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0142)

作品数:18 被引量:135H指数:8
相关作者:姚建新王永董进彭楠柳永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长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9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地层
  • 6篇化石
  • 4篇植物
  • 4篇三叠
  • 3篇植物化石
  • 3篇三叠世
  • 3篇生物地层
  • 3篇盆地
  • 3篇侏罗世
  • 3篇晚侏罗世
  • 3篇粒度
  • 3篇北天山
  • 3篇北缘
  • 2篇地层划分
  • 2篇地层学
  • 2篇地层学研究
  • 2篇叠层石
  • 2篇新疆准噶尔盆...
  • 2篇旋回
  • 2篇旋回地层

机构

  • 21篇中国地质科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姚建新
  • 5篇张利伟
  • 4篇董进
  • 4篇王永
  • 3篇姚培毅
  • 3篇纪占胜
  • 3篇王思恩
  • 3篇旷红伟
  • 3篇武桂春
  • 3篇柳永清
  • 3篇迟振卿
  • 3篇武振杰
  • 3篇彭楠
  • 3篇李亚
  • 2篇杨振宇
  • 2篇郭彩清
  • 2篇耿元生
  • 2篇许欢
  • 2篇卢远征
  • 2篇邓胜徽

传媒

  • 5篇地球学报
  • 3篇古地理学报
  • 3篇地质通报
  • 2篇地质学刊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4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西省首次发现侏罗纪恐龙足迹被引量:1
2017年
恐龙足迹是恐龙生活时留下的印记,它能够提供恐龙运动特征、社会行为、生活习性等多方面大量信息。中国恐龙足迹化石分布广泛,将近百余年来,中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等都曾发现过恐龙足迹化石。然而,目前已发现的恐龙足迹时代多集中在早—中侏罗世以及白垩纪,晚侏罗世恐龙足迹则鲜有报道。尽管近些年山西地质博物馆等单位在山西中北部白垩系陆续发现恐龙骨骼化石,邻近的内蒙古、陕西省、河北和河南等地都有恐龙足迹发现,但迄今为止,山西省还未有恐龙足迹的报道。最近,山西省古县上侏罗统天池河组首次发现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其不仅填补了山西省恐龙足迹发现的空白,也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第二例晚侏罗世蜥脚类足迹。山西省晚侏罗世蜥脚类恐龙足迹的发现科学价值较大,特别是在研究中国晚侏罗世恐龙的分布、古地理和古生态环境更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续世朝许欢王锁柱伊剑薛沛霖贾磊
关键词:侏罗纪恐龙
豫西地区下三叠统刘家沟组砾岩成因
2017年
豫西地区刘家沟组中下部发育多层砾岩,其中扁平砾石与球形砾石共生,扁平砾多顺层排列,球形砾常具圈层结构。因该砾岩层发育普遍,特征明显,成为刘家沟组的区域划分对比标志之一。但迄今为止,其成因众说纷纭、未有定论。通过砾岩发育层段的野外观察,结合刘家沟组的沉积环境分析,认为宜阳地区刘家沟组砾岩层的砾石不是单纯的物理成因,其形成可能与微生物繁盛的席底底质有关。微生物席的存在使沉积物表面具有一定的粘性和韧性,在动荡水流的作用下,部分破坏作用形成的微生物席碎片卷曲、滚动,形成具有圈层结构的"砂球",在湖泊重力流作用下,扁平的微生物席碎片与"砂球"被搬运至较深水区域,形成特征明显的扁平砾石砾岩层。
张利伟姚建新牛永斌
关键词:下三叠统砾岩
华南特马豆克期笔石地层分带及全球对比被引量:2
2018年
特马豆克阶是奥陶系底部第一个阶,笔石是特马豆克阶高分辨率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化石类群。江南斜坡带是我国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期漂浮笔石分异度和丰度最高的相区之一,位于该区的湖南益阳南坝剖面,发育有完整的上特马豆克阶笔石地层,特马豆克阶-弗洛阶界线附近地层连续,上特马豆克阶笔石地层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下特马豆克阶地层缺乏系统研究。近年来,通过对该剖面笔石标本的不间断采集,新识别出下特马豆克阶笔石带Rhabdinopora flabelliformis parabola带。到目前为止,湖南益阳南坝剖面特马豆克阶可以识别出5个笔石带,自下而上依次为:Rhabdinopora flabelliformis parabola带、Adelograptus tenellus带、Aorograptus victoriae带、Araneograptus murrayi带以及Hunnegraptus copiosus带。基于目前已识别出的笔石带,参考国内外同期笔石地层资料,本文详细讨论华南特马豆克期笔石带序列,并与国内外同期地层进行精确对比。
李明王文卉冯洪真
西藏奥陶纪和志留纪海相红层的分布与时代被引量:9
2019年
