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294)

作品数:22 被引量:92H指数:6
相关作者:许爱娥周妙妮欧阳杰王遂泉卢良君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5篇细胞
  • 15篇白癜风
  • 8篇黑素
  • 8篇黑素细胞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细胞
  • 4篇阳性
  • 4篇CD8阳性T...
  • 3篇白介素
  • 3篇白细胞介素
  • 3篇T淋巴细胞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动物
  • 2篇多酚
  • 2篇氧酶
  • 2篇药物
  • 2篇一元酚单氧酶
  • 2篇治疗白癜风
  • 2篇提取物

机构

  • 15篇杭州市第三人...
  • 9篇浙江中医药大...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2篇许爱娥
  • 8篇周妙妮
  • 4篇洪为松
  • 4篇傅丽芳
  • 4篇王遂泉
  • 4篇卢良君
  • 4篇欧阳杰
  • 3篇林福全
  • 3篇祝逸平
  • 3篇吴纪龙
  • 2篇关翠萍
  • 2篇许文
  • 1篇王新宇
  • 1篇卢娜
  • 1篇张迪敏
  • 1篇刘继锋
  • 1篇李晓文
  • 1篇刘东银
  • 1篇李阳
  • 1篇董东

传媒

  • 12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国际皮肤性病...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10篇2013
  • 2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卡泊三醇对白癜风黑素细胞和CD8+细胞毒T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卡泊三醇对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及皮损周边CD8+细胞毒T细胞(CD8+CTL)增殖及其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实验分黑素细胞组、CD8+CTL组、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细胞计数法检测卡泊三醇处理前后细胞数变化情况,ELISA测定卡泊三醇处理前后分泌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的变化;细胞计数法检测卡泊三醇处理过的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在添加与不添加抗人IL-6抗体时,黑素细胞及CD8+CTL数量的变化。筛选10^-8、10^-9mol/L卡泊三醇用于实验。结果在凋亡检测中发现,CD8+CTL与黑素细胞共培养中黑素细胞有显著凋亡。加卡泊三醇后黑素细胞组的黑素细胞计数与未加药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黑素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CD8+CTL组和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的CD8+CTL细胞数也明显增加(P〈0.05)。与黑素细胞和CD8+CTL单独培养组相比,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分泌的IL-6、IFN-γ和TNF-α显著减少;经104mol/L卡泊三醇处理后的黑素细胞与CD8+CTL共培养组分泌的IL-6减少更加明显,与未加药组减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5),而IFN-γ和TNF-α在加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在卡泊三醇处理过的共培养组中添加5mg/L抗IL-6抗体后,黑素细胞显著增加,而CD8+CTL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5;t=3.15,P〈0.05)。结论白癜风皮损处的CD8+CTL对黑素细胞有一定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卡泊三醇可以减少炎症细胞因子IL-6的分泌,从而减少CD8+CTL对黑素细胞的杀伤,可能是卡泊三醇治疗白癜风的机制之一。
邢臣径林福全吴纪龙傅丽芳王遂泉欧阳杰许爱娥
关键词:黑素细胞CD8阳性T淋巴细胞卡泊三醇细胞因子类
核因子E2p45相关因子2核转位对黑素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E2p45相关因子2(Nrf2)核转位对永生化黑素细胞株B10BR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构建电转染野生型和nls缺失型nrf2质粒载体至B10BR细胞,结合叔丁基氢醌(TBHQ)和(或)H2O2处理,Western印迹检测Nrf2,his标签蛋白表达,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多巴氧化法检测酪氨酸酶活性,Transwell法测定转染细胞的迁移。结果TBHQ处理的转染组细胞核中Nrf2表达均显著高于TBHQ未处理组(P〈0.01)。转染质粒组间及其与未处理组间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2O2处理使2个质粒转染组酪氨酸酶活性较单独质粒转染组显著下降(pcDNA-nrf2,P〈0.05;pcDNA-nrf2△nls,P〈0.05)。相对于TBHQ未添加H2O2 处理的nrf2组,TBHQ显著增强H2O2处理的野生型nrf2质粒转染细胞酪氨酸酶活性(P〈0.05);相对于TBHQ未添加H2O2处理的nls组,nls缺失型nrf2质粒转染组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nrf2未转染组,H2O2对野生型nrf2质粒转染组细胞活性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两组的未处理组,H2O2引起未转染组及nls缺失型质粒转染组细胞活性显著下降(未处理组,P〈0.05;pcDNA-nrf2Anls,P〈0.01)。TBHQ可以保护野生型nrf2质粒转染细胞免受H2O2引起的氧化损伤,对nls缺失型质粒转染组细胞无明显保护作用。各处理组黑素细胞迁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f2核转位异常影响黑素细胞的抗氧化能力、黑素细胞活性及酪氨酸酶活性。TBHQ可以激活野生型Nrf2在细胞核中表达水平,增强酪氨酸酶和黑素细胞活性,进而提高细胞的抗氧化水平。
