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225)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彭屹杨啸林李心雅张正国王志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自主神经
  • 2篇HRV
  • 1篇导联
  • 1篇电图
  • 1篇动态心电图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率
  • 1篇心率变异
  • 1篇心率变异性
  • 1篇心脏
  • 1篇心脏自主神经
  • 1篇正常人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适应性
  • 1篇年龄
  • 1篇全心
  • 1篇自主神经系统
  • 1篇空间分辨率

机构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4篇彭屹
  • 2篇李心雅
  • 2篇杨啸林
  • 1篇朱逸
  • 1篇王志刚
  • 1篇张正国
  • 1篇胡小刚
  • 1篇许亮

传媒

  • 4篇中国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全心电生理建模及体表电位标测图的仿真被引量:2
2011年
虚拟心脏建模是连接心脏宏观和微观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利用微型计算机和可视人断层数据,通过图像增强、组织分割和三维重建,建立了分辨率为0.5 mm×0.5 mm×0.5 mm的心脏结构和胸前表面几何模型;以单细胞动作电位仿真为基础,使用改进的规则型算法,基于惠更斯原理的各向同性和各相异性波面型算法,分别完成了特殊传导系统、心房和心室电活动的仿真,时间精度可达1 ms;结合双域模型理论,使用偶极子等效心脏的电活动,同时结合躯体模型,完成了心脏电活动到体表心电的映射,进行正常和异常情况下体表电位标测图(BSPM)及12导联心电图的仿真。通过此模型得到的由窦房结起搏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满足正常心电的诊断标准,证明了模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进一步探讨传导和起搏异常的体表心电建立基础。
李心雅许亮杨啸林彭屹
关键词:仿真
QT间期对RR间期变化的响应及HRV与QTV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体表心电图作为无创和连续的监测手段,在心脏安全评测方面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位置。心电图中的间期时间序列包含着重要信息,其中以反映心动周期的RR间期序列,以及以QT间期为代表的反映心室复极化时程的间期序列,在临床上最为基础,相关的研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文中从应用基础研究的角度,就QT间期对于RR间期变化的响应,以及心率变异性(HRV)和QT间期变异性(QTV)关联性分析,分别介绍了其分析方法和研究进展,并且展望了可能的应用前景。
朱逸杨啸林彭屹
关键词:QT间期RR间期适应性心脏自主神经
体表电位标测图进行心室异位起搏点定位之分辨率及导联密度影响的仿真研究
2016年
基于自行构建的全心脏电生理模型,利用体表电位标测图(BSPM),进行心室异位起搏点定位之分辨率以及导联密度影响的仿真研究。在蒲肯野纤维网中选择24个心室异位起搏点,二维横向范围内(12.5 mm×16 mm)选取18个异位起搏点,在长度为7.5 mm的纵向区域选取6个异位起搏点。计算每个异位起搏点存在时的QRS等积分标测图(BSPMQRS),并分别在横向和纵向区域内,就每一个异位起搏点与其它配对点之间BSPMQRS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当相关系数小于0.95,则认为两点可区分。在体表导联密度对BSPM影响的探讨中,均匀抽取导联的同时保证剩余的导联依然可以覆盖整个胸廓。采用统计反演推算方法,根据较少导联上的数值反推整体导联的信息,并通过实际值和估算值的相关系数,以判断较小的导联密度是否有体现全局信息的能力。结果显示,心室异位起搏点定位的横向分辨率为(2.80±0.62)mm,纵向分辨率为(3.25±0.39)mm。导联数目从252分别减少到132,72和36时,得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0.050,0.946±0.060和0.852±0.080,心室异位起搏点定位分辨率也随相关系数的减小而降低。可根据应用目的在导联密度和相关系数间作出平衡。
胡小刚李心雅彭屹
关键词:空间分辨率
正常人短时心率变异性指标在长时序列中的分布特性及其年龄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无创的心率变异性(HRV)检测所反映的自主神经状态可受生理、病理和心理等因素影响。提出研究短时HRV分析指标在长时序列中的分布特性,并探讨在正常人中随年龄可能发生的变化。将THEW中Normal子数据库中年龄大于18岁的Holter数据(n=177)分为5个年龄组(18≤y≤25,n=35;2555,n=23)。利用5 min的滑动窗口、2.5 min的步长,计算每个滑动窗的RR间期均值(MRRI)、LF/HF和短时分形尺度指数(α1),然后基于长时序列,分别计算MRRI和LF/HF,以及MRRI和α1这两种配对的Spearman相关系数,并在各组内统计相关性良好人数的百分占比。然后,以具有正常作息时间和数据长度为筛选标准,从177名正常人中筛选出93名250.05)),但在其他时段这些参数则可能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可穿戴技术的发展,长时心率序列(RR间期序列)的可获得性大幅度提高,该研究结果对于拓展长时序列的HRV分析方法可提供新的思路。
潘越王志刚张正国彭屹
关键词:自主神经系统动态心电图年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