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ZH291)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张玉莲张黎明梁杰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天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叙事
  • 6篇小说
  • 5篇古小说
  • 4篇叙事研究
  • 2篇迁葬
  • 1篇道教
  • 1篇盗墓
  • 1篇灯火
  • 1篇动物化
  • 1篇叙事范式
  • 1篇叙事功能
  • 1篇叙事学
  • 1篇夜色
  • 1篇遇合
  • 1篇缘由
  • 1篇中国文化
  • 1篇史传
  • 1篇唐代
  • 1篇唐代小说
  • 1篇奇遇

机构

  • 7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张玉莲
  • 1篇梁杰
  • 1篇张黎明

传媒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电大学报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古代文明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唐代小说中的狐书研究
2013年
唐代不少小说叙及狐书。这些狐书虽载体及装束样式与人间书卷无异,但或字形怪异,或文意艰深。这种特点的形成当与唐代佛、道二教的兴盛有关。狐书在小说中起着贯穿故事情节、凸显狐妖形象、彰显文本旨意等作用。
张玉莲
关键词:唐代小说佛教道教叙事功能
古小说中的迁葬叙事研究
古小说中有许多关于鬼魂求人迁葬的叙述。本文照鬼魂发出迁葬请求的方式,将这些作品分成三类:显身求葬、托梦求葬和遗铭求葬。在此基础上,总结各自的叙事特点,并发掘各种迁葬缘由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張玉蓮
关键词:古小说迁葬叙事
文献传递
古小说中的盗墓叙事研究
2013年
盗墓作为一种罪恶行径,在古小说中有鲜活生动的载录。诸多盗墓叙事的产生与现实中的盗墓现象密切相关。而此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厚葬封树之俗。盗墓叙事对盗墓奇遇的展示蕴含着作者内涵丰厚的书写意图。
张玉莲
关键词:古小说
古小说中的发墓复生叙事研究
2013年
古小说中有一些"因发墓而致死者复生"的叙事。按照发墓缘由可将其分为三类:恶意盗墓复生型、因情发墓复生型及其它发墓复生型。这些作品中,"发墓"作为死者复生的外在条件,不仅起到续接故事情节、凸显人物形象、拓展题材领域等功能,还具有增加小说神秘感和奇异感的美学意义。复生的内在条件一般是出于"命未合死"的宿命论。
张玉莲梁杰
关键词:古小说
中国文化中树木精怪嬗变源流辨析被引量:7
2013年
古人相信花草树木与人一样具有灵魂。我国现存典籍中保存有大量关于树木精怪的内容,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树木精怪的变化历程。上古神话传说中有树神句芒,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许多动物化树木精怪,唐以后人格化的树木精怪成为主体。树木精怪具有动物形貌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不过,中国文化中的男性树精多是"文人士子"形象,树木精怪的危害性不强,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中树木精怪的特色。
张黎明
关键词:动物化人格化文士
显身求葬:古小说中的一种迁葬叙事范式
2012年
迁葬作为一种墓葬习俗,在古小说中得到集中而生动地反映,并形成多种叙事范式,"显身求葬"是其中一种。反映至"显身求葬"型迁葬叙事中,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形:其一是鬼意畅达,人及时迁葬鬼并获得善报,可谓之为"迁葬获报"型;其二是鬼意不达,鬼未被迁葬且惊扰生人,使人视其出没之所为"凶宅",这种交流误会在特定情形下会被解除,"凶宅"随即变为"吉宅",可谓之为"凶宅转吉"型。
张玉莲
关键词:古小说
古小说中的“夜间”叙事研究——以人鬼冢墓遇合故事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古小说中许多人鬼冢墓遇合故事,都涉及发生于"夜间"的情事叙述。这些作品大都对昭示夜间的特定物象,如夜色、灯火、月光等进行必要关照,从而为小说营造出某种美学氛围,或使小说叙事更符合情事逻辑。
张玉莲
关键词:古小说夜色灯火
《列仙传》及其叙事学阐释
2014年
《列仙传》大致是按由远及近的时间顺序安排人物传记,具体篇目的叙事结构一般由三个环节组成:神仙来历、事迹及去向。其中,有关神仙"来历"和"去向"的叙述非常简略,而稍详的"事迹"作为叙述的重点和文本的主体,旨在表现主人公的离奇经历或非凡神性。这种本于史传又有所区别的叙事模式为后世仙传确立了基本范式,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张玉莲
关键词:《列仙传》叙事史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