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625006)

作品数:4 被引量:68H指数:4
相关作者:袁训来周传明曹瑞骥王丹王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西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动物
  • 2篇动物化
  • 2篇动物化石
  • 2篇陡山沱组
  • 2篇化石
  • 1篇叠层石
  • 1篇多细胞
  • 1篇多细胞生物
  • 1篇元古代
  • 1篇元古宙
  • 1篇生物群
  • 1篇碳同位素
  • 1篇同位素
  • 1篇滹沱群
  • 1篇微生物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生物
  • 1篇新窗口
  • 1篇蓝菌
  • 1篇古元古代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5篇袁训来
  • 2篇周传明
  • 1篇肖书海
  • 1篇关成国
  • 1篇陈哲
  • 1篇曹瑞骥
  • 1篇王丹
  • 1篇孔凡凡
  • 1篇华洪
  • 1篇万斌
  • 1篇王伟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古生物学报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古元古代冰期事件:山西五台地区滹沱群的碳同位素证据被引量:6
2011年
古元古代全球性冰期(~2.3Ga)可能是地质历史时期发育最早的雪球事件.华北地区广泛出露古元古代轻微变质沉积岩,但缺乏古元古代冰期事件的沉积学证据.研究了山西五台地区古元古代滹沱群(2.5~2.2Ga)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δ13C值在垂向地层序列中的变化有明显的规律性:豆村亚群大石岭组碳同位素高正值(δ13Ccarb值3.2‰~1.0‰);东冶亚群纹山组-大关洞组中部碳同位素值的降低(δ13Ccarb值2.0‰~-1.2‰),伴随着叠层石从繁盛到衰落的过程;至大关洞组上部及其与槐荫村组界线附近碳同位素发生显著负漂移(δ13Ccarb值1.4‰~-3.3‰),该段地层叠层石不发育;在其之上的北大兴组-天蓬垴组碳同位素比值逐渐恢复到零值附近(δ13Ccarb-1.2‰~1.4‰),叠层石迅速繁盛.在东冶亚群建安村组-大关洞组中部出现的碳同位素负漂移可能是古元古代全球性冰期事件在我国华北地区的响应,反映古元古代全球古气候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孔凡凡袁训来周传明
关键词:冰期碳同位素滹沱群古元古代
蓝田生物群:一个认识多细胞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新窗口被引量:7
2012年
蓝田生物群位于安徽省休宁县蓝田镇,保存在埃迪卡拉纪早期蓝田组的黑色页岩中,是已知最古老的复杂宏体生物群,既包含了扇状、丛状生长的海藻,也有具触手和类似肠道特征、形态可与现代腔肠动物相比较的后生动物.这一特殊埋藏的生物群为多细胞生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带来了新的启示:微体真核生物在新元古代大冰期结束后迅速演化出宏体形态,它们底栖固着生活在较深水的安静环境中.也许,早期多细胞生物形态复杂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有性繁殖方式和世代交替现象的出现紧密相关.该时期海洋水体复杂多变的氧化-还原条件,很可能是蓝田生物群繁盛和特殊埋藏的重要原因.
袁训来陈哲肖书海万斌关成国王伟周传明华洪
关键词:埃迪卡拉纪多细胞生物
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的动物
20年来,在中国南方新元古代陡山沱期地层中发现了多个特殊埋藏的化石库,它们是认识寒武纪和埃迪卡拉动物辐射前夕生物演化的重要窗口。可靠的化石证据显示,多细胞藻类和大型带刺疑源类在该时期发生了辐射。多种类型的动物胚胎和动物化...
袁训来王丹肖书海
关键词:动物化石陡山沱组
文献传递
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的动物被引量:10
2009年
20年来,在中国南方新元古代陡山沱期地层中发现了多个特殊埋藏的化石库,它们是认识寒武纪和埃迪卡拉动物辐射前夕生物演化的重要窗口。可靠的化石证据显示,多细胞藻类和大型带刺疑源类在该时期发生了辐射。多种类型的动物胚胎和动物化石也在陡山沱组的地层中相继报道,但迄今为止,早于埃迪卡拉动物群的可靠动物化石证据非常少,一些动物化石的亲缘关系解释也值得商榷。瓮安磷块岩中的震旦圆圆茎是较为可靠的腔肠动物化石;庙河页岩中的环纹杯状管是动物栖居管的可能性较大,但管栖动物的属性无法确定;如果以寒武纪地层中产出的的海绵骨针作为参考标准,在庙河页岩中产出的宏体海绵化石和贵州磷块岩中的微体海绵化石的可靠性都要受到质疑;从有限的形态结构上分析,小型原锥虫与藻类原植体很难进行区分;由于标本数量的限制、成岩作用的影响,以及二维图像恢复成三维结构遇到的困难,磷块岩切片中的小春虫和水螅类化石的可靠性还有待于更多的证据来支持;在湖北三峡地区和贵州江口陡山沱组上部页岩中发现的八臂仙母虫化石是典型的埃迪卡拉型化石。磷块岩和硅质岩中产出的动物胚胎化石是研究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重要材料,根据卵囊壳的特征可以归入两个属。目前为止,在陡山沱组的岩石中还没有找到与这些胚胎化石相对应的成体动物化石,这是对动物胚胎化石进行深入研究遇到的"鸿沟"。
袁训来王丹肖书海
关键词:陡山沱组动物化石
中国叠层石研究进展被引量:45
2009年
叠层石学科是在迂回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经中国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家的共同努力,我国叠层石研究取得多项成就,主要有:建立了华北元古宙叠层石组合序列;对某些新元古代叠层石的微生物组分和微生物席特征进行了初步揭示;从理论上对矿化叠层石的成因提出了解释;提出假裸枝叠层石科(Pseudogymnosolenaceae)可作为中元古代地层对比的重要标志;利用雾迷山组的叠层石标本开展了古生物钟研究的尝试以及探明新元古代一种特殊的叠层石微构造可能具等时性。
曹瑞骥袁训来
关键词:叠层石蓝菌元古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