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40090)

作品数:5 被引量:117H指数:5
相关作者:余力生静媛媛马鑫李蔷李兴启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眩晕
  • 2篇阵发
  • 2篇阵发性
  • 2篇前庭
  • 2篇位置性
  • 2篇位置性眩晕
  • 2篇良性阵发性位...
  • 2篇耳后
  • 1篇地塞米松
  • 1篇动力学特征
  • 1篇血浆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药代动力学特...
  • 1篇睡眠
  • 1篇听觉
  • 1篇听觉丧失
  • 1篇突发性聋
  • 1篇注射
  • 1篇酶联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余力生
  • 3篇静媛媛
  • 3篇马鑫
  • 2篇李蔷
  • 1篇林运娟
  • 1篇李兴启

传媒

  • 3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病史两问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探讨病史两问法(床上翻身或起卧是否反复出现短暂眩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详细记录2007年12月~2008年4月头晕门诊符合病史两问法的位置性眩晕患者138例,进行Dix-Hallpike及滚转试验明确诊断,和同期确诊的62例BPPV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明确病史两问法对诊断BPP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38例主诉符合病史两问法的位置性眩晕患者中,除变位试验阴性的33例,105例变位试验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震,并伴有眩晕主观感觉,其中符合贵阳会议BPPV标准者56例,病史两问法对诊断BPPV的敏感性为53.3%(56/105)。同期确诊的62例BPPV患者,其中56例符合病史两问法,6例为其他主诉,病史两问法诊断BPPV的特异性为90.3%(56/62)。结论病史两问法可以作为BPPV的筛查诊断方法,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
马鑫李蔷余力生
关键词:眩晕前庭病史记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侧别和患者睡眠侧别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发病侧别和患者习惯性的睡眠侧别的相关性。方法详细记录2007年1月~2008年4月头晕门诊经Dix-Hallpike及rolltest试验明确诊断BPPV患者261例,将患者按照有无诱因分为特发性BPPV和继发性BPPV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侧别和睡眠侧别的相关性;再将患者按照累及半规管的类型分为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BPPV,PC-BPPV)、水平半规管BPPV(horizontal semicircular BPPV,HC-BPPV)和前半规管BPPV(anterior semicircular BPPV,AC-BPPV),分别比较3个组患者中发病侧别和睡眠侧别的相关性。结果 261例患者中,男性75例,女性186例,男:女为1:2.48。患者年龄14~85岁,平均(57±13.764)岁,BPPV病史1d~10年。①按照有无诱因将BPPV患者分为无诱因的特发性BPPV和有诱因的继发性BPPV,将特发性BPPV组患者和继发性BPPV组患者发病侧别和睡眠侧别进行Spearman Correlation相关性检验,特发性组r=0.233,P<0.05,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继发性组r=0.157,P>0.05,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②按照病变部位分为PC-BPPV、HC-BPPV和AC-BPPV,将3个组发病侧别和睡眠侧别进行Spearman Correlation相关性检验,PC组r=0.175,P=0.052>0.05,AC组r=0.730,P=0.062>0.05,HC组r=0.252,P=0.117>0.05,3个组都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发性BPPV组患者发病侧别和睡眠侧别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于判断患病侧别有一定意义。
马鑫静媛媛余力生
关键词:眩晕前庭半规管
耳后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豚鼠血浆中药代动力学特征被引量:69
2009年
目的研究豚鼠耳后给药、全身给药后乙状窦及体循环血浆中复方倍他米松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探讨耳后给药的可能作用途径。方法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为药物示踪剂,将豚鼠随机分成耳后注射(耳后组)及肌肉注射(肌注组)两组,每组50只,分别采集耳后及全身给药后0.5、1、1.5、2、3、5、7小时及1、2、4周双侧乙状窦及体循环血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其中的药物浓度。结果①乙状窦血:耳后组注射同侧乙状窦血中峰浓度(Cmax)最高,为对侧的2.56倍,为肌注组的3.03倍;耳后组注射同侧乙状窦血中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t curve,AUC)最高,为对侧的2.41倍,为肌注组的2.93倍。②体循环血:耳后给药体循环血中的药物浓度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耳后组Cmax为肌注组的0.13倍,耳后组AUC为肌注组的0.32倍。结论耳后给药药物可能通过局部静脉回流在乙状窦中达到较高峰值,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而在体循环血中一直保持着较低的浓度水平。
静媛媛余力生李兴启
关键词:复方倍他米松给药方式药代动力学
突发性聋伴发眩晕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突聋)伴发眩晕的病变类型及发病机制。方法:详细记录住院治疗的121例突聋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病程、听力损失情况、听力图类型、发病前后的眩晕情况及预后。按照中华医学会突聋多中心研究突聋分类,依照纯音测听图将突聋分为低频型、高频型、中频型、平坦型、全聋型5种类型,分别计算眩晕在不同类型突聋中的比例,并将各组的眩晕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1例患者中,伴发真性及假性眩晕的患者有45例(37.2%);高频型突聋、低频型突聋、平坦型突聋及全聋型突聋患者中眩晕的发生率分别为42.9%,47.1%,23.6%和51.4%;不同突聋类型眩晕的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分别两组进行卡方检验,低频组、高频组及全聋组眩晕的发生率没有差别,平坦组眩晕发生率较其他3组低(P<0.05)。121例患者中,伴发真性眩晕的患者有23例(19.0%);不同类型突聋之间眩晕的发生率没有差别。结论:通过对不同眩晕类型及不同听力学类型的突聋患者的病情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血管因素和病毒感染因素在不同突聋类型患者中的作用。通过对突聋伴眩晕患者眩晕情况的探讨,加深了对突聋的发病机制的认识,改进了耳源性眩晕的诊断治疗。
马鑫李蔷静媛媛余力生
关键词:眩晕发病机制
大鼠耳后和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后内耳组织药物浓度分析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探讨耳后注射和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内耳组织地塞米松浓度的差异。方法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术后将动物分三组:耳后注射组、肌肉注射组及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给药后0.25、0.5、2.5、5、1 2、24、72小时取材,内耳组织机械匀浆,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地塞米松浓度。结果耳后注射组地塞米松浓度明显高于肌肉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耳后注射组在给药0.25小时后浓度达到高峰(175.2±36.0)ng/ml,然后逐渐下降,12小时后浓度明显下降,24小时几乎检测不到。肌肉注射组给药后2.5小时浓度达到高峰(141.1±8.9)ng/ml,5小时后明显下降,24小时几乎检测不到。结论与肌肉注射相比,给药后耳后注射组在内耳组织的局部药物浓度高,出现高峰早,持续时间长。
林运娟余力生
关键词:地塞米松内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