林福全许文周妙妮洪为松傅丽芳许爱娥关翠萍
关键词:黑素细胞核转位一元酚单氧酶
中药对培养小鼠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
2014年
目的建立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体外增殖模型,筛选免疫抑制性中药。方法制备小鼠脾脏单细胞悬液,通过特异性抗体分离CD8+T淋巴细胞,CD3/CD28抗体诱导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别加入23种中药提取物共培养,通过四唑盐MTS法检测各中药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对抑制作用最强的4种中药作12.5。400mg/L的浓度梯度分析。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这4种中药对CD3/CD28抗体诱导CD8+T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的作用。结果23种中药提取物中,14味中药对淋巴细胞增殖有不同程度抑制,抑制作用最强的前4味分别为黄连、黄芩、木香和姜黄,其对CD8+T细胞增殖的50%抑制浓度(IC50)分别约为25、35、50和60mg/L,100%抑制的最低浓度分别为200、100、200、200mg/L。黄芩、木香和姜黄在100mg/L的浓度下对CD3/CD28抗体诱导CD8+T细胞分泌IFN-γ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而黄连对CD8+T细胞分泌IFN-γ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成功建立CD8+CTL体外增殖模型,并筛选出对小鼠脾脏CD8+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4味中药即黄连、黄芩、木香和姜黄。
卢良君王遂泉许爱娥
关键词:CD8阳性T淋巴细胞药物评价临床前中草药细胞增殖
蛋白酶体抑制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表达及输出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明确蛋白酶体抑制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表达及输出的影响。方法Western印迹检测8例白癜风患者和4名健康对照皮肤组织26S蛋白酶体水平。蛋白酶体抑制剂(1actacystin)处理黑素细胞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r)法测定黑素细胞活性,检测蛋白酶体活性,电镜观察黑素细胞内质网形态,激光共聚焦观察酪氨酸酶与内质网标志蛋白的共定位表达,Western印迹分析26S蛋白酶体和酪氨酸酶表达水平。结果白癜风患者皮损部位26S蛋白酶体表达水平(1.05±0.40)显著低于正常表皮部位(1.82±0.88)和健康对照(1.88±0.16)(P〈0.05),但后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处理组相比,10μmol/Llactacystin处理12h后对黑素细胞开始有显著抑制作用(细胞活性吸光度值:0.999±0.110比1.372±0.127,P〈0.05),蛋白酶体活性显著低于未处理组(0.234±0.019比1,P〈0.01)。lactacystin处理组内质网相对膨胀值显著高于未处理细胞(1.91±0.17比1.17±0.11,P〈0.01)。lactacystin处理组酪氨酸酶与内质网标志蛋白共定位于内质网,而未处理组酪氨酸酶能有效输出于内质网。与未处理组相比,lactacystin处理组酪氨酸酶表达水平显著下降(146±10比269±8,P〈0.01),且酪氨酸酶活性也显著下降(0.159±0.017比0.221±0.019,P〈0.01)。结论白癜风患者皮损处26S蛋白酶体水平显著下降,蛋白酶体抑制引起黑素细胞内质网膨胀,影响酪氨酸酶有效输出于内质网及表达。
许文林福全刘继锋傅丽芳洪为松周妙妮许爱娥关翠萍
关键词:白癜风黑素细胞一元酚单氧酶蛋白酶体
用于黑素细胞培养和移植的壳聚糖/明胶复合交联膜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生物相容膜材料培养黑素细胞可用于白癜风移植治疗并提高移植成功率。本文通过物理交联方法制备了厚度约50微米的壳聚糖/明胶复合交联膜(CCGM),对CCGM的物理、机械性能及其用于黑素细胞的培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CCGM具有较高的吸水率和良好的水蒸气透过率,符合伤口敷料的要求。动态机械性能和拉伸实验结果显示该交联复合膜有良好的湿强度,能满足细胞培养、转移和移植的使用要求。此外,CCGM支持黑素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有望用于白癜风的移植治疗。
许思原王文俊董东傅丽芳许爱娥
关键词:交联壳聚糖明胶复合膜黑素细胞
天然药物对细胞免疫的影响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天然药物主要是指来源于动植物及其他生物,具有明确治疗作用的单一成分或多组分药物,包括来源于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等药物。除直接供药用的天然产品或简单加工品外,它也包括从中提取的化学药物、提取物或浸出物。临床发现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与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密切相关,就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与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做一综述。
李伟许爱娥卢良君欧阳杰周妙妮
关键词:天然药物提取物细胞免疫
