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0525208)

作品数:1 被引量:12H指数:1
相关作者:蔡庆东白夜苏卫东吴介之李存标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转捩
  • 1篇孤立波

机构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篇李存标
  • 1篇吴介之
  • 1篇苏卫东
  • 1篇白夜
  • 1篇蔡庆东

传媒

  • 1篇力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壁流动中的转捩被引量:12
2009年
通过对近120篇壁流动的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的主要文献进行归纳提炼,分析对比了这些实验结果,并总结了相关理论方面的进展,发现尽管实验中所使用的初始扰动条件不同,但所发现的流动结构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流动结构是:在边界层和管流中被称为类孤子相干结构(SCS)的三维非线性涡包、A涡、二次涡环和涡环链,近期的实验中发现,这些结构形成和转捩的动力学过程包括以下内容:(1)A涡和二次涡环间持续的相互作用过程,该过程决定了涡环链的产生方式,即总是从壁面区域周期性地形成,再进入边界层的外层。(2)高频涡的生成,这是理解转捩和湍流边界层(以及其他流动)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尽管已有一些解释,但是二次涡环的实验发现将提供一个特别清晰的解释。(3)在所有湍流猝发中SCS所起的关键作用,这一点是低雷诺数湍流边界层中湍流产生的关键机制,与猝发直接相关联的是低速条带,针对壁流动情况,SCS的动力学过程更清晰地解释了低速条带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流动结构的关系,实验中观察到的SCS和二次涡环,不仅能使我们重温壁面流动转捩中的经典故事,同时还为建立壁面流动转捩的普适动力学过程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李存标吴介之白夜蔡庆东苏卫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