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3ZS061-A25-076)

作品数:7 被引量:104H指数:5
相关作者:孙万仓武军艳康艳丽曾军蒲媛媛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油菜
  • 6篇冬油菜
  • 3篇白菜
  • 3篇白菜型
  • 3篇白菜型冬油菜
  • 2篇品种抗寒性
  • 2篇抗寒
  • 2篇抗寒性
  • 2篇风蚀
  • 1篇性状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油菜种
  • 1篇远缘
  • 1篇远缘杂交
  • 1篇杂交
  • 1篇杂种
  • 1篇杀雄剂
  • 1篇杀雄效果
  • 1篇生长发育

机构

  • 6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甘肃农业职业...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甘肃畜牧工程...
  • 1篇甘肃省作物遗...

作者

  • 7篇孙万仓
  • 4篇武军艳
  • 3篇曾军
  • 3篇康艳丽
  • 2篇朱慧霞
  • 2篇刘雅丽
  • 2篇张亚宏
  • 2篇曾潮武
  • 2篇王学芳
  • 2篇刘红霞
  • 2篇蒲媛媛
  • 1篇刘海卿
  • 1篇史鹏辉
  • 1篇刘自刚
  • 1篇赵彩霞
  • 1篇张俊杰
  • 1篇杨建胜
  • 1篇马维国
  • 1篇叶剑
  • 1篇李学才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河西走廊种植冬油菜的环境效应被引量:20
2008年
通过田间试验及风洞试验,对河西走廊的冬油菜、冬小麦、麦茬和春播等4种地表类型的有关指标进行测试分析表明,其中冬油菜地表的覆盖度、土壤含水量、起动风速均为最高,分别达95%、11.8%和14ms-1;其风蚀模数最小,仅为春播处理的1/25;其距地面20cm高的气流层内,风蚀物输送量为0.113gm-2min-1,是春播地的1/206;其地表1g风干土的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的损失量分别是春播地的1/29、1/8、1/2.6、1/15、1/42、1/11、1/6.5、1/6和1/27。可见,冬油菜在河西走廊等北方地区推广种植,能有效减少土壤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以及酶活性和微生物等的损耗,显著减弱农田地表风蚀沙漠化发展,抑制沙尘暴的尘源供给,增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
王学芳孙万仓李孝泽武军艳马维国康艳丽曾潮武蒲媛媛叶剑刘红霞曾军张亚红
关键词:河西走廊冬油菜风洞试验土壤风蚀
中国西部冬油菜种植的生态效应评价被引量:35
2009年
为探讨在中国西部推广种植冬油菜的生态效益,以河西走廊4月份的冬油菜、冬小麦、麦茬和春播4种农田地表进行风洞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冬油菜具有显著的抗风蚀效果,其地表粗糙度可达4.08cm,起动风速高达14m·s-1,而且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其风蚀模数和输沙率分别是春播农田的4.1%和485%,其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的流失量也仅分别是春播农田的1.4%、5.1%、1.6%、2.7%、9.7%、3.6%、6.3%、6.7%和1.5%.因此,在地表风蚀的我国西部地区研发、推广种植冬油菜,可有效防治农田土壤风蚀,蓄水保肥,并可增加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具有防治土地沙漠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王学芳孙万仓李芳康艳丽蒲媛媛刘红霞曾潮武范重秀
关键词:冬油菜农田风蚀生态效益
利福平对和田芸芥生长发育影响初报
2009年
[目的]研究利福平对和田芸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利福平对和田芸芥种子进行浸泡处理,研究利福平对和田芸芥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利福平使用浓度的升高,发芽势、根长和千粒重均显著降低,而株高显著增加;100 mg/L的利福平对发芽率无影响,此后,发芽率则随利福平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利福平处理会提高和田芸芥的主花序有效长度、单株生产力和全株有效结角数,其中250 mg/L的利福平使主花序有效长度的增加显著,单株生产力在使用100、250 mg/L的利福平后显著增加,而全株结角数在100、250和800 mg/L时增加显著。[结论]利福平处理的和田芸芥除有效分枝部位和千粒重降低外,其他各主要农艺性状均有增加。
康艳丽张俊杰孙万仓
关键词:利福平农艺性状
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抗寒性的初步评价被引量:37
2007年
以8个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冬油菜品种的抗寒性与越冬率、植物学特征、生长发育特性、干物质积累特性等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可划分为4种类型,即超强抗寒性品种、强抗寒品种、抗寒性品种和一般抗寒品种.抗寒性强的品种MXW-1,DQW-1冬前生长发育较缓慢,匍匐生长,叶色浓绿,叶脉微紫,越冬期叶片数偏少,平均为8~9片,较早进入枯叶期.根系发达,根冠比大.返青晚,成熟期晚,生育期较长.