本文对曾经考察过的西藏自治区主要研究剖面(即:聂拉木、定日、定结和申扎剖面)重新研究,参照国内已知的西藏奥陶纪和志留纪地层资料,对西藏地区奥陶系和志留系的海相红层进行系统研究。在西藏奥陶—志留系中,识别出11层海相红层。其中,在奥陶纪地层中识别出6层海相红层,在志留纪地层中识别出5层海相红层。已识别出的11层海相红层中,除奥陶纪青泥洞组海相红层(XORB1)属于深水大洋红层外,其它10层海相红层均属于浅水-半深水的陆棚红层。依据海相红层及其上下层位所含化石,本文初步讨论了各海相红层的大致时代,并与我国主要地区的同期海相红层进行了对比。
李明林宝玉宋妍妍
关键词:奥陶纪志留纪
新疆南、北天山克拉玛依组植物化石被引量:3
2014年
在新疆天山南北两侧的吉木萨尔大龙口剖面和吐鲁番桃树园剖面克拉玛依组中发现了植物化石17属28种。首次在克拉玛依组下部发现了Pleuromeia sp.和Annalepis cf.zeilleri。同时在上部发现了大量晚三叠世分子。克拉玛依组植物面貌属于Danaeopsis-Bernoullia植物群。通过对克拉玛依组植物群组成、特征及生境的分析,并根据植物化石的组成及分布规律的研究,探讨了克拉玛依组的时代,认为克拉玛依组下部为中三叠世地层,上部为晚三叠世地层,不宜将上部单独建组。
史骁张炜张炜喻建新黄程
关键词:地质时代植物群
河北白洋淀全新统沉积特征与地层划分
通过对河北白洋淀老河头剖面全新世沉积物岩性特征、地层层序、粒度组成及微体古生物组合等进行综合研究,重建了白洋淀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过程。全新世以来白洋淀沉积特征所反映的气候环境特征表现为早期开始出现湖沼相沉积,气候寒冷偏...
王永闵隆瑞董进姚培毅迟振卿
关键词:全新统地层划分粒度双壳类
扬子北缘中元古代神农架群台子组沉积特征
本文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应用沉积学基本理论,结合地球化学元素分析,研究了神农架地区中元古代神农架群台子组的沉积特征、划分了沉积相类型,总结了台子组沉积演化规律,根据他人沉积模式,画出台子组的沉积模式。台子组底部由蛋青...
夏晓旭
关键词:沉积相
扬子北缘神农架群叠层石组合类型及其沉积环境
<正>神农架地区中元古界神农架群自下至上分为鹰窝洞组、大岩坪组、马槽园组、乱石沟组、大窝坑组、矿石山组、台子组、野马河组、温水河组、石槽河组、送子园组和瓦岗溪组,其中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有丰富的叠层石。乱石沟组叠层石丰度高...
旷红伟范正秀柳永清彭楠
中国晚泥盆世晚期“阶”和“亚阶”的划分与对比
2015年
简要回顾了中国晚泥盆世晚期地层"阶"和"亚阶"划分的历史沿革,阐述了划分的基本原则,即在全球性或大区域性关键地质事件和生物进化事件研究的基础上,"阶"和"亚阶"的底界应置于地质事件之后某一或某些主导生物门类谱系演化的分支点上,且以主导生物门类的某一新分子在谱系中首次出现来定义。根据地层的分布和发育特征,拟将中国晚泥盆世晚期地层分为2阶:锡矿山阶和邵东阶。锡矿山阶可分为冷水江亚阶(亚阶I)和新化亚阶(亚阶II),邵东阶又可分为邵阳亚阶(亚阶III)和新邵亚阶(亚阶IV)。冷水江亚阶的底界与锡矿山阶的底界相一致,也与国际上法门阶的底界相一致,以牙形类Palmatolepis triangularis的首次出现为标志;新化亚阶的底界以牙形类Palmatolepis rhomboidea的首次出现为标志;邵阳亚阶的底界与锡矿山阶的顶界和邵东阶的底界相一致,以牙形类Palmatolepis rugosa trachytera的首次出现为标志;新邵亚阶的底界以牙形类Bispathodus aculeatus的首次出现为标志,顶界与邵东阶的顶界相一致,也与国际泥盆系—石炭系界线一致,以牙形类Siphonodella sulcata的首次出现为标志。
季强王旭日
关键词:晚泥盆世法门期
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陆相地层与建阶被引量:7
2016年
中生代以来,陆相沉积是中国地层发育特色。海相地层与陆相地层发育特征不同,难以进行对比。三叠纪是中生代第一个纪,在中国发育有众多陆相湖盆。对这些三叠纪湖相沉积开展研究,有助于建立陆相年代地层序列,完成陆相地层划分,赋予可与海相地层对比的年代。我们选择中国北方鄂尔多斯盆地漆水河剖面和窟野河剖面,开展中—上三叠统陆相地层建阶研究。我们在理顺岩石地层划分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生物发生、发展以及繁盛的演变历程,划分出生物带及生物界线,并建立了中三叠统印台阶和金锁关阶以及上三叠统杨家坪阶和焦坪阶。印台阶以介形类Tungchuania quadratiformis和Lutkevichinella ansulca的首现层位为底界;金锁关阶以植物Danaeopsis magnifolia,Danaeopsis cf.marantacea和Tongchuanophyllum shensiense的首现层位为底界;杨家坪阶以植物Asterotheca szeiana和Danaeopsis fecunda的首现层位为底界;焦坪阶以植物组合Danaeopsis fecunda-Asterotheca szeiana-Cladophlebis kaoiana首现层位为底界。
李亚姚建新王思恩庞其清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陆相地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