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877)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3
相关作者:隋龙张宏伟王宪政肖晶晶谢锋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宫颈
  • 2篇乳头
  • 2篇通路
  • 2篇子宫
  • 2篇瘤病毒
  • 2篇宫腔
  • 2篇宫腔粘连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氧化氮
  • 1篇液基细胞学
  • 1篇液基细胞学技...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合酶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抗体
  • 1篇荧光抗体技术
  • 1篇诱导型
  • 1篇诱导型一氧化...
  • 1篇诱导型一氧化...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篇隋龙
  • 2篇张宏伟
  • 1篇郭奇桑
  • 1篇谢锋
  • 1篇肖晶晶
  • 1篇王宪政

传媒

  • 2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鼠宫腔粘连(IUA)模型中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现象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索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中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nsenchymal transition,EMT)现象。方法 24只雌性大鼠通过机械损伤或假手术方式建立大鼠宫腔粘连(IUA-L)和对照模型(IUA-R、Sham-L、Sham-R),术后7天及28天分别取材,通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计算腺体数量及纤维化率,通过免疫组化CD31计算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通过免疫组化E-cadherin和N-cadherin观察EMT现象,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计算炎症反应以及其与E-cadherin、N-cadherin的相关性。结果造模7天和28天后,IUA-L组腺体数量低于IUA-R组( P<0.05 );IUA-L组纤维化率高于IUA-R组和Sham-L组( P<0.001 );IUA-L组的MVD值低于IUA-R组和Sham-L组( P<0.001 );E-cadherin的7天/28天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在IUA-L组(0.008 5±0.002 6)/( 0.002 8 ±0.000 5)低于IUA-R组( 0.048 9 ±0.004 8)/(0.033 2±0.003 1)和Sham-L组(0.039 2±0.003 9)/(0.035 4±0.004 7)( P<0.001 );N-cadherin的7天/28天MOD在IUA-L组(0.0546± 0.0061 )/(0.1000± 0.012 3 )高于IUA-R组(0.008 0±0.002 5)/(0.012 6±0.004 4)和Sham-L组(0.010 0± 0.003 6 )/(0.005 2±0.001 2)( P<0.01 );TGF-β1 7天/28天MOD在IUA-L组高于IUA-R组和Sham-L组( P<0.01 )。IUA-L组中,TGF-β1与N-cadherin不相关( P=0.694 ),与E-cadherin相关( r=0.288,P<0.05 )。结论大鼠发生IUA可能导致腺体数量和MVD下降,纤维化率上升,同时大鼠IUA模型中存在EMT现象。提示大鼠IUA的发生可能与EMT现象相关。
郭罗培陈丽梅陈芳江宁红隋龙
关键词: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
TLR4/iNOS信号通路在宫颈癌局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15年
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是持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宫颈局部免疫调节因素在HR-HPV感染转归中具有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4(TLR4)是模式识别受体Toll样受体(TLRs)家族的成员之一,能特异性识别革兰阴性菌细胞膜表面的脂多糖(LPS)进而引发信号转导。TLR4途径可通过多种关键基因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进行调节,构成了TLR4/i NOS信号通路。TLR4/i NOS信号通路改变宫颈局部免疫微环境,最终导致HPV的持续感染状态,以致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江宁红隋龙
关键词:宫颈肿瘤人乳头瘤病毒TOLL样受体4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TLR4/NO通路在高危型HPV阳性的子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 初步探索Toll样受体(TLR)/NO通路在高危型HPV阳性的子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1)选取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5月20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高危型HPV阳性的子宫颈鳞癌患者(宫颈癌组)及经病理检查诊断为正常子宫颈的高危型HPV阳性患者(对照组)各36例,Greiss法检测两组患者宫颈管NO含量;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患者子宫颈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激光显微切割(LCM)技术获取两组患者子宫颈组织中的鳞状上皮细胞,采用逆转录(RT)-PCR技术检测所获鳞状上皮细胞中TLR/NO通路中关键基因[包括TLR3、TLR4、TLR7、TLR8、TLR9、核因子κB(NF-κB)p65、iNOS]mRNA的表达水平;将宫颈癌组和对照组中表达差异最为显著的TLR(为TLR4)用于后续研究.(2)选用子宫颈癌细胞系CaSki(HPV 16 阳性)、HeLa(HPV 18阳性)和C33a(HPV阴性),采用RT-PCR技术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aSki、HeLa和C33a细胞中TLR4、NF-κBp65、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CaSki、HeLa和C33a细胞中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 (1)宫颈癌组宫颈管NO含量为(42.92±0.36) μmol/L,对照组为(15.49±0.24)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和对照组子宫颈组织中iNOS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27/36)、6% (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OS蛋白的表达与子宫颈鳞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无关(P>0.05);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血管浸润明显相关(P<0.05).宫颈癌组子宫颈组织鳞状上皮细胞中TLR3、TLR4、TLR7、TLR8、NF-κBp65、iNOS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80±0.32、7.41 ±0.39、2.90±0.14、2.02±0.26、3.09±0.16、2.88±0.17,对照组分别为1.21±0.12、1.86±0.21、1.25±0.11、1.22±0.14、0.48±0.15、0.27±0.11,宫颈癌组均高于对�
肖晶晶郭奇桑王宪政谢锋张宏伟隋龙
关键词:荧光抗体技术显微切割
液基细胞学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的应用现状及不足被引量:20
2013年
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阻断这一过程是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主要途径。目前,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LBC)技术是筛查宫颈病变最优质的检测方法,在宫颈细胞样本采集、制片以及阅片过程中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克服以往巴氏涂片技术的不足,LBC技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新柏氏膜式薄层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液基离心沉淀式薄层细胞学(AutoCyte Prep)和新柏氏影像系统(ThinPrep Imaging System,TIS)。液基细胞筛查技术应用于临床已明显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受到客观技术设施的影响,液基细胞筛查技术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弥补这一缺憾,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检测联合LBC检查作为宫颈病变筛查模式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
张宏伟隋龙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宫颈病变筛查技术
子宫内膜全层切除法构建SD大鼠宫腔粘连模型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的大鼠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模型,为临床上子宫内膜损伤和IUA的治疗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 105只雌性SD大鼠按照子宫内膜切除范围的不同分为A组(2.5 cm×0.5 cm)、B组(2.5 cm×0.25 cm)和C组(假手术),每组35只。各组术后3、7、15和30天分别取材,通过记录子宫腔狭窄和堵塞情况、统计子宫内膜腺体数量和内膜纤维化面积、计算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以及对妊娠结局的观察,比较2种造模方法对子宫内膜的损伤程度。结果纤维化面积比率A组(0.892±0.068)、B组(0.562±0.027)高于C组(0.374±0.074),子宫通畅性评分A组(1.87±0.16)、B组(1.20±0.17)均高于C组(0.68±0.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造模后30天各组内膜腺体数量:A组为7.35±2.19,B组为14.5±2.43,C组为15.56±2.63,A组显著小于B、C两组,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B=0.000 3,PA,C=0.000 1,PB,C=0.053 5);子宫内膜MVD:A组为16.06±2.11,B组为24.6±2.34,C组为26.37±5.09,A组显著小于B、C两组,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B<0.000 1,PA,C<0.000 1,PB,C=0.303 2);妊娠率统计:A组妊娠率20%,低于B组(33.3%)和C组(100%)(P<0.05)。结论子宫内膜全层切除法建模成功率高,能建立稳定而有效的大鼠IUA模型。
陈芳郭奇桑陈丽梅江宁红隋龙
关键词:宫腔粘连内膜损伤子宫内膜切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