孙万仓武军艳曾军朱慧霞刘雅丽张亚宏
关键词:冬油菜抗寒性
化学杀雄剂对白菜型冬油菜陇油6号的杀雄效果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化学药剂GSC、SX-1和麦极对北方寒区白菜型冬油菜陇油6号的化学杀雄技术。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化学杀雄剂对雄蕊的影响不同,SX-1和GSC对陇油6号均有较好的杀雄效果,麦极对雄蕊基本无影响;不同种类杀雄剂的最佳杀雄浓度不同,杀雄时期和方法、单株受药量对杀雄效果也有较大影响,以喷施2次杀雄剂的杀雄效果最佳。SX-1以浓度9.0~10.0mg/L于现蕾期和现蕾后10~12d左右各喷1次、单株受药量分别为3~4mL、5~6mL效果较好,诱导雄性不育株率达到95%;GSC以浓度为0.6mg/L左右、现蕾期和现蕾后10~12d左右各喷1次、单株受药量分别为9~10mL、15~16mL效果较好,诱导雄性不育株率达到98%;当SX-1和GSC的单株受药量分别超过8和20mL时,无论是在植株发育的哪个时期处理,均产生药害现象。
赵彩霞刘自刚孙万仓武军艳何丽史鹏辉张喜平金璞余
关键词:冬油菜白菜型油菜化学杀雄剂GSC
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抗寒性的初步评价
以8个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冬油菜品种的抗寒性与越冬率、植物学特征、生长发育特性、干物质积累特性等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可划分为4种类型,即超强抗寒性品种、强抗寒品种、抗寒性品种和一般抗寒品种...
孙万仓武军艳曾军朱慧霞刘雅丽张亚宏
关键词:冬油菜抗寒性
文献传递
冬油菜远缘杂交亲和性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为研究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之间远缘杂交的亲和性,本试验通过测定52个冬油菜组合远缘杂交的结角率、亲和指数、花粉活力、花粉-柱头互作情况,分析冬油菜远缘杂交的亲和性。由52个冬油菜远缘杂交组合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冬油菜做母本时其亲和性表现为,芥菜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花粉活力的大小依次为,芥菜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花粉-柱头互作分析得到,芥菜型冬油菜×白菜型冬油菜杂交组合和芥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杂交组合母本柱头上黏着的花粉最多,亲和性最高,花粉停留的时间也最短,花粉萌发速度最快。白菜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组合次之。而甘蓝型冬油菜×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组合母本柱头上黏着有极少数的花粉,并且粘着在柱头上花粉停留时间最长,萌发速度最慢,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量的胼胝质。因此,冬油菜远缘杂交时,当芥菜型冬油菜做母本时亲和性最高,白菜型冬油菜做母本亲和性次之,甘蓝型冬油菜做母本亲和性最差。
钱武李学才孙万仓董红业张树娟刘海卿杨建胜马骊
关键词:远缘杂交花粉活力
利用气孔保卫细胞周长及叶绿体数目鉴定油菜种间杂种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以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陇油9号’(AA,2n=20),芥菜型油菜‘冬芥’(AABB,2n=36),甘蓝型油菜‘vision’(AACC,2n=38),种间杂种‘陇油7号’ב冬芥’、‘陇油9号’בvision’为试材,对其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周长及叶绿体数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一种快速鉴定油菜种间杂种的简易方法,并用SSR标记法对气孔保卫细胞周长及叶绿体分界法可靠性进行进一步验证。结果显示:(1)油菜亲本及种间杂种气孔保卫细胞周长在不同叶片间变异程度接近,而同一叶片的气孔保卫细胞周长下部位变异程度较小。(2)不同类型油菜亲本及其种间杂种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周长和叶绿体数存在明显的分界线,具体判定分界值为:周长<58.90μm为白菜型油菜、周长58.90~75.83μm为种间杂种F1、周长>75.83μm为甘蓝型或芥菜型油菜;叶绿体数10~12个为白菜型油菜、14~16个左右为杂种F1、18~19左右为甘蓝型或芥菜型油菜。(3)随机选择经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周长和叶绿体数分界特征值鉴定的油菜种间杂种单株40个,用SSR分子标记法对鉴定结果显示,有37个单株具有杂交种带型为真杂种,两种方法鉴定油菜真杂种的吻合率达97.5%。研究表明,白菜型、甘蓝型、芥菜型油菜及其种间杂种的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周长及叶绿体存在特定的分界线值,据此可以方便有效地鉴定油菜种间杂种,即当植株气孔同时满足保卫细胞周长在58.90~75.83μm、叶绿体数在14~16个左右时,则可判定其为真杂种。
何丽孙万仓曾秀存武军艳方彦刘自刚赵彩霞史鹏辉
关键词:油菜气孔保卫细胞种间杂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