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06035020)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4
相关作者:程先富王世航赵明松谢勇朱华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分形
  • 2篇土壤颗粒
  • 2篇维数
  • 2篇环境因子
  • 2篇基于GIS
  • 2篇分形维数
  • 2篇GIS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质公园
  • 1篇地质遗迹
  • 1篇信息系统
  • 1篇土壤肥力
  • 1篇土壤肥力质量
  • 1篇土壤信息
  • 1篇土壤信息系统
  • 1篇农田
  • 1篇农田土壤
  • 1篇景观

机构

  • 6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程先富
  • 4篇王世航
  • 3篇赵明松
  • 3篇朱华
  • 3篇谢勇
  • 2篇史学正
  • 1篇王洪杰
  • 1篇郝李霞

传媒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安徽省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问题及对策探讨被引量:4
2007年
安徽省地质资源丰富,地质遗迹众多,2002年至今共有7处地质遗迹被评定为国家地质公园。简要介绍了地质公园建设的意义以及安徽省7处国家地质公园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安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王世航朱华程先富
关键词:地质遗迹国家地质公园
农田土壤肥力质量演化及其与景观特征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GPS定位采集样品,标准方法的土壤化验,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揭示农田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化特征,分析景观特征对土壤肥力质量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潴育型水稻土的肥力质量指数最高,侧渗型水稻土肥力质量指数最低。20年来,研究区域农田土壤肥力质量指数有84.4%的面积是上升的,指数升幅主要在0~0.2之间,面积为498km2,占总面积的73.2%;研究区只有15.6%的面积是下降的,其中以降幅在0~0.2之间的面积最大,为73km2,占总面积的10.7%。从空间分布上看,研究区中部、西南和北部的农田土壤肥力质量较高,而东南和北部的部分地区较低。景观特征对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化有很大影响,20年来土壤肥力质量上升的,主要分布在千枚岩、花岗岩和红砂岩发育的土壤中,土壤类型为潴育型水稻土,海拔在800m以下。
程先富郝李霞史学正朱华
关键词:土壤肥力质量GIS景观特征
基于GIS的安徽省土壤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是土壤空间分布的重要指数。通过建立安徽省土壤的空间数据库,运用分形理论,获得安徽省土壤类型周长与面积的关系,进而计算出各类土属在空间上的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大小,得出如下结论:①安徽省土壤图斑的周长与面积之间存在双对数函数关系,相关性系数大部分在0.9以上,证明了安徽省土壤空间分形的客观存在。②安徽省各类土壤空间分维数大小在1.1375—1.9948之间,平均值为1.6138,最大的是泥质岩砾质土,最小的是脱青湖泥田。分维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总的趋势是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变大。③各种土属的稳定性指数在1.0252—0.0124之间,平均值约为0.2324,最大的是湿潮土,最小的是砂礓黄土。
谢勇王世航程先富
关键词:分形土壤
兴国县红壤颗粒分形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6
2007年
以土壤颗粒组成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分析了红壤丘陵山区林地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84个耕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D为2.568~2.828,其中紫色土2.722,红壤2.700,棕红壤2.693,黄红壤2.670,黄壤2.713。D随土壤质地的变细而增大。从空间分布上看,研究区域的西部和东南部D值较大,而西南部和北部D值较小,D在2.7~2.8的面积最大,为1171km^2,占总面积的47.0%,D在2.8以上的面积最小,为48km。,占总面积的1.9%。土壤分维数和坡向、海拔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坡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程先富赵明松史学正王洪杰
关键词:红壤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环境因子
基于GIS的安徽省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计算了安徽省表层(0-20 cm)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结合安徽省1∶50万土壤数据库,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1)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变化较大,从2.290 3-2.933 2,变幅达0.642 9;从空间分布上看,沿江江南和淮河以北地区分形维数较大,而江淮丘陵地区和大别山区分形维数相对较小。分形维数2.766 4-2.844 7之间的土壤,分布面积最大,达到65 349 km^2,占安徽省总面积的48.28%;(2)不同土壤类型下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差别较大。分形维数最大的土壤类型为石灰岩土,达到2.859 7;最小的为粗骨土,只有2.598 1。(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差别明显。分形维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草地〉耕地〉园地〉林地。(4)不同海拔下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显著不同。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分形维数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朱华程先富王世航谢勇赵明松
关键词: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环境因子GIS
安徽省土壤信息系统(AHSIS)的设计与开发被引量:8
2008年
土壤信息系统在国民经济和解决农业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建土壤信息系统(SIS)是近年来国内外土壤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之一。以安徽省为例,采用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计算机技术,并从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的功能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安徽省1:50万土壤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赵明松程先富王世航谢勇
关键词:土壤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