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林科院林业新技术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INT2010K05)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2
相关作者:谢普军黄立新王成章周昊刘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林科院林业新技术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英文
  • 2篇喷雾干燥
  • 1篇油茶
  • 1篇平均粒径
  • 1篇雾化
  • 1篇粒径
  • 1篇联用技术
  • 1篇流动性
  • 1篇膜分离
  • 1篇分散性
  • 1篇茶皂素
  • 1篇大孔树脂

机构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2篇黄立新
  • 2篇谢普军
  • 1篇叶建中
  • 1篇张彩虹
  • 1篇陈虹霞
  • 1篇王春鹏
  • 1篇刘伟
  • 1篇周昊
  • 1篇王成章

传媒

  • 2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生物质化学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旋转盘式雾化雾滴粒径分布实验研究(英文)
2011年
旋转雾化盘是喷雾干燥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但是文献很少涉及到关于这类雾化器产生的雾滴粒径的分布和变化情况。采用一个工业化的2 000 t/a生产可再分散性乳胶粉的雾化机作为模型雾化器,该雾化器最大处理量为2 000 kg/h。实验的雾化盘直径是180 mm,盘上有24个通道,激光粒径分析仪用于实测雾化器产生的雾滴粒径分布。采用变频器控制转速在10 000~16 000 r/min间变化。喷雾干燥后粉体的平均粒径为72μm,比雾化盘产生的雾滴平均粒径92μm小,同时喷雾干燥后最大粉体直径比雾化盘产生雾滴直径小,表明喷雾干燥过程中存在着雾滴间团聚效应。
黄立新王春鹏周瑞君谢普军MUJUMDAR A S
关键词:喷雾干燥平均粒径
喷雾干燥改性白果粉的分散性及流动性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对喷雾干燥改性白果粉的流动性及分散性进行了研究。以麦芽糊精、β-环糊精、阿拉伯胶为改性辅料,研究辅料品种、辅料添加比例对白果粉分散性及流动性的影响。还研究了水温对改性白果粉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为最佳辅料,在60℃时,分散性随β-环糊精比例增加而增加,当β-环糊精与白果粉比例为4:10时,效果较好;在40℃时分散性随β-环糊精比例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β-环糊精与白果粉比例为3:10时,效果较好。改性白果粉的分散性随着水温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分散性出现在40~60℃范围内。
张彩虹黄立新刘伟谢普军Arun S MUJUMDAr
关键词:分散性流动性喷雾干燥
油茶中茶皂素的膜分离-大孔树脂联用技术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陶瓷膜与大孔树脂吸附技术联用分离纯化油茶饼粕提取液中的茶皂素。将油茶饼粕提取液先过陶瓷膜,以膜通量、油茶皂素转移率与除杂率为主要指标进行优化选择,再将陶瓷膜透过液进行大孔树脂吸附,以茶皂素的收率、纯度为考察指标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纯化工艺为油茶饼粕提取液过0.05μm的陶瓷膜,料液质量分数为1%,操作压力为0.15 MPa;陶瓷膜透过液上AB-8大孔树脂柱,先以水洗至无色,再以0.2%NaOH溶液洗至流出液颜色较淡,水洗至中性,再以60%乙醇洗脱,60%乙醇部分为茶皂素部位,总茶皂素质量分数大于95%。采用膜分离-大孔树脂联用技术得到的茶皂素不仅纯度高、颜色淡,且该技术生产成本低,污染小,可以成为工业上生产茶皂素产品的一种新技术。
周昊王成章陈虹霞叶建中
关键词:油茶茶皂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