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IA120274)
- 作品数:12 被引量:62H指数:5
- 相关作者:江颖黄霖邓玲芳宛小燕何苗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学分银行功能及建构的调查与实证分析——以四川省的调查为依据被引量:5
- 2015年
- 学分银行功能及建构的调研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人群认可"开展学习成果认证"和"在学分银行中获取学分",对正规和非正规学习成果获得认证期望度高;"认证学分"、"登注学分"和"存储学分"被认为是学分银行最重要的功能;在"借贷学分"和"实现借贷学分功能"的看法上,认为应该"依托社会诚信体系建立个人学习信用评价等级制度"实施;在国家层面统一设立学分银行和颁发学分的期望度最高,但认为应注意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结合;学分银行服务机构的地点应该满足大众随时存取的需求;学分银行的功能应该多元化;对学分银行中的学分可兑换成学历文凭证书、学位证书、资格证书等需求最强烈;认为最适合互通学分的是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和职业院校与成人院校之间。
- 江颖黄霖
- 关键词:学分银行学分学习成果认证
- 我国学习成果认证及转换研究关键词可视化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学习成果认证及转换的研究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但对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十分稀少。利用Bicomb和SPSS软件对学习成果认证及转换研究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建立共现矩阵,计算因子累计方差解释贡献率,并绘制学习成果认证及转换高频关键词的聚类结果树状图和多维尺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结果发现,学习成果认证及转换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四大领域:学习成果认证及转换的涵盖范围和宏观运行机制研究;学习成果认证及转换的比较研究;学习成果认证及转换的沟通研究;学习成果认证及转换的建构研究。通过热点知识图谱的分析,发现部分研究之间存在空白,尚有可待发掘的空间;一些研究处在较为边缘的位置,重要度不够。未来的相关研究应从宏观视野转向微观视角,不断拓展主题,深入挖掘和提高影响力水平。
- 江颖宛小燕
- 关键词:知识图谱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 2016年南京“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和学分银行系统学术论坛”综述被引量:4
- 2017年
- 2016年11月,"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和学分银行系统学术论坛"在江苏南京举行。论坛主题报告主要对当前学分银行和资格框架的构建与发展进程作了详细的阐释与解读,包含三个方面:资格框架与学分银行建设战略规划与立法保障、资格框架与学分银行运行机制建设进程、资格框架与学分银行电子化信息平台构建。本次会议对我国当前学分银行建设的启示是:由政府来主导和牵引;立法先行;科学设计资格框架与学分互认与转换的标准;合作共建;建立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融入新兴技术和加强需求分析;分步实施、逐步推行。
- 江颖何苗谭明杰
- 关键词:资格框架学分银行
- 学分银行中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体系的设计被引量:7
- 2017年
- 在学分银行运行中,优质的服务模式可以使学分银行变得高效并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建立规范的认证服务体系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学分银行的认证服务不仅具备服务的一般特点,还体现出无形性、同步性、异质性和易逝性的特征。根据国内外学分银行认证服务模式体现出的几种类型,研究认为我国的学分银行在"政府主导—机构实施"的现实条件下,可以借鉴国外学分银行的联盟、行业协作、地区政府配合等服务方式来运行。据此,提出的路径和设计的机制是:我国的学习成果认证服务组织可以采用国家和地方分级管理和服务的体系;服务流程是结合服务模式,向学习成果认证申请者提供服务的整个过程,以及完成这个过程所需要素的组合方式;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质量;建立"以认证申请者为中心"导向的服务文化。
- 江颖黄霖
- 关键词: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
- 资格框架对劳动者职业生涯发展的心理引领和激励——兼论对我国资格框架的构想被引量:4
- 2015年
- 资格框架沟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也是整个社会职业能力平均水平的衡量基准,也可以保证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地向上攀升,开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途径。通过经典的心理学理论解释,发现资格框架对于劳动者的心理的激励作用非常明显,同时对于劳动者职业生涯的发展水平和方向也起到引领作用。但是,我国目前资格框架的建设仍然十分落后,文章结合国际运行模式和国情,通过学习等级、学习成果类型及评价标准对我国的国家资格框架作出粗略构想。
