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20003056)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丁富新蒋国强昝佳谭丰苹朱德权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给药
  • 5篇电致孔
  • 4篇经皮给药
  • 3篇微囊
  • 3篇活性剂
  • 3篇表面活性
  • 3篇表面活性剂
  • 3篇传质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原位
  • 2篇尿嘧啶
  • 2篇嘧啶
  • 2篇微囊化
  • 2篇格列吡嗪
  • 2篇给药系统
  • 2篇氟尿嘧啶
  • 2篇5-氟尿嘧啶
  • 2篇传质过程
  • 1篇电脉冲

机构

  • 11篇清华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11篇丁富新
  • 9篇昝佳
  • 9篇蒋国强
  • 6篇谭丰苹
  • 5篇朱德权
  • 4篇林莹
  • 4篇戚明
  • 3篇江田民
  • 2篇杜佳丽

传媒

  • 4篇清华大学学报...
  • 3篇精细化工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化工进展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年份

  • 4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格列吡嗪-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考察被引量:1
2004年
研究了格列吡嗪 β 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考察了包合物的理化性质。通过实验优化了格列吡嗪 β 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确定n(格列吡嗪)∶n(β 环糊精)=1∶2,包合时间为8h;制得产物的包合率为91 73%。HPLC图谱显示,格列吡嗪被β 环糊精包合前后的主成分没有发生变化,包合物的DSC图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与格列吡嗪、格列吡嗪 β 环糊精混合物的图谱具有显著性差异。格列吡嗪包合物的溶解度是格列吡嗪的10倍,体外溶出速率有显著提高。实验表明,格列吡嗪被β 环糊精包合后呈现出新的物相特征,与格列吡嗪相比其理化性质有显著的改变。
谭丰苹江田民蒋国强昝佳丁富新
关键词:格列吡嗪Β-环糊精包合物理化性质
聚羟基丁酸酯缓释微粒作用下的埋植给药系统被引量:2
2005年
制备了以壳聚糖水凝胶为基质的温度敏感型、可注射、并能够在体内生物降解的新型皮下埋植制剂,考察了该制剂中水溶性小分子药物的体外释放规律。为降低该类药物的释放速度,首先利用溶剂非溶剂法,以生物可降解的聚羟基丁酸酯为骨架,制备了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的微粒。在优化配比下,微粒收率达90%以上,包封率95%左右;然后将微粒温敏型水凝胶耦合制成复合给药系统。药物微粒化与温敏型水凝胶的耦合有效地控制了药物植入初期的“突释”问题,并将药物的释放周期延长至将近10个月。
昝佳朱德权谭丰苹林莹蒋国强丁富新
关键词:5-氟尿嘧啶聚羟基丁酸酯微囊化原位
格列吡嗪控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质被引量:4
2004年
为研究口服药物控释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质 ,以格列吡嗪为模型药物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具有恒速释药性质的微球。通过考察微球的收率、包封率以及体外释放特性 ,研究了载体材料、材料与药物比例以及药物释放环境对格列吡嗪控释微球释药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醋酸纤维素为载体材料 ,选用合适的配方 ,可制得具有零级释药动力学的格列吡嗪控释微球制剂 ,并且该制剂可以根据需要的条件在 12 h或 2 4 h内释放完毕。不同条件下微球的药物释放曲线线性拟合的相关系数在 0 .981~ 0 .
江田民谭丰苹杜佳丽丁富新
关键词:微球控释喷雾干燥格列吡嗪醋酸纤维素
5-氟尿嘧啶结肠定位释药微囊的制备与释药特性被引量:11
2005年
为制备结肠定位给药制剂,研究囊材溶剂、药物/囊材质量比对微囊性质和药物体外释放特性的影响。以水溶性抗癌药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选用丙烯酸树脂Eudrag itS100为材料制备了pH控制的结肠定位给药微囊。结果表明: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的5-氟尿嘧啶微囊载药量为14.47%,微囊包封率为96.68%,在人工胃液、人工小肠液中10 h的累积释放率为18.5%。实验表明,微囊的体外释放特性具有结肠定位释药的特征。
杜佳丽谭丰苹朱德权丁富新
