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2009)

作品数:6 被引量:81H指数:5
相关作者:侯亚梅李英华鲁娜黄慰文黄万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巴黎第十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石器
  • 3篇旧石器
  • 2篇石器工业
  • 1篇东西方文化交...
  • 1篇应力
  • 1篇应力分析
  • 1篇有限元
  • 1篇早更新世
  • 1篇三维有限元
  • 1篇三维有限元应...
  • 1篇舌形
  • 1篇石制品
  • 1篇统计分析
  • 1篇盆地
  • 1篇平层
  • 1篇细石
  • 1篇细石器
  • 1篇龙骨
  • 1篇阶地
  • 1篇假说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巴黎第十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陕西省考古研...

作者

  • 7篇侯亚梅
  • 3篇鲁娜
  • 2篇李英华
  • 1篇武成浩
  • 1篇黄万波
  • 1篇黄慰文
  • 1篇余西云
  • 1篇袁俊杰

传媒

  • 4篇人类学学报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2篇2008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关于三峡地区石器工业中的锐棱砸击制品
三峡地区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的开展为研究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石器工业提供了条件。在观察了大量相关遗址的石器并对典型遗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后认为,锐棱砸击制品是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石器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自全新世...
李英华余西云侯亚梅
关键词:石器工业
法国旧石器技术研究概述被引量:23
2008年
作为史前学和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史前石器技术研究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法国奠基,迄今形成以操作链为基础的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纵观60多年来法国代表性学者的理论与实践,以操作链概念为基础,到用剥坯和修型概念对前者加以完善,再到"操作型板"概念与技术-功能研究方法,法国旧石器技术研究经历了从初创、发展到深入三个研究阶段。结合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本文对如何运用旧石器技术研究理论和方法也给予了简要探讨。
李英华侯亚梅Erika BODINL
关于三峡地区石器工业中的锐棱砸击制品
三峡地区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的开展为研究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石器工业提供了条件。在观察了大量相关遗址的石器并对典型遗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后认为,锐棱砸击制品是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石器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自全新世...
李英华; 余西云; 侯亚梅;
关键词:石器工业
文献传递
百色盆地舌形刃重型工具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石器的使用是一个力学作用过程,其功能部位(有效刃缘)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蚀或者崩损,这是由于石器刃缘处受到加工对象的反作用力而形成的。本文针对百色旧石器中手斧、手镐等大型工具类型出现较多的具有显著功能特点的舌形刃缘,尝试了用有限元方法做应力分析。通过对百色盆地13个地点(或遗址)的44件石器的舌形刃缘所进行的3D力学模型分析表明,这类工具受力是不均匀的,舌形刃缘部位是高应力部位,当外力加载到一定阈限时,舌形刃缘会发生崩损,而器身不发生破坏,这与实际标本观察结果相吻合。结果还表明在模拟纵向受力(代表劈裂和砍砸)和横向受力(代表挖掘)两种工况下,纵向受力的应力值远小于横向受力,说明这类工具可能更适于劈裂和砍砸。本文为有限元方法在石器力学研究方面的应用作了有益的尝试。
袁俊杰武成浩侯亚梅谢光茂王頠
关键词:有限元应力分析
龙骨坡遗址第7水平层石制品新材料被引量:7
2006年
文章记述并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重庆巫山龙骨坡遗址出土于第7水平层的16件石制品,包括若干各具特色的工具类型,如原型手镐、原型薄刃斧、大型尖刃器、直刃砍砸器、凸刃砍砸器、长刃石刀、短刃石刀、刮削器、凿刃器等,反映出石器制作者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为了达到目标所经历的一个又一个中间过程;说明了当时的人类对工具制作的具体需求和适当利用自然环境的事实。研究证据还体现了大约200万年前华南早期人类工具类型的多样性与特殊性,标志着中国早期人类在当时阶段所达到的技术发展水平。龙骨坡遗址很可能是东亚早期人类文化的一个发祥地。
侯亚梅李英华黄万波徐自强鲁娜
关键词:石制品
“东谷坨石核”类型的命名与初步研究被引量:28
2003年
本文以新的观察角度和定位方式,介绍了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东谷坨遗址石器工业研究中"东谷坨石核"类型的发现、初步研究和命名。文中略述了"东谷坨石核"和华北旧石器晚期楔形石核的密切关联,评价了"东谷坨石核"类型在华北旧石器早期文化研究中的意义,提出了对今后研究的启示,认为"东谷坨石核"有可能成为研究华北小石器文化发展脉络及探索细石器文化传统渊源的新的重要线索。
侯亚梅
关键词:早更新世细石器
梁山遗址旧石器材料的再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位于秦岭南麓的梁山遗址是汉水流域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研究历史可追溯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又进行过3次野外考察,共发现有十几处旧石器地点,发表了初步研究报告。本文从技术、类型学角度对当时在梁山龙岗寺地点中采集的部分标本进行研究,表明梁山遗址是一个含手斧的旧石器时代初期工业,工具类型包括砍砸器、石球、手斧、薄刃斧、刮削器、凹缺器等。梁山遗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该石器工业在中国南、北方旧石器文化关系中具有纽带作用。
鲁娜黄慰文尹申平侯亚梅
水洞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风向标?——兼论华北小石器文化和“石器之路”的假说被引量:13
2005年
水洞沟文化从发现之初便以其所具有的西方旧石器中、晚期特点而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并被后来的很多学者引证为东西方交流的有利证据。但是对于在这一文化现象里所发生的交流模式的探讨依然含糊,或者它不言而喻是一种“西来”的模式。随着对该文化中存在的“勒瓦娄哇石核”技术的揭示,这一观点似乎只会被加强。然而新的研究证据使人们有可能质疑过去的观点,而重新审视水洞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文章通过水洞沟文化中“东谷坨石核”的再现,对水洞沟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位置提出新的看法,进而探讨华北小石器文化的主导性与传播性,并指出确立旧石器时代早期“华北中心说”和“华北小石器文化自源性”概念的必要性,提出历史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丝绸之路”的前身应为史前时期即已存在的“石器之路”的假说,认为水洞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风向标。
侯亚梅
梁山遗址旧石器制造模式分析与比较研究
本研究是对陕西汉水流域三级阶地梁山遗址龙岗寺地点部分旧石器时代标本的研究报告。通过对其中的121件标本进行分类整理,利用剥片模式、数据统计分析、图表分析等方法所进行的较为详细的技术、类型学分析,表明汉水流域三级阶地的河流...
鲁娜侯亚梅
关键词:旧石器统计分析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