ICP-MS U-Pb测年方法对矿区含矿与不含矿的中酸性斑岩脉进行了年龄测定,3件样品的岩浆锆石U-Pb年龄为14~16 Ma,表明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及矿区与成矿有关的岩脉均形成于中新世早期;利用ESR测年方法,获得含矿石英脉年龄13.9~16.4 Ma,含矿方解石脉年龄5~7 Ma,测年结果表明甲玛矿区主要成岩成矿作用同期,形成于中新世早期,并在中新世晚期受构造运动影响仍然存在较弱的成矿作用。
李波胡道功林广奇徐聪聪张瑞鹏张翼飞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ESR年龄中新世
穿越冈底斯地体的宽频地震探测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青藏高原是大约60 Ma以来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直接碰撞形成的,是研究大陆碰撞过程和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最佳场所。冈底斯构造带位于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的前沿地带,对冈底斯构造带的探测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对大陆碰撞过程和整个青藏高原地壳变形过程的认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一条穿越冈底斯(GDS)地体的地震深部探测剖面始于班公怒江断裂带北缘,向南穿越了崩错—嘉黎断裂带、冈底斯地体、雅鲁藏布缝合线并跨过藏南拆离断层系(STD),终止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本文作者利用天然地震体波完成了该条剖面的二维走时残差反演,展现出了该地段深部构造格局。首先验证了冈底斯地体浅部存在大面积部分熔融层的研究结论;支持甲玛大型斑岩铜矿为大陆碰撞挤压条件下岩浆上侵的成矿模式;PKP曲线描绘出了本次研究区间内Moho界面的形态,确定地壳最厚处在雅江缝合线南北两侧约50 km区间。这些推论和发现为青藏高原深部的结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薛光琦吴珍汉赵文津宿和平史大年钱辉
关键词:冈底斯层析反演部分熔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