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1060)

作品数:7 被引量:139H指数:5
相关作者:邵明安付晓莉吕殿青刘春平王全九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湖南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容重
  • 2篇原状
  • 2篇原状土
  • 2篇土壤
  • 2篇吸力
  • 1篇导水率
  • 1篇压实
  • 1篇水分
  • 1篇水分运动
  • 1篇模型参数
  • 1篇饱和导水率
  • 1篇变参数
  • 1篇SOILS
  • 1篇ANALYT...
  • 1篇CORE
  • 1篇AN
  • 1篇I
  • 1篇FRONT
  • 1篇ADVANC...
  • 1篇SOLUTE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三门峡职业技...

作者

  • 6篇邵明安
  • 4篇付晓莉
  • 3篇吕殿青
  • 2篇刘春平
  • 1篇齐丽彬
  • 1篇王全九
  • 1篇蔡松柏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土壤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Pedosp...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改进的土壤压实模型及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土壤压实现象普遍存在于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的压实效应不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良的影响,还可能增加地表径流的产生,从而加快地表水的污染。为了更好地研究压实土壤中的水分、溶质运移以及压实效应对农业生产及生态与环境的影响,该文在原有土壤压实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两参数改进模型,并以4种原状土壤为例,用离心机法对改进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土壤的压实过程,且拟合效果好于L模型;虽然改进模型的物理意义和模型精度与Assouline的三参数模型相当,但是参数少、形式简单是改进模型的优势。同时,改进模型的提出对研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过程中的容重变化特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付晓莉邵明安
关键词:压实原状土
土壤持水特征测定中质量含水量、吸力和容重三者间定量关系I.填装土壤被引量:24
2007年
在试验过程中,通常采用一个土样进行连续试验来测定土壤的持水特征。此时,土样的有机质、黏粒矿物类型和阳离子交换量等性质基本保持不变,而土壤的容重在水力学和机械压力共同作用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们认为实测的土壤持水特征不再是土壤吸力和含水量相对应的一条曲线,而是由土壤质量含水量、吸力和容重三变量共同确定的一个曲面。本文在Brooks-Corey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描述土壤质量含水量、吸力和容重三变量关系的曲面模型,分析了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并采用离心机石蜡控容重法实测了四种质地填装土壤的三变量特征曲面。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持水特征是由土壤质量含水量、吸力和容重三变量共同确定的一个曲面这一假设是合理的;类似于Brooks-Corey模型的两种幂函数经验曲面模型能够合理地描述填装土壤的实测数据,决定系数均大于0.94;模型Ⅰ的拟合效果略好于模型Ⅱ,但模型Ⅱ包含两个物理意义明确的参数,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一研究将为校正容重变化对土壤水力学参数的影响提供新的途径。
邵明安吕殿青付晓莉王全九刘春平
一维变参数溶质运移模型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研究地下水中溶质的迁移规律可以为地下水环境质量预报、控制和管理服务。首次采用数值方法探讨与位置坐标相关的溶质运移参数模型,采用即时时间域显式差分法格式双精度Fortran语言编程计算了变溶质运移参数模型的一维溶质运移问题,并进行了算法可靠性验证;然后对本文首次提出的3种与位置坐标相关的变溶质运移参数模型进行了参数分析,获得了这3种模型的初步认识。还将时间域显式差分方程计算结果与解析解和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对比分析,说明算法可靠,显式法列式简单,更适于复杂模型计算。本文提出的算法和处理技巧可以应用到许多与地质相关的溶质运移问题的研究,通过建立不同模式的溶质运移参数模型,从而实现复杂条件下溶质运移过程的预测和模拟。
蔡松柏邵明安齐丽彬
土壤持水特征测定中质量含水量、吸力和容重三者间定量关系 Ⅱ.原状土壤被引量:18
2008年
用离心机法测定了四种原状土壤不同容重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实测点,从实验上获得了四种原状土壤的质量含水量、吸力和容重三者间定量关系曲面。分析了土壤的扰动性对土壤三变量关系曲面的影响,并以实测数据为基础,进一步对我们提出的一种模型进行验证,比较该模型对填装土壤和原状土壤三变量曲面的拟合情况。结果表明:土壤的扰动性使实测的土壤三变量曲面发生较大的变化。填装土和原状土的初始容重差别越大,土壤的扰动性对土壤三变量曲面的影响就越大。两处理模型参数的差异大小能很好地反映土壤扰动性对三变量关系曲面的影响。原状土壤的三变量曲面实验研究和探索有益于将变容重土壤水动力学研究拓展到田间土壤,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付晓莉邵明安吕殿青
容重对土壤饱和水分运动参数的影响被引量:88
2006年
通过石蜡固定容重方法测定了4种土壤不同容重下的饱和重量含水量与饱和导水率,分析了容重对这两个土壤饱和水分运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重量含水量随容重的增加而减小,与容重成反比关系,饱和导水率随着容重的增加呈现幂函数形式递减。这些结果将为构建变容重土壤水分运动创新性理论体系提供适当的定量关系,有利于实现土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吕殿青邵明安刘春平
关键词:容重饱和导水率
SWCC测定过程产生的容重变化对SWCC参数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SWCC)测定过程本身会引起很大的容重变化。随着容重的增大,土壤的持水特性也发生改变。为了明确这种容重变化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本研究以4种原状土壤为例,用离心机法测定了不同定容重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了容重变化对Brooks-Corey和van Genuchten模型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的容重越大,相同吸力下所对应的有效饱和度就越大,水分特征曲线就越平缓。4种土壤的参数A和α均随容重的增大而减小,可用幂函数表示。黑垆土和土娄土的λ、n随容重的增加而增大,可用线性函数描述,有别于黄绵土和红壤。从总体上看,无论扰动与否,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过程引起的容重变化对粉质粘壤土和粉质粘土的影响情况一致。与van Genuchten模型相比,Brooks-Corey模型参数与容重具有更强的关系性。本研究有益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过程中容重影响因素的修正。
付晓莉邵明安
关键词:原状土模型参数
An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Advance of Solute Front in Soils被引量:5
2004年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solute transport in a semi-infinite soil columnor in a field soil profile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boundary-layer method, an analytical solution ispresented for the advance of a solute front with time. The traditional convection-dispersionequation (CDE) subjected to two boundary conditions: 1) at the soil surface (or inlet boundary) and2) at the solute front, was solved using a Laplace transformation. A comparison of residentconcentrations using a boundary-layer method and an exact solution (in a semi-infinite-domain)showed that both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in the range between the two boundaries. This led to anew method for estimating solute transport parameters in soils, requiring only observation ofadvance of the solute front with time. This may be corroborated visually using a tracer solutionwith marking-dye or measured utilizing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TDR). This method is applicable toboth laboratory soil columns and field soils. Thus, it could be a step forward for modeling solutetransport in field soils and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port processes in soils.
LIUChun-PingSHAOMing-AnLUDian-QingXIAWei-ShengCAISong-Bai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