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820078)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赵蕾刘万洪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非讼程序
  • 2篇审理
  • 2篇纠纷
  • 2篇集中审理
  • 1篇担保物
  • 1篇担保物权
  • 1篇英美法
  • 1篇英美法系
  • 1篇拯救
  • 1篇社会纠纷
  • 1篇诉讼
  • 1篇庭审
  • 1篇庭审程序
  • 1篇物权
  • 1篇两大法系
  • 1篇民事
  • 1篇民事诉讼
  • 1篇民诉法
  • 1篇类型化
  • 1篇化解

机构

  • 5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赵蕾
  • 2篇刘万洪

传媒

  • 1篇现代法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山东警察学院...
  • 1篇法治研究
  • 1篇东方法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民事审理的集中化研究——以庭审程序为中心被引量:8
2011年
庭审是集中审理的关键,集中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开庭审理中得以落实的,审理是否实现了集中化也主要是在开庭审理阶段体现出来。对于我国是否实现了审理的集中化,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但我国立法上并没有严格区分审前程序和庭审程序,虽然有些案件表现出来的是只经过一次庭审即告终结,但这实际上是建立在多次"非正式开庭"基础上的。而且由于"非正式开庭"喧宾夺主成为法官获取案件信息的主要渠道,开庭本身都不具有实质意义,就更谈不上有集中、连续地开庭审理的可能。有鉴于此,为了实现审理的集中化,就需要对现有的开庭审理程序进行改革和完善。
刘万洪
关键词:民事诉讼集中审理庭审程序
拿什么来拯救公司纠纷解决机制的单一化?——公司非讼程序的类型化设计被引量:1
2013年
在我国,公司纠纷解决机制的单一化与公司纠纷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非讼程序完全可以成为解决部分特殊类型的公司纠纷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式。本文根据我国公司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公司立法本身的现状,结合相应案例就股东查阅权、股东会召集权、异议股东股份回购权以及公司解散及清算四类纠纷进行公司非讼程序的类型化分析。
赵蕾
关键词:非讼程序类型化
两大法系集中审理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传统上,英美法系国家实行的是集中审理,大陆法系国家采取的是并行审理。但由于并行审理存在着不利于查明案件事实、诉讼效率低下和程序结构不完善等缺陷,大陆法系国家相继进行了民事审判的集中化改革,像英美法系国家一样开始严格区分"审前程序"和"开庭审理",实行证据适时提出主义,限制证据总量。但两大法系国家的集中审理仍存在着一些差异,而且由于各国国情与司法实践之不同,大陆法系各国采行集中审理的方式也是不完全一样的。
刘万洪
关键词:集中审理英美法系大陆法系
非讼程序:预防和化解社会纠纷的程序创新
2015年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是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上提出的重要观点,其中的关键在于创新。在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基础之上,引入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在通用的非讼程序,特别是结合我国现有的特别程序进行整合就是一种程序创新。借鉴大陆法系国家非讼程序理论,充分发挥非讼程序提前介入社会生活,从而起到预防纠纷、化解纠纷的作用,结合现有的特别程序规定,丰富我们解决纠纷的方式和途径,为中国的当事人提供一种更有弹性、更加灵活的纠纷处理方式,也为我国法院提供一种提前介入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与途径。
赵蕾
关键词:化解非讼程序
对新民诉法实现担保物权案的解读与预测被引量:5
2013年
2012年8月31日新通过的《民事诉讼法》在第十五章"特别程序"中增加了实现担保物权条款,是一种《民事诉讼法》对《物权法》的"程序呼应"。然而,立法上的相互衔接只是程序与实体结合的第一步,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从衔接走向规范——将这种"程序呼应"变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在司法实践中快速实现担保财产的变现。在对实现担保物权案件进行法条解读的基础上,可以参照非讼程序理论对担保物权实现程序进行性质定位与条文细化,以期推动实现担保物权制度的规范化发展。
赵蕾
关键词:物权担保物权非讼程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