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ZH283)
-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燚廖成林许诗康刘进平张锐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基于顾客崇洋心理刻板印象的国内品牌产品洋化广告决策被引量:8
- 2017年
- 考虑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系统,基于消费者对本土品牌具有负面刻板印象心理现状,讨论顾客崇洋心理刻板印象率和洋化广告的影响因子对期望收益有何影响的洋化广告决策问题。以国内品牌产品洋化现象如何能获得更多利润为目标,构建不做广告、做一般广告和洋化广告三种情况收益能力博弈模型,用博弈方法探讨其模型函数的相关性质。结果表明:(1)供应链对广告的三种决策经营中,做洋化广告期望收益最大;(2)顾客崇洋心理刻板印象率和洋化广告的影响因子对期望收益具有重要影响,且都存在相应的阈值,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实现期望利润的最大化。随后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证明相关结论,为相关运营者的实践操作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许诗康廖成林
- 顾客崇洋心理刻板印象对本土品牌产品的影响效应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分析构建崇洋心理刻板印象与购买本土品牌产品顾客盈利能力关系的数学模型,探讨该数学模型的函数性质,得出两者之间并非是单调递减关系,而是其中存在阈值的结论。同时发现,只有当顾客购买心理成本固定不变时,购买本土品牌产品顾客盈利能力才随着崇洋心理刻板印象单调递减。当顾客购买心理成本随顾客崇洋心理刻板印象的增大而减小时,顾客崇洋心理刻板印象率存在阈值γ*i,使得本土品牌产品盈利能力在(0,γ*i]区间内随顾客崇洋心理刻板印象率增大而增大,在(γ*i,1)区间内随顾客崇洋心理刻板印象率增大而减小。随后讨论了崇洋心理刻板印象对购买本土品牌产品顾客流失影响率、崇洋心理刻板印象对购买本土品牌产品顾客购买影响率、顾客平均每次购买金额及顾客变动心理成本率对γ*i的影响。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营销管理建议。
- 许诗康廖成林张燚
- 关键词:刻板印象本土品牌
- 基于本土品牌刻板印象的感知效用分析及心理启动机制被引量:4
- 2017年
- 从顾客感知效用大小决策行为出发,在本土品牌刻板印象心理作用下,分析顾客购买的信息性决策和行动性决策两阶段,构建顾客感知效用模型和本土品牌刻板印象的心理启动模型;进一步,分析了顾客个体特征、购买商品和所处环境均影响顾客的感知效用,从而影响顾客本土品牌刻板印象的启动;并讨论了各变量对顾客感知效用的影响,以此对购买做出判断。结论表明:顾客类型对购买有重要影响作用,通过不同效用敏感系数来影响购买,在本土品牌刻板印象下,顾客经济生活水平与购买正相关;需求时间和购买时间对购买具有负效应,商品认知评价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认知与购买具有正效应;而其他各个环节成本减低对购买十分有利。
- 廖成林许诗康张燚
- 关键词:本土品牌刻板印象
- 中国消费者品牌来源国刻板印象的外显测量与分析被引量:16
- 2014年
- 本文借助自由联想法、K-B法和Gardner法,分阶段对本土品牌刻板印象进行问卷调查。在自由联想法阶段,通过词性分析表明,被试能想到的本土品牌正面词汇平均只有0.86个,负面词汇为9.43个;而被试能想到的外国品牌正面词汇平均有9.9个,负面词汇为0.71个。在K-B法阶段,通过问卷调查,得到最符合本土品牌的高频词12个,除"实惠"具有正面意义外,其余词均为负面意义;得到最符合外国品牌的高频词16个,均为正面意义。在Gardner法阶段,首先选出了15个符合本土品牌且一致性大于64%的高频词,然后通过5点量表对其描述本土品牌符合程度的评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15个形容词都显著符合,除"较实惠"一词具有正面意义外,其余14个形容词均为负面意义。
- 刘进平张燚张锐
- 关键词:中国消费者本土品牌刻板印象外显
- 不同属性外国品牌负面信息披露对品牌来源国认知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5年
- 品牌来源国刻板印象是中国社会情境下的一种典型社会认知偏差,如何反转品牌来源国刻板印象是当前亟需研究的重要命题。以社会信息环境中的民族中心主义信息和外国品牌负面信息为刺激线索的实验研究发现:民族中心主义刺激仅对手提电脑质量组外国品牌负面信息抑制抽象外国品牌态度偏好和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表明民族中心主义刺激对外国品牌负面信息抑制抽象外国品牌偏好具有调节作用,而且存在产品属性差异;同时,民族中心主义刺激还对商业贿赂组的具体本土品牌态度偏好、食品质量组和商业贿赂组的具体本土品牌购买意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表明,民族中心主义刺激对外国品牌负面信息反转具体本土品牌偏好具有调节作用,而且存在产品属性差异。
- 张燚刘进平张锐周丽永
- 关键词:本土品牌负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