茶多酚对白癜风患者CD8+T淋巴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和白介素2受体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检测CD8+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及受体在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并探讨茶多酚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12例进展期白癜风、12例稳定期患者和10例健康人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与茶多酚100mg/L共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茶多酚处理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a、干扰素(IFN)-1和白介素-2受体(IL-2R)的浓度。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检测不同组间及处理前后各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进展期白癜风组、稳定期白癜风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分泌TNF—a的浓度依次降低,分别为(191.302±6.077)ng/L、(175.966±2.467)ng/L、(173.664±3.600)ng/L,IFN-Y的浓度依次升高,分别为(280.182±36.07)ng/L、(371.670±24.352)ng/L、(447.147±8.432)ng/L,IL-2R的浓度同样依次升高,分别为(8.375±0.161)μg/L、(8.845±0.161)μg/L、(9.345±0.125)μg/L。进展期白癜风组与稳定期白癜风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较,3种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经茶多酚处理2d后,进展期白癜风组、稳定期白癜风组和健康对照组TNF—d水平均明显降低至(164.797±1.784)ng/L、(166.150±3.576)ng/L、(155.028±5.759)ng/L,与处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稳定期白癜风组IFN-1浓度升高,而进展期白癜风组和健康对照组则有降低,各组IL-2R水平均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及受体的变化可能与白癜风诱发或进展相关。茶多酚可能通过降低CD8’T淋巴细胞分泌TNF-仪治疗白癜风。
许发明许爱娥吴纪龙欧阳杰
关键词:白癜风CD8阳性T淋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A受体茶多酚
茶多酚对CD8+T细胞杀伤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CD8+T细胞杀伤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取白癜风患者白斑边缘处皮片组织,培养CD8+淋巴细胞,细胞纯度用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通过和黑素细胞共培养验证其针对黑素细胞的杀伤作用。将不同浓度茶多酚加入CD8+T细胞和黑素细胞共培养的体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黑素细胞的凋亡。结果取白癜风皮损边缘表皮组织中成功培养CD8+T淋巴细胞,纯度达90%以上,高表达活化抗原CD137和CD69。CD8+T细胞和黑素细胞共培养后,可明显诱导黑素细胞凋亡。200μg/ml和400μg/ml浓度茶多酚处理均可以降低黑素细胞的凋亡率。结论白癜风皮损边缘组织来源的CD8+T细胞对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茶多酚对抗CD8+T细胞杀伤黑素细胞,从而对黑素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欧阳杰吴纪龙周妙妮付丽芳许爱娥
关键词:白癜风黑素细胞茶多酚
白介素-6/gp130信号通路在白癜风T细胞免疫中的作用
2013年
细胞因子通过对T细胞的分化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IL-6-开始被认为具有B细胞生长因子的特点诱导抗体的产生,最近研究表明,IL-6在T细胞免疫中产生重要的作用,IL-6通过膜结合IL-6受体或可溶性IL-6受体结合gp130形成复合体进行信号转导产生作用,可以阻止T细胞凋亡、诱导Th细胞的活化、调节Treg和,Th17细胞之间的平衡,且T细胞在白癜风中发挥重要作用,黑素细胞自身抗原的存在使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以通过细胞毒性作用持续性杀伤黑素细胞,导致黑素细胞的毁坏和凋亡,从而引起白癜风。
汤慧娟许爱娥周妙妮
关键词:白癜风免疫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6
白癜风患者白介素-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的检测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 探讨白介素-17(IL-17)和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白癜风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20例白癜风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IL-17和TGF-β水平。分析两种因子与白癜风患者性别、病期、病程、白斑面积、家族史的关系。 结果 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患者(P值均 〈 0.05),随着白癜风患者白斑面积增大,IL-17水平逐渐升高(χ2 = 12.656,P 〈 0.05);而进展期白癜风患者血清TGF-β水平也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白癜风患者血清IL-17和TGF-β水平与病情有一定关系,两者可能在白癜风发病中发挥作用。
卢娜许爱娥周妙妮宋秀祖
关键词:白癜风IL-17TGF-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