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1-004)

作品数:9 被引量:56H指数:5
相关作者:尹志刚孙凯马宝东刘坤张继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理学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降黏
  • 4篇降黏剂
  • 3篇动态光散射
  • 3篇原子力显微镜
  • 3篇破乳
  • 3篇光散射
  • 3篇稠油
  • 2篇黏度
  • 1篇弹性模量
  • 1篇缔合
  • 1篇亚铁离子
  • 1篇乳状液
  • 1篇乳状液稳定性
  • 1篇扫描电镜
  • 1篇疏水
  • 1篇疏水缔合
  • 1篇水溶
  • 1篇水溶性
  • 1篇四组分
  • 1篇铁离子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作者

  • 3篇孙凯
  • 3篇尹志刚
  • 2篇马宝东
  • 2篇张继超
  • 2篇刘坤
  • 2篇陈新德
  • 1篇曹绪龙
  • 1篇宗华
  • 1篇何冬月
  • 1篇丁玉娟
  • 1篇周敏
  • 1篇丁慧
  • 1篇徐辉

传媒

  • 4篇油田化学
  • 3篇石油学报(石...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应用化学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黏土稳定剂和稠油降黏剂对稠油乳状液破乳性能的影响
2016年
为研究三次采油过程中黏土稳定剂和稠油降黏剂对破乳的影响机理,采用界面膨胀流变仪考察了阳离子型黏土稳定剂NT-1A、阴离子和非离子复配型稠油降黏剂JN-1A对滨南原油及四组分破乳体系界面膜强度的影响,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NT-1A、JN-1A对沥青质聚集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中沥青质有较高的扩张模量;NT-1A通过静电吸引作用促进沥青质分子交联聚集体的形成,使聚集体粒径由489 nm增至665nm,导致界面膜强度增强,原油界面扩张模量由3.23 m N/m增至5.93 m N/m,脱水率由77.27%降至7.80%;JN-1A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能力较强,部分顶替原油中的活性组分,抑制沥青质分子在油水界面上的聚集,聚集体粒径由489 nm降至215 nm,导致界面膜强度降低,原油界面扩张模量由3.23 m N/m降至1.68 m N/m,脱水率由77.27%增至87.50%。NT-1A、JN-1A主要通过改变原油中的活性组分沥青质的交联强度,影响界面扩张模量,从而影响稠油乳状液的破乳效果。
李美蓉丁俐孙凯宗华尹志刚
关键词:降黏剂黏土稳定剂沥青质破乳
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的结构表征及其缔合作用被引量:10
2013年
研究了驱油用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的分子结构,并采用黏度、电导率、表面张力、荧光芘探针法测量了HAP溶液的临界缔合浓度(CAC),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和扫描电镜(SEM)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并分析HAP分子的缔合作用。结果表明,HAP为含有苯环且部分酰胺被取代的磺酸根阴离子疏水缔合型聚丙烯酰胺,不同方法测得的CAC为150~200mg/L。HAP溶液质量浓度为100mg/L时,粒径呈单峰状分布,无空间网络结构,表观黏度仅为21.67mPa.s;200mg/L时出现了分子间缔合,形成骨架较细的空间网络结构,粒径呈双峰状分布,聚合物黏度明显增大;500mg/L时分子间缔合增强,粒径分布双峰右移,形成骨架较粗的空间网络结构,聚合物黏度显著提高为105.5mPa.s。
李美蓉曲彩霞刘坤徐辉何冬月
关键词:疏水缔合
亚铁离子对驱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及其降黏机理被引量:11
2013年
采用NaOH沉淀法去除胜坨油田T28区污水含有的亚铁离子(Fe2+),使配制的聚合物溶液黏度增加,通过红外光谱仪(IR)、荧光光谱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Fe2+的降黏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NaOH沉淀法处理Fe2+含量为5.9 mg/L的污水,控制pH=9,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可由19.17 mPa·s提高到92.50 mPa·s。Fe2+使聚合物大分子发生断链,分子间的缔合作用减弱,破坏了分子链间形成的空间网络结构,导致溶液黏度显著降低;当用NaOH处理Fe2+后形成了Fe(OH)2沉淀而析出,同时使聚合物分子链间形成致密的空间网络结构。
黄漫李美蓉田兰兰黄银马宝东刘坤
关键词:亚铁离子黏度
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增黏措施与机理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分析胜利油田埕东污水造成配制聚合物溶液黏度降低的主要因素,研制提高污水配聚增黏的处理配方体系。经处理后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初始黏度由12.0 m Pa·s提高到32.0 m Pa·s,增黏率达到167%;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动态光散射(DLS)对聚合物溶液微观形貌及聚集体粒径观察,分析配方的增黏机理:一方面,氢氧化钠沉淀Fe2+,消除了Fe2+对聚合物聚集体的破坏作用;AFM和DLS显示聚合物溶液聚集体粒径由80.5 nm增加到159.9 nm。另一方面,离子屏蔽剂可屏蔽Ca2+、Mg2+从而减弱了Ca2+、Mg2+对聚合物分子链的卷曲作用;AFM和DLS显示屏蔽剂使聚合物溶液聚集体的粒径由160.1 nm增大到208.5 nm。
丁玉娟张继超马宝东周敏黄漫李美蓉郝清滟
关键词:污水黏度原子力显微镜动态光散射