- 江颖黄霖
- 关键词:资格框架职业生涯发展
- 美国社区学院学分转换制度对学分银行学分认证设计的启示被引量:9
- 2015年
- 美国社区学院学分转换制度是高中教育与四年制本科教育或与其他教育类型之间的沟通桥梁。它几经变迁,使学习者获得的学分能从社区学院转向四年制大学,从职业教育转向普通学术教育、远程教育、成人教育或非学历教育。它具有以下特点:政策支持、互签协议、课程编码、转换限定和多领域兑换,降低了大学的入学门槛,为每个美国公民开启机会之门,使许多弱势阶层的人能够接受各种类型高等教育。我国的学分银行学分认证与学分转换制度有相似之处,可以从中得到借鉴,进行学分银行的学分认证设计,包括:1.建立国家层面的政策和法规;2.建立学分银行认证联盟,签订合作协议;3.制定标准化的学分银行课程体系;4.确保学分互认的质量水准和含金量;5.明确学分互认的认证类型与范围。
- 邓玲芳江颖
- 关键词:学分转换学分银行
- 学分银行研究的多视角理论溯源被引量:5
- 2013年
- 学分银行是一种促进终身学习型社会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新制度或教育管理模式,它的产生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可以分别从近代的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领域找到背景渊源,这些依据为学分银行的存在和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每一种理论在学分银行的构建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多元智力理论是学分银行的起源基础;人本主义理论是存在心理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是构建策略;创新教育理论是持续保障;终身教育思想是发展愿景。
- 江颖
- 关键词:学分银行
- 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运行标准体系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突破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界限、跨越不同层级教育之间的边界、打破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之间的隔阂,成为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发展和学习者需求的重大问题。在学分银行的运行中,确立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的标准非常重要。研究认为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标准体系由一个系列构成,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别为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资格框架标准、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单元标准和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标准要素。
- 江颖黄霖
- 关键词:学分银行
- 我国学分银行的研究现状、焦点与展望——基于不同类型文献的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学分银行作为促进终身学习型社会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通过近10年的文献分析,发现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终身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关注的是地区、院校和机构(行业)层面;聚集于比较、理论、战略政策和实践视角,并分析学分银行性质、功能及其建设问题。有关学分银行建设研究方面,主要涉及组织架构、运行管理、课程标准制定与选择、认证内容、学分认证与转化、质量评估与保障和学分诚信等问题。实践探索方面,研究者主要以理论视角总结学分银行实践开展后的经验;新闻媒体则主要从用户视角报道学分银行为学习型社会发展和个人终身学习带来的利处。实践研究和反思研究将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同时,需加强对先前学习成果内容和认证标准的研究,加大对学分银行体制障碍和管理制度的研究,关注学分银行的学分通兑、互认和机构互通问题。
- 江颖
- 关键词:学分银行
- 学分银行研究三大元问题探讨被引量:11
- 2014年
- 学分银行是近年来比较热的讨论话题,但许多研究都只是从"怎么样"等应然角度对学分银行的建设进行研究,却极少对学分银行的"元"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展开探讨。通过逆向追问,作者试图对学分银行中"学习成果类型的分类"、"学分制与学分银行的关系"以及"学分维度"等逻辑起点问题展开研究:在学习成果类型分类中,可按认知方式、学习领域和教育层次原则进行划分;在学分制与学分银行的关系中,提出在内涵、体现的标准和面对的人群上的不同;在学分维度中,提出以时数维度、目标维度、等级维度和能力维度来测量学习成果。通过这些研究,以期为学分银行的现实建设提供可操作原则。
- 江颖
- 关键词:学分银行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