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091002)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吴徽彭有开高全臣焦志超王一行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建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再生混凝土
  • 4篇抗震
  • 4篇抗震性
  • 4篇抗震性能
  • 4篇混凝土
  • 2篇延性
  • 1篇低矮剪力墙
  • 1篇低周
  • 1篇低周反复
  • 1篇低周反复荷载
  • 1篇吊装
  • 1篇短梁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再生混凝土框...
  • 1篇粘结
  • 1篇粘结滑移
  • 1篇滞回
  • 1篇滞回曲线
  • 1篇受力

机构

  • 4篇北京建筑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北京建筑工程...
  • 1篇北京江河幕墙...
  • 1篇北京市建筑工...

作者

  • 4篇彭有开
  • 4篇吴徽
  • 3篇高全臣
  • 1篇韩青
  • 1篇焦志超
  • 1篇张国伟
  • 1篇王一行
  • 1篇王绍博
  • 1篇郭建东

传媒

  • 2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建筑技术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现场平浇预制结构建造技术应用前景被引量:2
2011年
现场平浇预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墙板现场地面预制以及装配式施工技术,施工中可节省大量模板和脚手架,可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且高处作业少,能保障作业人员安全,减少噪声和粉尘等环境污染,因此具有经济、高效、环保三重效益。
韩青王一行王滨夫张国伟
关键词:墙板屋盖吊装
再生混凝土长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对剪跨比为4、截面尺寸为450 mm×450 mm的6根再生混凝土柱和1根普通混凝土柱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验参数主要为纵筋率、轴压比、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其中配箍率的取值与国家规范的要求接近.结果表明,低轴压、低配箍的再生混凝土柱可实现良好的延性和变形性能,能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较高轴压、低配箍的再生混凝土柱最终发生剪切压溃,呈现出显著的脆性性质;较高轴压的再生混凝土柱在提高配箍后,延性与耗能性能得以改善.建议轴压比不宜过大,并适当提高配箍要求.此外,分析表明再生混凝土柱极限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可采用与普通混凝土柱类似的方法,通过考虑钢筋强化、合理选取再生混凝土的本构模型进行准确计算.
彭有开吴徽高全臣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长柱抗震性能延性
再生混凝土短梁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短梁的抗震性能,对具有不同跨高比、不同配筋的6根再生混凝土短梁和2根普通混凝土短梁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结果表明:跨高比为4的再生混凝土短梁可实现良好的延性性能;当跨高比为3时,配筋率小的再生混凝土试件的延性系数仍可达4.0,而配筋率大、承载力高的试件则较难实现良好的延性性能。此外,分析表明,再生混凝土短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普通混凝土短梁相近,经合理设计后,再生混凝土短梁可具有与普通混凝土短梁相同的刚度退化及耗能性能。
彭有开吴徽王绍博高全臣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短梁抗震性能延性
再生混凝土低矮剪力墙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2015年
基于再生混凝土低矮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结果及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Marc(2011)对6片再生混凝土低矮剪力墙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得到了构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及各墙体的初始刚度、极限承载力、位移延性系数等.有限元模型中墙体及钢筋采用分离式有限元模型进行建模,其尺寸均按照试验实际尺寸确定.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应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2011)可对再生混凝土低矮剪力墙的设计及抗震性能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郭建东吴徽彭有开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低矮剪力墙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滞回曲线
低周反复荷载下再生混凝土框架中间节点的受力性能被引量:9
2014年
对足尺的3个再生混凝土框架中间节点与1个普通混凝土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主要目的为考查在低轴压比情况下再生混凝土节点发生粘结滑移破坏的可能性。各试件符合"强柱弱梁、强节点"的设计原则。结果表明,在低轴压比情况下,再生混凝土节点试件发生显著的粘结滑移,延性性能和耗能性能差,不能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而相应的普通混凝土节点实现了梁铰破坏机制,延性和耗能性能良好。为获得良好的抗震性能,应对再生混凝土节点区锚固进行合理设计,如采用可靠的机械锚固措施,建议进一步开展再生混凝土框架节点区粘结机理和锚固措施研究。
彭有开吴徽梁能山焦志超高全臣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抗震性能粘结滑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