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517040)

作品数:17 被引量:160H指数:7
相关作者:孙公权辛勤赵新生杨少华衣宝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电气工程
  • 3篇理学

主题

  • 16篇电池
  • 16篇燃料电池
  • 11篇直接甲醇
  • 11篇直接甲醇燃料...
  • 11篇甲醇燃料电池
  • 8篇催化
  • 7篇电极
  • 5篇阳极
  • 5篇膜电极
  • 5篇催化剂
  • 3篇电催化
  • 3篇乙醇燃料电池
  • 3篇直接乙醇燃料...
  • 3篇甲醇渗透
  • 3篇交流阻抗
  • 3篇催化层
  • 2篇电催化剂
  • 2篇阳极催化剂
  • 2篇质子
  • 2篇阻抗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8篇孙公权
  • 17篇辛勤
  • 8篇衣宝廉
  • 8篇赵新生
  • 8篇杨少华
  • 8篇汪国雄
  • 7篇毛庆
  • 6篇王素力
  • 6篇孙海
  • 4篇姜鲁华
  • 3篇王琪
  • 2篇任素贞
  • 2篇樊小颖
  • 2篇唐水花
  • 2篇李辰楠
  • 1篇杨维谦
  • 1篇梁振兴
  • 1篇吴智谋
  • 1篇刘瑾
  • 1篇陈声培

