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11050)

作品数:10 被引量:74H指数:6
相关作者:郭旭东焦俊党李燕谢汀邓欧平更多>>
相关机构: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河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土地利用
  • 2篇生态
  • 2篇土地生态
  • 2篇土壤
  • 1篇稻麦
  • 1篇稻麦轮作
  • 1篇养分
  • 1篇宇通客车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监测
  • 1篇土地集约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篇土地利用现状
  • 1篇土地生态学
  • 1篇土地资源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 1篇土壤酶活性
  • 1篇土壤养分

机构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土地勘测...
  • 2篇国土资源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北京市国土资...

作者

  • 2篇郭旭东
  • 2篇焦俊党
  • 1篇邓良基
  • 1篇郝成元
  • 1篇谢俊奇
  • 1篇兖津宇
  • 1篇邓欧平
  • 1篇邱扬
  • 1篇李保莲
  • 1篇康文慧
  • 1篇谢汀
  • 1篇李燕
  • 1篇李双成
  • 1篇张武文
  • 1篇许传阳

传媒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国土资源情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内蒙古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评述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以2015年底自治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内蒙古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土地利用程度,归纳自治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特点及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并针对这些问题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姚喜军吴全靳晓雯于艳华李冰姿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可持续利用
土地生态学发展历程及中国土地生态学发展建议被引量:13
2015年
研究目的:梳理总结国内外土地生态学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文献总结法。研究结果:国际土地生态学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世纪后期的土地生态学的萌芽时期,二是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以土地类型研究为标志的早期发展时期,三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以土地生态评价研究为标志的土地生态学近期发展。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蕴含着丰富的"土地生态"思想,中国现代土地生态学的早期研究集中在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方面,以后逐渐向土地生态评价方向发展。系统开始土地生态学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伴随着国际生态风险与生态安全评价、土地生态承载能力评价、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等研究逐渐发展起来。研究结论:从国土资源管理的角度,提出推进中国土地生态学发展要树立土地"能力提升"和"功能发挥"的观点,发展土地生态评价技术方法体系,推进全国土地生态监测网络建设。
郭旭东谢俊奇李双成邱扬
关键词:土地生态国土资源管理
内蒙古达拉特旗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以达拉特旗中部树林召镇、展旦召苏木4种利用类型区的36个土壤剖面,108个样品的分析化验结果为依据,采用逐项对比法研究了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蒙古达拉特旗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在垂直方向上,除土壤全量钾及水分含量外(p>0.05),其它元素在每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土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该研究区内传统农业区土壤养分保持能力最好,是比较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
康文慧徐进才张武文灵灵诺敏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
稻麦轮作下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2
2013年
在成都平原区研究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旨在阐明稻麦轮作下不同还田模式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并探索成都平原最佳还田模式,为种植业废弃物的农业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为期1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中,按照秸秆直接还田、食用菌生产转化后菌渣还田两种主要模式、设置秸秆全量还田(100%SR)、菌渣低量还田(50%FR)、菌渣全量还田(100%FR)、菌渣高量还田(250%FR)和常规化肥(对照为CF)五种施肥处理,并按生育期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成都平原稻麦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和菌渣还田均能够提高土壤酶活性,且表现为高量菌渣还田优于低量菌渣还田,全量菌渣还田优于全量秸秆还田;从作物整个生育期来看,土壤脱氢酶、脲酶、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土壤脱氢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成熟期低于生长初期,脲酶和蔗糖酶则相反。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脱氢酶、脲酶、蔗糖酶和中性磷酸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较好,能够反映当季土壤的肥力状况,是评价土壤管理的良好指标。
邓欧平谢汀李燕邓良基
关键词:成都平原稻麦轮作秸秆还田土壤酶活性
基于核心企业的网络分层探究——以郑州宇通客车为例
2014年
以宇通公司为例,研究了核心企业网络分层问题,发现:核心企业网络存在分层,即生产网络、资源网络与社会网络,并对企业与区域发展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空间结构。核心企业网络分层演化呈现一定规律,在企业成长初期,网络分层较弱,社会网络的支配力量较强;随着企业的发展,核心企业网络层次性明显,生产网络与资源网络的作用逐渐上升,社会网络的作用逐渐下降,生产网络的作用上升较快并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在企业平稳增长阶段,随着企业技术与战略的完善,企业发展逐步成熟,核心企业网络分层更显著,资源网络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基于核心企业分层的研究视角,揭示了层次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规律,同时也证实分层网络是实现企业扩张与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李丽娟樊林京焦俊党
关键词:企业网络宇通客车
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正在从数量管控向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方向发展。为了配合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建设、获取关键科学现象和科学数据,提出建立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可分为9部分监测内容,即土地利用变化、土壤属性、作物长势、土壤污染和盐渍化、土地利用集约度、农用地流转、土地生态状况、基于地块的土地质量调查和土地退化监测,合计35个指标。指标体系结构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指标、数据来源与监测方法、监测尺度(区域、地块和样点)和监测周期。该指标体系能够配合国土资源部开展野外科研基地建设,满足基地开展长期综合监测和数据管理的需要。下一步需要从体现区域差异性和行业特色的角度进一步完善指标,并发展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综合评价技术方法。
郭旭东
关键词:土地资源
区域协调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框架:以五大区域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在我国条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环境管理体制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是解决跨区域环境冲突难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基于环境管理政策、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技术政策构成的现行环境政策体系框架,以五大区域为研究主体,七项对策构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在管理政策方面,建议设立多部门多行业参与的跨区域环境保护协调委员会和构建责权明晰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以节能减排和绿色GDP完善行政人员政绩考核体系,强化环境管理法规建设以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在经济政策方面,主要任务是完善资源环境配置机制以优化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在技术政策方面,以生态型替代生态破坏型的产业置换机制和制定区域性产业准入与退出机制为主。
许传阳郝成元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研究——以河南省新郑市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RS和GIS平台,综合运用遥感影像、统计报表及抽样调查数据,研究粮食主产区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安全状况。模型分析表明,在当前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近6年来河南省新郑市高景观生态功能性用地内部转移加剧、单一功能基础设施用地增加明显,达82.89%,高通道、高增长区域结构演变相对剧烈,平均幅度超过5.56%,整体呈现"Y"型支撑、外围交错散布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相对应,土地利用结构变动引致土地生态安全性降低,且表现出各区域同向退化、整体均衡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城镇化速度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动呈正相关,切实影响生态环境,贡献率超过45%,远大于工业化及其他因素,而指向性土地制度因素对生态安全影响较小。
李保莲兖津宇焦俊党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粮食主产区
新郑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是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必然要求。该研究从用地强度状况、用地结构布局状况、土地利用效率状况、可持续增长能力和用地效益等5个方面构建了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价模型。选取了新郑市9个自然村进行了基于自然村层面的实证研究,按照综合分值的高低将集约度分为3级,从整体看新郑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有待提高。
闫艳伟李丽娟冀楠
关键词:农村建设用地土地集约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