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5-2-2)

作品数:4 被引量:57H指数:3
相关作者:黄夕洋蒋水元李锋戴俊韦荣昌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桂林亦元生现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多倍体
  • 1篇选育
  • 1篇芽分化
  • 1篇三倍体
  • 1篇内源
  • 1篇内源激素
  • 1篇无籽
  • 1篇花芽
  • 1篇花芽分化
  • 1篇花芽分化过程
  • 1篇二倍体
  • 1篇倍体
  • 1篇倍性
  • 1篇PCR
  • 1篇PCR-RF...
  • 1篇RFLP
  • 1篇不同倍性

机构

  • 4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桂林亦元生现...
  • 2篇广西大学
  • 1篇广西科学院

作者

  • 4篇蒋水元
  • 4篇黄夕洋
  • 3篇李锋
  • 2篇韦荣昌
  • 2篇戴俊
  • 1篇李虹
  • 1篇覃喜军
  • 1篇李志刚
  • 1篇李典鹏
  • 1篇梁萍

传媒

  • 3篇广西植物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罗汉果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被引量:34
2010年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在花芽分化期对罗汉果雌株二级蔓上的腋芽(花芽)进行了植物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罗汉果花芽分化进程中,低水平的IAA、GA3和高水平的ABA、ZR可能促进花芽分化;在激素平衡中,ABA/GA3和ZR/GA3比值的变化起主要的影响作用,高比值的ABA/GA3和ZR/GA3可能有利于罗汉果花芽分化。
覃喜军黄夕洋蒋水元李虹戴俊韦荣昌李锋
关键词:花芽分化内源激素
不同倍性罗汉果果实的生长与甙类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对不同倍性罗汉果果实的生长动态、甙类含量动态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多倍体与二倍体果实的生长和甙类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果实的生长动态均可分为3个时期:迅速生长期(1~20 d)、缓慢生长期(20~30 d)、停止生长期(30~90 d),80 d时果实的形态达到最大值,4x>2x>3x,多倍体表现出巨大性。而甙类含量的动态随日龄的增长均表现为:苦味的甙ⅡE转化为甙Ⅲ,两者依次出现和消失;最终都转化为高甜度的甙Ⅴ,即成熟罗汉果以甙Ⅴ为主;80 d时甙Ⅴ的含量达到最大,4x>3x>2x:多倍体的甜甙含量显著提高,特别是三倍体还具有无籽的特性。
黄夕洋梁萍李锋李典鹏蒋向军蒋水元蒋剑刚
关键词:多倍体二倍体
多倍体罗汉果PCR-RFLP参数的优化与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以多倍体罗汉果DNA为材料,采用L16(4~5)正交组合试验和单因素梯度试验,研究Mg^(2+)、dNTP、引物、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浓度和退火温度、循环次数等对PCR扩增结果以及内切酶量、酶切时间对酶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倍体罗汉果RFLP最优PCR反应体系和扩增参数为:在25μL扩增反应体系中,10×Buffer 2.5μL,MgCl_2 1.5 mmol/L,dNTP 0.2 mmol/L,引物0.1μmol/L,Taq DNA聚合酶2.0 U,模板DNA 60 ng;退火温度为56℃,循环次数为35次。酶切反应体系:内切酶10×Buffer 2.0μL,内切酶5.0U,PCR产物15μL,超纯水补至20μL;酶切时间2 h。
韦荣昌李锋黄夕洋蒋水元蒋向军戴俊李志刚
无籽罗汉果选育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采用多倍体诱导、不同倍性配子杂交和组织培养等技术方法,培育出三倍体无籽罗汉果新种质类型。通过与当前罗汉果主要品种的对比栽培实验和观测,表明无籽罗汉果优良株系花、叶等器官形体较大,植株长势健旺,现蕾开花较早,果实无籽或极少籽,甜苷Ⅴ含量比其母本提高36.28%。其生物学性状的变化,尤其是甜甙含量的提高和抗性的增强,表现出了重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就无籽罗汉果的生育周期、形态特征、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果实品质进行初步报道。
蒋水元蒋向军覃吉胜黄夕洋刘凤英
关键词:三倍体无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