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2016) 作品数:10 被引量:57 H指数:4 相关作者: 薛纪越 蔡元峰 潘宇观 沈洪婷 卢龙 更多>> 相关机构: 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理学 机械工程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铜在坡缕石中的吸附位置和吸附机理研究 被引量:7 2006年 对四个吸附铜的坡缕石的解吸附实验研究表明,被解吸附的铜来自于坡缕石的表面和纤维状晶体的网状空隙。吸附铜的坡缕石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上出现了932.5eV和933.7eV的光电子峰,表明坡缕石表面的铜以Cu^+和Cu^2+的形式存在;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上八面体离子的吸收峰出现规律性偏移,其中Mg3OH和Al2□OH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了3~5cm^-1,部分铜离子进入到坡缕石的晶体结构的通道中;电子顺磁共振谱上(ESR)出现了g=2.34、2.12、2.08和2.05等4个信号:表明铜离子位于H^+难以到达的位置。吸附铜的坡缕石的矿物学研究及其解吸附实验的结果均表明铜在坡缕石中以3种形式存在:①以Cu^+和Cu^2+的形式吸附在坡缕石纤维的表面,与坡缕石表面的悬空氧成键;②以ECu(H2O)4]^2+的形式存在于坡缕石的晶体结构的微空腔中(通道);③以Cu^2+的形式存在于坡缕石晶体结构中的硅氧四面体六元环的底部或八面体位。 蔡元峰 薛纪越关键词:坡缕石 铜 XPS FTIR ESR 斜方辉石(100)面的表面化学组成和微形貌 被引量:3 2003年 对一个承德紫苏辉石和一个Bamble顽辉石的(100)裂理面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俄歇电子谱(AES)深度剖析研究, 并进行了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 (100)裂理面表面的化学组成与体相有明显差别. 与体相相比, 裂理面表面上Si在金属原子总数中的百分比没有明显变化, Ca和Al是增加的, Mg则减少. 2000 s的AES深度剖析表明, 在近70 nm深度内组成元素的原子百分比随着深度略有起伏, 但平均值水平没有明显变化(承德紫苏辉石中的Si除外);承德紫苏辉石的Al和Si呈互为消长的关系, 这是因为Al-Si是以类质同像替代关系存在的. AFM图像显示(100)裂理面上有成层状生长的多边形形态的丘状生长物, 厚度可在零至几百nm, 它们是在裂理面上次生生长的层状硅酸盐矿物. 上述现象的观测和基本规律对认识风化作用和水岩反应的机理具有意义. 薛纪越 潘宇观 罗谷风 卢海萍关键词:斜方辉石 XPS AFM Super-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caused by polysomatic reaction of Heishan hypersthene associated with fluid 2005年 By means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study on hypersthene megacryst and uralitized hypersthene from anorthosite complex of Chengde, Hebei Province of China shows that the layer silicate minerals such as talc and smectite would grow on the (100) under the con- dition of supergenesis. This kind of silicate is the product of the polysomatic reaction, and their evolution of growth from small to big was observed by TEM. In most cases, the layer silicate nucleus in the form of rhomb block firstly grow out of the interfaces of the augite exsolution lamellae in the hy- persthene matrix. The boundary faces of the rhomb blocks are parallel to {210} of hypersthene. The small blocks could link each other in the form of veins, and further in the form of flake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growth of layer silicates is constrained by the nucleation mechanism of polysomatic reac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er-microstructure for the uralitized hypersthenes show that the polysomatic reac- tion from pyroxene to amphiboles is caused by the bulk reac- tion mechanism. XUE Jiyue PAN Yuguan关键词:紫苏辉石 钙长石 硅酸盐岩 钛闪石在不同浓度盐酸中的溶解作用 被引量:1 2005年 对采自澳大利亚Camperdown钛闪石分别进行了浓度为1,2和3 mol/L的盐酸溶解实验,溶解时间分别为:110,170,245,335,455,605,785,995,1235和1505 min。浸蚀后的酸液用ICP-AES进行了金属阳离子浓度测定;残余固体则用X射线衍射法和红外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酸浓度愈大,角闪石阳离子的浸出浓度也愈大。这与一般的硅酸盐矿物的溶解规律相一致。此外,阳离子的溶出量主要受晶体结构制约,连接相邻工字梁的B位离子优先溶出。