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15069)
-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 相关作者:孙延霞张文龙石张镇卢振霞许人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抗凋亡蛋白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胃癌及27例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指标、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癌旁组织与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4.8%和38.7%,正常胃粘膜为0,组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及生存预后有关,低分化组较高分化组Survivin表达明显增加(P<0.05),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胃癌中Survivin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相关,提示Survivin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并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一个指标。
- 孙延霞石张镇卢振霞张文龙
- 关键词:胃癌SURVIVIN凋亡预后
- 原发骨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1例原发骨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诊断和治疗情况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本例患者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高度怀疑为原发骨髓淋巴瘤(PBML)。经骨髓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为DLBCL,并给予化疗。结果:本例患者符合PBML诊断标准,根据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将其划分至DLBCL亚型。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1个周期后达骨髓细胞形态学完全缓解,又行该方案化疗5个周期,现停药随访3个月仍为完全缓解。结论:骨髓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原发骨髓DLBCL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含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近期疗效理想。
- 张文龙杨华孙延霞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病理
- Logistic多元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在判断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术前判断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模型。方法分析行手术切除的700例胃癌患者术前资料,对性别、发生部位、浸润深度、病理类型等10项术前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建立术前判断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模型。结果胃镜下Borrmann分型、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及浸润深度4项因素对淋巴结转移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1),称为"危险变量",而病史时间、首发症状、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6项因素对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判断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69.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根据4项"危险变量"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1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准确率为70.4%,ROC曲线下面积为0.796。全部术前资料建立的ANN2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准确率为75%,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结论在术前资料判断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研究中,ANN诊断的准确率高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模型,且术前资料越多,准确率越高,有望应用于临床,帮助相关科室提高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
- 许人石张镇张文龙黄元平朱晓雪金香刘蕊孙延霞
-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术前预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 不同培养方法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DNA甲基化状态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培养方法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的影响,阐明基因组甲基化状态与细胞生长环境的关系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二维(2D)、三维(3D)细胞培养模型及小鼠肿瘤细胞原位移植(Ti)模型培养MDA-MB-231细胞并收集,分别用DNA提取试剂盒对收集的细胞进行DNA提取,DNA甲基化芯片检测3种模型培养后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应用Genomestudio软件计算每1个基因CpG位点的β值、DiffScore和Delta_Beta,并在2种模型之间比较,筛选出差异甲基化基因;采用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筛选的基因进行GO和Pathway分析。结果:3D与2D模型培养的MDA-MB-231细胞共发现480个差异甲基化基因(P<0.05),3D与Ti模型有86 448个差异甲基化基因(P<0.05),Ti与2D模型有90 005个差异甲基化基因(P<0.05);3D与2D、3D与Ti和Ti与2D模型的差异甲基化基因在多细胞生物体发育和细胞分化条目上有富集(P<0.05);亦在MAPK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和肌动蛋白骨架调节通路上有富集(P<0.05)。结论:采用2D、3D和Ti模型3种方法培养MDAMB-231细胞其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存在差异。
- 乔莎黄映辉王世宝孙延霞卢振霞
- 关键词:三维细胞培养DNA甲基化
- RNA干扰的系统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RNA干扰(RNAi),又名RNA沉默,是指由双链DNA(dsRNA)引起的特异性基因抑制现象。目前,RNAi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强大的实验方法,用于大规模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虽然体外RNAi效果很好,但它在应用于体内仍有挑战性,这也是临床应用RNAi技术的难点。
- 张清石张镇许人王世宝姜娜王晶郭艳茹孙延霞
- 关键词:系统生物学RNA干扰特异性基因层次信息分裂细胞沉默效应
- 颈外静脉及上肢静脉PICC血栓与感染的对比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肘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血栓形成及感染的对比分析,探讨二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缺点,为PICC置管的最佳途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医院肿瘤科住院行PICC的604例患者按置管部位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330例选择颈外静脉行PICC,对照组274例选择肘部静脉行PICC,置管后比较两组血栓及感染率。结果试验组血栓发生率为5.15%,对照组为22.63%,两组置管患者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染率为2.1%、对照组为4.0%,两组置管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外静脉PICC较肘部静脉PICC血栓发生率低,置管成功率高;两组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无明显差异;颈外静脉PICC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孙丽芳冷馨叶聪秦瑞孙延霞
-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术颈外静脉上肢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