关键词:微囊5-氟尿嘧啶
亲脂性药物电致孔下经皮传质过程的强化
分析了亲脂性药物在电致孔产生的局部传输区域(LTRs)以及真皮组织间的传质过程,指出药物在LTRs 中的溶解扩散速率较小、在皮肤中的积累是限制药物渗透的主要原因。为了阻止药物在皮肤中的积累,应用表面活性剂SDS对LTPs...
蒋国强昝佳戚明林莹丁富新
关键词:经皮给药电致孔表面活性剂
文献传递
亲脂性药物电致孔下经皮传质过程的强化
2003年
分析了亲脂性药物在电致孔产生的局部传输区域(LTRs)以及真皮组织间的传质过程,指出药物在LTRs中的溶解扩散速率较小、在皮肤中的积累是限制药物渗透的主要原因.为了阻止药物在皮肤中的积累,应用表面活性剂SDS对LTRs进行修饰,同时提高药物在LTRs的溶解度,以强化药物经LTRs的传输.以小鼠皮肤进行体外电致孔传输亲脂性药物吡罗昔康的研究表明,SDS对水性LTR修饰可以有效阻止药物由LTRs向周围组织的径向扩散,从而减少药物在皮肤中的驻留以及由此带来的浓差极化,保持药物较高的渗透速率.在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上,SDS胶束可以提高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将药物通过LTRs时扩散速率较单独电致孔提高了2倍,较被动扩散提高了15倍.
蒋国强昝佳戚明林莹丁富新
关键词:经皮给药电致孔表面活性剂
体内植入型药物释放系统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5年
体内植入型药物释放系统为一类经手术植入体内或皮下,或经穿刺导入皮下的控制释药制剂,适用于靶向给药或长期给药。本文根据系统植入形式和释药机制的不同,将植入型药物释放系统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种植入药物体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评述。反向温敏型注射式原位凝胶植入系统是一类最具潜力的长期释药系统,可实现药物的长期、安全、有效释放,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林莹朱德权谭丰苹昝佳蒋国强丁富新
关键词:药物释放系统可生物降解原位
电致孔下表面活性剂促进吡罗昔康的经皮渗透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利用表面活性剂的促渗作用,提高脂溶性药物通过电致孔形成的水性通道的经皮渗透量。方法 以吡罗昔康和不同浓度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溶液为供给液,进行电致孔;改变脉冲参数和聚山梨酯80的浓度,通过体外透皮实验,考察这些因素的影响。结果 当聚山梨酯80的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吡罗昔康在电致孔下经皮渗透速率明显提高,在最佳条件下,较被动扩散提高了近50倍,但随聚山梨酯80的浓度增加仅略有提高;当聚山梨酯80的浓度低于cmc时,吡罗昔康的渗透速率明显降低。结论 综合利用聚山梨酯80的促渗作用和电致孔时形成的水性通道,可以有效提高吡罗昔康的透皮量。
蒋国强昝佳陈军朱德权丁富新
关键词:电致孔表面活性剂吡罗昔康聚山梨酯80
胰岛素通过电致孔的经皮传输特性被引量:1
2004年
为强化胰岛素在电致孔下的经皮渗透,采用在胰岛素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方法,得到了不同聚集程度的胰岛素,研究了胰岛素的聚集程度及供给液的pH值对胰岛素在电致孔下的传质通量和经皮渗透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胰岛素分子的聚集和其在皮肤中的滞留,是限制胰岛素经皮渗透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单体胰岛素分子在脉冲的时间常数为6~8ms时,经皮渗透通量较聚合度接近6的胰岛素提高了3~5倍,且将近70%的胰岛素透过了皮肤。当溶液的pH在4.0~5.0时,胰岛素的经皮渗透通量相对较高。
蒋国强朱德权昝佳戚明丁富新
关键词:胰岛素经皮给药电致孔传质
功能高分子在新型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4年
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近年来在各类给药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该文对功能高分子在新型给药系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结合具体药物剂型,针对不同给药系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以及功能高分子的相关特性,讨论了功能高分子材料在药物控缓释中的独特作用和在不同给药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丁富新江田民昝佳蒋国强谭丰苹
关键词:功能高分子渗透泵微囊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