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ZH125)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马家喜金新元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温州市软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企业
  • 3篇产学研
  • 2篇高校
  • 1篇代理
  • 1篇动态博弈
  • 1篇动态能力
  • 1篇制权
  • 1篇企业为主导
  • 1篇委托-代理
  • 1篇联盟
  • 1篇联盟机制
  • 1篇联盟能力
  • 1篇控制权
  • 1篇惯例
  • 1篇博弈
  • 1篇创新体系建设

机构

  • 4篇温州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4篇马家喜
  • 2篇金新元

传媒

  • 2篇经济师
  • 1篇软科学
  • 1篇科学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理论构建
2017年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础性课题之一,对其研究具有意义。文章在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创新外部环境、协同创新资源、协同创新动力、协同创新能力、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行为是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基本构成要素;从资源互补及能力匹配原则、动力匹配原则、组织协同原则、行为匹配原则四个方面,提炼了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并从理论上构建了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归纳了在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中,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应发挥的功能,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马家喜
关键词:产学研
一种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集成创新模式——基于合作关系与控制权视角的建模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是有力提升企业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核心途径之一;同时也是高校提升自身科研成果转化率的关键。从创新的类型、主体以及创新过程中资源与能力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归纳出两种典型"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以高校为主导兴建的企业模式以及以企业为主导的集成创新模式,并着重对后一种创新模式进行了分析。在此模式下,鉴于控制权与合作关系是影响创新效应的两个核心变量;将高校-企业合作关系分成两类:长期合作关系与短期合作关系,将控制权类型分为两种类型: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在此基础上,着眼于"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企业从契约提供、合作创新过程的有效组织及产业竞争的系统维度,以动态博弈与委托-代理等理论为工具,建立了一个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别得出了短期合作关系下集中控制、短期合作关系下分散控制、长期合作关系下集中控制、长期合作关系下分散控制四种不同情形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解,并对每种情形及其博弈结果进行了细化分析。最后,从双边关系的类型、控制权类型以及委托-代理效应三个不同维度,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创新的知识投入、工资、产量、价格、利润等均衡变量的差异性。
马家喜金新元
关键词:动态博弈委托-代理控制权
基于联合决策的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模式选择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界定了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内涵、分类及特征,得出高校-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的选择,从根本上是模式制度化水平选择的研究结论。归纳了以交易成本理论为代表的十大理论,以及各理论有关协同创新模式选择的理论主张。指出了影响协同创新模式选择的五大类核心因素,并就各个影响因素对于模式选择的机理进行了理论推演,得出相关结论。最后,提出了一个协同创新模式选择过程的概念模型——R-M-C-G模型,并运用案例检验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及有关模式选择内在机理理论的合理性。
马家喜金新元
关键词:产学研
企业技术联盟能力与联盟成功的关系研究
2017年
企业技术联盟运作成功与否在于企业技术联盟能力是否具备。文章运用动态能力理论,构造了一个技术联盟能力与联盟成功的拓展模型。研究结论认为,企业技术联盟能力是由联盟职能能力与联盟动态能力所共同构成的协同有机体;联盟职能能力主要担负起联盟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运营任务,由联盟构想、伙伴选择、协议谈判、联盟实施与联盟退出等职能子能力所构成,其直接促使了技术联盟运作的最终成功;而联盟动态能力则是技术联盟能力的根本驱动力,主要由环境跟踪能力、联盟学习能力、联盟协调能力以及资源重置能力等子能力所构成。
马家喜
关键词:联盟机制动态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