致使在溶出液中Ca2+浓度与其它八面体阳离子的浓度比大于分子式中的比值。基于对未浸蚀样品和浸蚀后残余固体的X射线衍射和红外吸收谱研究可知,阳离子的溶出并未造成闪石结构中硅氧骨干的变化。 沈洪婷 薛纪越 蔡元峰关键词:ICP-AES 红外吸收光谱 流体作用下黑山紫苏辉石由多体反应转变引起的超微结构演变 被引量:2 2005年 对承德斜长岩杂岩体中,黑山苏长伟晶岩的紫苏辉石巨晶以及钛磁铁矿矿区的纤闪石化紫苏辉石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表生作用中,在紫苏辉石的(100)裂理面上会生成诸如滑石、蒙皂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它们是云辉闪石多体间反应的产物.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这些矿物由小至大的演变.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层状硅酸盐矿物最早生成于紫苏辉石晶体中出溶页片的界面上,成一种菱形状的块体,其边界与紫苏辉石的{210}单形平行.此种菱形状块体可串连成脉状,进而连成片.其生成是受多体反应产物在原多体中成核机制控制的.蚀变作用形成的纤闪石化紫苏辉石的超微结构特征则表明,它是由于云辉闪石多体反应的体反应机制而形成. 薛纪越 潘宇观关键词:紫苏辉石 流体作用 超微结构特征 表生作用 辉石巨晶 斜长岩 HCl溶液对紫苏辉石溶解的原子力显微镜实时观测 2005年 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承德黑山苏长伟晶岩中的紫苏辉石(100)面与pH值为0.8的HCl溶 液的反应进行了实时跟踪观察.结果表明:酸性溶液对紫苏辉石(100)面的溶解作用以该面上解理 裂缝为突破口,以侧向台阶式推进方式进行.在近7 h的实验中,浸蚀深度为2-3 nm,基本没有 下蚀作用.溶解作用的推进明显以[010]和[001]方向为主,而且前者推进的速度较后者快,因而 在(100)面上留下了矩形的溶蚀凹地.以上酸对紫苏辉石(100)面的溶解特征是受原(100)表面微 形貌以及晶体结构制约. 潘宇观 薛纪越 蔡元峰 沈洪婷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 HCL溶液 紫苏辉石 酸性溶液 伟晶岩 浸蚀 富镁和贫镁坡缕石及其酸浸蚀产物的红外吸收光谱研究 被引量:10 2005年 本文对两个富镁和贫镁坡缕石的红外吸收光谱高频区的拟合结果表明 ,富镁坡缕石 (p0 )和贫镁坡缕石 (g0 )的八面体离子的配置有区别 ,前者除出现 Mg3OH振动外 ,Mg M2 □ OH振动的比例比 Al M2 □ OH振动的大 ,后者则反之。经酸短时间浸蚀的和未经浸蚀的坡缕石红外吸收光谱相比 ,除部分吸收峰 (如 35 6 0 cm- 1 )的峰形发生明显变化外 ,其余各吸收峰的峰形相似、强度稍有变化 ,且 Si U- O- Si D的不对称振动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偏移、对称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偏移 ;坡缕石中 790 cm- 1 左右的吸收峰的归属是不明确的 ,据实验确认它是由 Si U- O- Si D的对称吸收所致 ;由 985 cm- 1、10 30 cm- 1、10 80 cm- 1和 12 0 0 cm- 1左右 4个吸收峰组成 Si- O骨架振动吸收带的峰形、强度和峰位移反映了酸浸蚀过程中坡缕石的结构改变。两个坡缕石经 36 0 h盐酸浓度为 1m ol/ L 和 3m ol/ L 浸蚀后 ,所得产物的粉末 X射线衍射谱虽仍具有坡缕石的衍射线 ,但它们的红外吸收光谱却只有与表面 OH振动、物理吸附水相关的 OH振动和几个 Si O振动吸收峰 ,而无代表八面体振动、硅氧骨干中的大部分 Si O振动和晶格中的结晶水的振动 。 蔡元峰 薛纪越关键词:坡缕石 光谱研究 镁 X射线衍射谱 高频区 吸收带 铜在坡缕石中的吸附位置和吸附机理研究 <正> 三个酸活化过的(g5、p3、p5)和一个未活化的坡缕石(p0)被用于Cu2+的吸附和解吸附实验研究。吸附实验在Cu2+浓度为0.12 g/mL的CuCl2溶液中进行,解吸附实验在3 mol/L的盐酸溶液和蒸馏水中... 蔡元峰 薛纪越文献传递 黄铁矿表面溶解——不容忽视的研究领域 被引量:8 2005年 矿物表面反应存在于结晶、溶解、成岩成矿、蚀变和风化等一系列地质过程中,在环境科学和材料科学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表面矿物学已成为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本文概括了近年来黄铁矿等硫化物表面反应的研究进展,指出了黄铁矿的表面溶解研究存在的问题,并重点阐述了黄铁矿表面溶解研究在诸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包括黄铁矿表面溶解研究的理论意义、黄铁矿的表面溶解对矿山环境评价的意义、尾矿堆中绝大多数黄铁矿处于酸性还原环境、黄铁矿表面溶解控制着海洋中硫的循环。本文还报道了笔者通过实验所获得的黄铁矿溶解反应动力学的初步研究结果。 卢龙 薛纪越 陈繁荣 赵炼忠关键词:黄铁矿 坡缕石在HCl溶液中的溶解行为及溶解机制 被引量:27 2003年 对两个三八面体比例不同的坡缕石分别进行了浓度为1,3和5mol/LHCl溶液的浸蚀实验,浸蚀时间为0.25,0.5,1,1.5,2,3,4,5,6和7h。实验表明,三八面体比例高的坡缕石的八面体离子的溶出明显分为3阶段,其3阶段的形成主要是由于Mg^(2+)含量高及Mg^(2+)和Si^(4+)离子的溶出行为的相互制约所致。即八面体离子的大量溶出促进了Si^(4+)离子的溶出、Si^(4+)离子溶出后以非晶态SiO_2胶粒的形式被吸附在坡缕石的表面,从而阻碍了反应的进行,随浸蚀时间的推移,或HCl溶液浓度的增加导致SiO_2胶粒絮凝沉淀,反应通道重新开放,反应得以继续进行,酸浸出液中Mg^(2+)/(Fe^(3+)+Al^(3+))比值最终达到一个定值,表明酸是渗透至结构的微空腔中和晶体进行反应的,二八面体比例高的坡缕石的八面体离子溶出的阶段性不明显,文中对两者溶解行为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蔡元峰 薛纪越关键词:坡缕石 HCL溶液 硅酸盐矿物 溶出规律 化学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