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511050300)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杨莉肖龙纪莲清更多>>
相关机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篇铸铁
  • 3篇耐磨
  • 3篇耐磨性
  • 2篇等离子
  • 2篇等离子束
  • 2篇硼铸铁
  • 1篇电流
  • 1篇气缸
  • 1篇气缸套
  • 1篇球墨
  • 1篇球墨铸铁
  • 1篇重熔
  • 1篇铸铁表面
  • 1篇氩弧
  • 1篇钨极
  • 1篇钨极氩弧
  • 1篇工作电流
  • 1篇缸套
  • 1篇柴油机
  • 1篇柴油机气缸

机构

  • 3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河南职业技术...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郑州轻工业学...

作者

  • 4篇杨莉
  • 2篇肖龙
  • 1篇纪莲清

传媒

  • 2篇金属热处理
  • 2篇热加工工艺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氩弧硬化对硼铸铁表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采用氩弧重熔技术在硼铸铁表面进行表面硬化改性处理,研究了钨极氩弧硬化工艺参数对硼铸铁表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铸铁表面采用氩弧热源淬火时,淬硬层与基体之间过渡区明显,硬化区组织为莱氏体,过渡区组织为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少量石墨。氩弧硬化工艺参数对硬化层的深度、硬度和裂纹率影响较大,工作电流增加或扫描速度减小时,硼铸铁表面硬化层深度增加,硬度降低,裂纹率下降。在保证不出现裂纹的条件下,硬化层表面的硬度值最高可达64 HRC,硬化层显微硬度值最高可达1196 HV0.1,其耐磨性明显高于未经处理和经激光表面处理的硼铸铁。
杨莉肖龙娄高峰
关键词:硼铸铁耐磨性
扫描速度对硼铸铁气缸套表面钨极氩弧硬化效果的影响
2006年
研究了钨极氩弧扫描速度对硼铸铁表面硬化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扫描速度增加,硬化层宽度、深度减小,而硬度提高,裂纹率增大;硬化层硬度沿层深的分布是从表及里由高而低,在过渡区下降缓慢;沿层宽的分布是层中心最高,向两侧逐渐降低,直至硼铸铁基体达到最低值;在保证不出现裂纹的条件下,硬化层表面的最高硬度值可达61.4HRC,硬化层最高显微硬度值可达1156.4HV0.1;硼铸铁材料采用氩弧热源淬火时,淬硬层与基体之间过渡区明显,硬化区组织为莱氏体,过渡区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少量石墨。
杨莉肖龙娄高峰
关键词:硼铸铁重熔
柴油机气缸套表面等离子束改性工艺被引量:7
2007年
针对柴油机气缸套磨损失效现象,采用高能等离子束在常压下快速扫描气缸套内表面,对其进行局部硬化改性处理,获得了高硬度淬火硬化层。不同参数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工作电流越大、扫描速度越低,硬化区表层残留奥氏体含量越少;扫描速度不变,工作电流越大,硬化层深度越深、硬度越高;工作电流不变,扫描速度越低,硬化层深度越深、硬度越高。
纪莲清杨莉
关键词:气缸套等离子束耐磨性
工作电流对球墨铸铁表面等离子束硬化组织和性能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研究了工作电流对球墨铸铁表面等离子束硬化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电流的大小可实现球墨铸铁表面的微熔硬化处理和固态相变硬化处理;工作电流增大,熔凝层和硬化层的深度、宽度增加,硬化层的最大硬度值先升后降;球墨铸铁表面等离子束熔凝硬化后,熔凝区石墨相消失,其室温组织为细小的变态莱氏体+残余奥氏体,相变硬化区的组织为隐针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球状石墨+铁素体,过渡区组织为针状马氏体+变态莱氏体+包围石墨球的马氏体壳;从表面沿深度方向显微硬度分布呈现先降后升,达到最高值后又缓慢下降的趋势,且出现包围石墨球的马氏体壳组织,其硬度高达1068.5HV0.1,对提高耐磨性有利;最高显微硬度出现在距表面有一定距离的次表层,且在熔凝区和相变硬化区间有一软化区。
杨莉
关键词:工作电流球墨铸铁等离子束耐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