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YW128)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王继林何斌关俊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变质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定年
  • 1篇新元古代
  • 1篇星子群
  • 1篇元古代
  • 1篇云母
  • 1篇杂岩
  • 1篇碎屑
  • 1篇碎屑锆石
  • 1篇碎屑锆石U-...
  • 1篇年代学
  • 1篇锆石
  • 1篇U-PB年代...
  • 1篇AR-AR定...
  • 1篇变质核
  • 1篇变质核杂岩
  • 1篇变质时代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江苏省地质调...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作者

  • 2篇何斌
  • 2篇王继林
  • 1篇关俊朋

传媒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安徽洪镇地区董岭群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安徽洪镇地区的董岭群为一套以二长片麻岩为主的中深变质岩系,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古元古代的变质结晶基底,因作为洪镇变质核杂岩的"变质核"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能够更好地揭示华南前寒武纪的大地构造演化和洪镇"变质核杂岩"的成因,本文对洪镇地区董岭群主体的二长片麻岩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了760-830 Ma、1930-2060 Ma和2360-2530 Ma 3个主要年龄区间。这一年龄谱与扬子克拉通前寒武纪的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类似,暗示董岭群的物质源于其附近克拉通物质的剥蚀及搬运;其中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768±16 Ma,这一年龄限定了董岭群地层时代下限,结合其上覆盖层为震旦系(底界小于635 Ma),将董岭群的地层时代限定于新元古代,这一结论否定了其为古元古代古老变质结晶基底的说法。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扬子板块西缘及东南缘目前并未发现太古宙-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另外,由于董岭群地层时代的重新厘定,得知这一地区并不存在大规模地层缺失和大规模剥离断层,因此前人提出的洪镇"变质核杂岩"的构造模型值得商榷。
王继林何斌
关键词:碎屑锆石U-PB年龄新元古代变质核杂岩
江西庐山地区星子群变质时代及变质机制探讨被引量:10
2013年
江西庐山地区出露的星子群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前人将其划为古元古代,并认为其在新元古代经历了一期区域变质作用,之后在中生代发生了动力变质-岩浆作用。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星子群地层时代为新元古代,其变质作用时代和机制的研究对解释这一地区甚至华南地区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星子群局部发育的混合岩浅色体中锆石进行SIMS U-Pb定年,得到142.6±1.5 Ma(MSWD=0.49)的变质增生边年龄,应该是星子群峰期变质作用发生的时间,从而否定了前人认为的星子群新元古代的区域变质事件;对星子群石榴二云母片岩中变质矿物白云母进行Ar-Ar定年,得到了136.08±1.78 Ma的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进一步佐证了星子群中生代的变质作用。此外,混合岩各项特征均显示其为流体交代成因,流体可能来源于变质流体和岩浆热流体,结合这一地区存在大量中生代岩脉和岩墙的地质事实,因此推断星子群中深变质作用的发生可能与该地区中生代广泛的岩浆事件有关,是岩浆热动力变质的产物。这一研究成果对江西庐山地区的构造演化格局,特别是对庐山"星子变质核杂岩"的重新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王继林何斌关俊朋
关键词:星子群变质时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