传媒

  • 6篇电源技术
  • 3篇Chines...
  • 2篇物理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传感器与微系...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于燃料电池的全氟磺酸膜及其改性被引量:8
2005年
对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于燃料电池的全氟磺酸膜及其改性膜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全氟磺酸膜质子传导率高、化学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广泛应用于低温燃料电池中.但其成本偏高,燃料渗透严重;并且当膜内含水量较低或由于电池操作温度高于100℃而又无水的补充时,电导率会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电池的性能.鉴于以上不足,研究者对全氟磺酸膜进行了各种改性,以使之适应各种燃料电池的工作需求.低EW值、低成本、耐高温和结构稳定的离子交换膜及其改性膜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李辰楠孙公权任素贞吴智谋刘瑾辛勤
关键词:燃料电池改性膜质子传导率化学稳定性离子交换膜操作温度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载体碳纳米带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6
2006年
以间苯二酚和甲醛为碳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碳纳米带(CNRs),并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及氮气吸附/脱附测试对CNRs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CNRs具有很高的石墨化程度及较规则的带状结构,带宽约为8~20nm,BET比表面积为283m^2/g,氮气等温线为type-Ⅳ型,表明CNRs为中孔结构,平均孔径约为8.2nm.以CNRs为载体通过多元醇法制备了45%PtRu/CNRs电催化剂,该催化剂与以Vulcan XC-72R为载体的PtRu电催化剂相比,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单池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齐静高颖唐水花姜鲁华闫世友郭军松辛勤孙公权
关键词:电催化剂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碳纳米管担载PtSn阳极催化剂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以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为载体制备了担载型PtSn纳米催化剂, 对其微观形貌和电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 透射电镜(TEM)及X射线衍射(XRD) 测试结果表明, 以MWNTs为载体提高了PtSn 金属粒子的分散度, 粒径分布范围在1.5~6.5 nm 之间, PtSn/MWNTs 催化剂的平均粒径为3.6 nm. 循环伏安、 计时电流及DEFC单池的实验结果表明, 由于MWNTs 具有独特的结构及丰富的表面基团和较高的导电率, PtSn/MWNTs催化剂对乙醇的催化氧化表现出比PtSn/XC-72更高的活性.
赵新生孙公权姜鲁华毛庆辛勤衣宝廉杨少华
关键词:直接乙醇燃料电池碳纳米管PTSN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参比电极的设计与稳定性被引量:1
2006年
提出了用于原位测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极化的参比电极的结构设计,并考察了电解质的润湿程度对参比电极的电位及其电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可逆氢电极(RHE)作为参比电极的DMFC中,RHE的电位随电解质润湿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其电位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其表面状态的稳定性.提出要获得电位稳定及测量准确的极化曲线,RHE处的电解质应处于对侧液态水润湿的状态,且电极表面要有适量、稳定流速的氢气.
毛庆孙公权赵新生杨少华辛勤
关键词:参比电极稳定性
空气自呼吸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
<正>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DMFC)是将燃料(甲醇)和氧化剂(氧气或空气) 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发电装置,具有理论比能量密度高(6000Wh/kg)、环境友好、液...
汪国雄孙公权王琪王素力孙海毛庆辛勤衣宝廉
文献传递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阻醇膜电极的研究
2007年
采用化学镀方法成功制备了Pd/Nafion复合膜。用极限电流、循环伏安和阳极极化等方法对低温、高浓度进料条件下Pd/Nafion复合膜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d膜对甲醇电氧化无明显催化作用;在高浓度时抑制甲醇渗透效果明显,30℃时,5mol/L甲醇的渗透极限电流密度从267mA/cm2降低为170mA/cm2;低温时,甲醇氧化表观反应级数不为0。
孙海孙公权王素力毛庆汪国雄杨少华辛勤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化学镀甲醇渗透PD膜
新型Pt-Sn/C阳极催化剂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被引量:23
2004年
研究了用于直接乙醇燃料电池的自制Pt Sn/C阳极催化剂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采用直流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分析了电池温度和极化电位对乙醇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 ,比较了不同温度下甲醇和乙醇通过Nafion 117膜的扩散系数 .结果表明 ,乙醇通过Nafion 117膜的扩散系数小于甲醇的扩散系数 .伏安法测试结果表明 ,Pt Sn/C催化剂对乙醇的催化氧化活性高于商品化的Pt Ru/C催化剂 .在实验温度范围内 ,乙醇在Pt Sn/C催化剂上的初始氧化电位比在Pt Ru/C催化剂上低约0 2V ;同一电位下Pt Sn/C催化剂比Pt Ru/C催化剂的氧化电流密度高出 2 0~ 6 0mA/cm2 ,且电流密度的差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交流阻抗法测试结果表明 ,Pt Sn/C催化剂对乙醇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在 90℃下 ,以 1mol/L的乙醇为燃料 ,氧气为氧化剂时 ,Pt Sn/C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电池性能 ,电池最高功率密度为 4 4mW /cm2 ,而Pt Ru/C催化剂的电池最高功率密度仅为 2 7mW/cm2 .
赵新生姜鲁华孙公权杨少华衣宝廉辛勤
关键词:直接乙醇燃料电池交流阻抗法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Pt-Ru/C催化剂的稳定性被引量:9
2005年
采用单电池寿命测试和电化学快速老化两种方法考察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电催化剂Pt Ru/C的稳定性,研究了电池实际运行条件下催化剂微观形貌的变化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t Ru/C催化剂做成膜电极后,粒径由2 8nm增大到3 8nm ,催化剂的粒径随放电时间的延长有增大的趋势,连续放电32 0h ,粒径增大到5 8nm .采用电化学方法能够快速地评价催化剂的稳定性,大大缩短催化剂稳定性评价的周期。
赵新生孙公权陈维民唐水花辛勤杨少华衣宝廉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稳定性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膜电极性能衰退原因的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分析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膜电极(Membraneelectrodeassembly,MEA)性能衰退的原因。电池经过86h的恒电流放电后,比功率由130mW·cm-2降为100mW·cm-2,现场(In-Situ)交流阻抗技术对电池放电全程监测的结果显示了电池的欧姆电阻、电荷转移电阻和传质阻力随放电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循环伏安测试的结果表明,放电后电极的有效电化学反应表面积有所减小;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放电后MEA断面形貌,发现催化层与Nafion膜间存在明显剥离,增大了质子传导阻力。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膜电极的衰退。
赵新生樊小颖汪国雄王素力孙海衣宝廉辛勤孙公权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膜电极交流阻抗谱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双催化层阳极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主要研究了双催化层阳极的稳定性,考察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在623h寿命测试过程中的运行规律和性能衰退因素,探索了恢复电极性能或缓解电极性能衰退的方法。结果表明,对阳极催化层进行电位扫描(Potentialsweep),可以氧化去除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物种,一定程度上恢复电极性能或缓解电极性能衰退过程。电池寿命测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散射X射线谱(EDX)分析结果说明双催化层阳极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赵新生孙公权樊小颖汪国雄孙海毛庆王素力辛勤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