稠油降黏剂与树形大分子破乳剂的界面相互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利用界面膨胀流变仪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2种稠油降黏剂OP-10和AES对树形大分子破乳剂SD-1的界面性质和聚集行为的影响,从界面膜角度分析2种降黏剂对稠油乳状液破乳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3种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在界面层中具有较快的弛豫过程,因而界面弹性模量显示出明显的频率依赖性。在SD-1破乳体系中加入降黏剂OP-10后,因OP-10分子与界面聚集体之间存在快速交换过程,使界面弹性模量降低,促使脱水率升高。在SD-1破乳体系中加入降黏剂AES后,因AES分子能够插入SD-1分子聚集体中,减弱AES分子极性头基之间的静电斥力;同时SD-1分子中的EO基团在水中吸附质子带微弱正电荷,与AES分子产生微弱的静电引力,形成层状结构的混合胶束,致使混合界面膜的界面弹性模量高于SD-1吸附膜,因而脱水率降低。
李美蓉丁俐刘娜唐述凯王伟林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脱水率降黏剂破乳剂
郑王稠油四组分组成和油-水界面膜黏弹性的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化学分离和元素分析方法分析了郑王稠油的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SARS)的组成,测定了含有分离的四组分的油-水体系的界面扩张黏弹性,考察了振荡频率及组分浓度对油-水体系界面扩张黏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郑王稠油四组分的油-水体系的界面扩张模量均随振荡频率增大而增大,随组分质量分数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含胶质、沥青质组分的油-水体系所形成的界面膜以弹性膜为主,抵抗形变能力更强;油-水体系中饱和分浓度增大,主要体现在其体相浓度增加,弹性模量变化不大,而黏性模量逐渐增大。含郑王稠油四组分的油-水体系的扩张相角均随振荡频率的增加逐渐减小,扩张相角由小到大的油-水体系为含沥青质的、含芳香分的、含胶质的、含饱和分的油-水体系。沥青质是四组分中对油-水体系界面膜黏弹性影响最大的组分。
尹志刚李美蓉蒲铭陈新德孙凯
关键词:四组分弹性模量相角
原子力显微镜与动态光散射研究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微观结构被引量:7
2013年
驱油用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性能优劣由其微观结构决定,优选研究HAP微观结构的方法,方便现场准确筛选功能良好的驱油聚合物。本文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不同浓度HAP溶液的微观结构,动态光散射(DLS)与AFM分析了粒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DLS测得粒径增大,粒径分布由单峰变为双峰;SEM观察到由无空间网络结构,到相对松散、易被盐破坏空间网络结构,再到不易被盐破坏的完整、致密的网络结构;AFM可以同时得到一定空间结构以及与DLS相符的粒径大小,三种方法综合比较发现,结合三种不同的表征手段能够较好的、较全面的表示HAP在溶液中的微观结构。
曲彩霞李美蓉曹绪龙张继超陈翠霞黄漫
关键词:微观结构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动态光散射
SH降黏剂对郑王稠油油水界面性质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以郑王稠油采出液为研究对象,配制航空煤油模拟油-水乳状液,研究了滨南利津联合站所用的SH降黏剂(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对油水界面张力、zeta电位、界面扩张流变性和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油水界面性质与模拟油-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SH降黏剂质量分数由0增至0.05%时,油水界面张力、油滴的zeta电位变化较小,而扩张模量由16.18 mN/m迅速降至4.60 mN/m,弹性模量由13.76 mN/m降至3.54 mN/m,黏性模量由85.12 mN/m迅速降至29.46 mN/m,脱水率由4.4%迅速增至83.1%,此时界面膜强度的减小是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扩张模量越小则乳状液稳定性越差;当SH降黏剂加量由0.05%增至0.3%时,界面张力由48.93 mN/m降至35.50 mN/m,zeta电位绝对值由7.83 mV逐渐降至3.95 mV,扩张模量、弹性模量、黏性模量逐渐增至7.38、6.42、36.52 mN/m,脱水率降至60.0%。SH降黏剂加量在低于0.3%的范围内,扩张模量与模拟乳状液的脱水率有很好的关联,可以用扩张模量表征模拟油-水乳状液的稳定性。
蒲铭尹志刚李美蓉丁俐孙凯陈新德
关键词:降黏剂稠油乳状液稳定性
水溶性降黏剂和油溶性降黏剂对油水界面膜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为揭示水溶性和油溶性降黏剂对采出液破乳脱水的影响,研究了聚氧乙烯醚型水溶性降黏剂(SH)和不饱和酸酯聚合物型油溶性降黏剂(SL)对胜利油田陈庄稠油采出液破乳的影响,通过扩张流变法和扫描电镜从界面膜角度分析了两种降黏剂对稠油采出液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SH浓度由0增至3 g/L时,采出液油水界面扩张模量由20.09 m N/m降至3.02 m N/m,脱水率由47.62%增至66.67%,界面黏性模量和弹性模量降低,相角由18.43o增至29.43o,SH分子可增大沥青质之间及胶质与沥青质之间的距离,使界面膜强度减小。SL浓度由0增至3 g/L时,油水界面扩张模量由20.09 m N/m增至34.76 m N/m,脱水率由47.62%降至6.80%,界面黏性模量降低的同时弹性模量增加,相角由18.43o降至9.83o,SL可增强沥青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沥青质表面呈现"鱼鳞"形状的规则排布,结构紧密,界面膜强度增强。SH有利于稠油采出液破乳脱水,而SL不利于稠油采出液破乳脱水。
丁慧丁俐宗倩宇李美蓉
关键词:破乳脱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