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4BA520A14)
- 作品数:5 被引量:73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源泉马月存高旺盛李向东李奇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四川盆地稻田多熟高效保护性耕作模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被引量:32
- 2006年
- 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对四川盆地稻田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多熟高效保护性种植模式进行生态经济评价。结果表明,油-稻-芋模式比油-稻传统耕作种植模式的农产品服务价值高32.42%,固定CO2和释放O2的价值高17.03%;麦-稻保护性耕作模式比麦-稻传统种植模式农产品服务价值高55.21%,固定CO2和释放O2的价值高9.40%。油-稻秸秆还田双免耕模式比油-稻传统耕作种植模式土壤积累有机质的价值高0.23%,农田生态系统维持营养物质循环的价值高12.35%;麦-稻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比麦-稻传统耕作种植模式土壤积累有机质的价值高0.39%,农田生态系统维持营养物质循环的价值高12.81%;稻草覆盖还田后油菜田的农田涵养水分价值增加11.66%,小麦田农田涵养水分价值增加32.63%。
- 李向东陈尚洪陈源泉高旺盛马月存马丽
- 关键词:稻田保护性耕作生态系统服务
- 四川盆地稻茬麦垄作栽培技术研究初探
- 垄作(Raised-Bed planting)已成功应用于水浇地小麦生产,但稻茬麦垄作栽培技术研究还是空白。2003~2005年,在四川省双流县和广汉市先后进行了稻茬麦垄作与平作的比较试验和垄作适宜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
- 汤永禄黄钢邓先和郑家国
- 关键词:稻茬麦垄作
- 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玉米种植投入调查被引量:5
- 2007年
-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东北粮食主产区榆树县的250户农户玉米种植中各部分投入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大量详细的微观信息,研究农户投入构成,各部分所占比重,以及当前生产上主要的肥料和农药使用情况,为栽培技术科学化研究和政府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调查户平均种植品种数为3.7个,户均耕地达到了0.97hm2,有接近30%的农户主要采用畜力耕作,人工播种的农户占的比重为35.6%,而人工收获为98%,在玉米收获期间有43.2%的农户雇工,雇工成本也占到了总投入的23%。肥料的投入占到农户总投入的40%,其中复合肥的使用比重占到了63.6%,N、P2O5、K2O平均公顷施用量为268.5kg、138kg和102kg;农药三大类中,杀菌剂有95.1%的农户使用,除草剂有53.4%的农户使用,杀虫剂的使用比重比较低,只有17.0%。结论:调查中玉米种植品种混杂,商品粮市场竞争力不强。虽然户均耕地较大,但机械化程度不高,人力作业集中在玉米收获期,雇工成本较高;化肥的投入量大,接近最高产量的施肥水平,高于效益最高的施肥水平,有调整的空间。复合肥使用比例较大,由于氮素缓释剂的应用还不成熟,而导致玉米生育后期的氮素供应不足造成减产。可以通过加强农户合作组织,实现土地统一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投入,提高粮食品质。
- 李奇峰陈阜张海林刘武仁边少锋
-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化肥农药
- 河南传统农业作物起源与耕作制度演变被引量:9
- 2006年
- 河南传统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河南传统农业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其耕作制度以精耕细作为主要特征,以多熟种植和间、混、套作为主要方式。从野生植物驯化为粮食作物到农作物育种;从传统农具的发明创造到精耕细作这种北方旱地典型耕作制度的建立和演变,河南传统农业长盛不衰,许多方面都处于当时全国乃至世界领先地位。河南传统农业作物起源以及耕作制度的演变过程,为当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和农业资源环境高效利用,为新时期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思考。
- 李向东郭天财高旺盛胡廷积
- 关键词:传统农业耕作制度
- 土壤风蚀影响因子与防治技术被引量:25
- 2006年
- 土壤风蚀是当今制约世界各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从土壤质地、风速、土壤湿度和植被覆盖等方面介绍了影响土壤风蚀的主要因素,并详细阐述了各个因素与风蚀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总结出了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几种能够有效防治风蚀的方法,并且通过比较各种防治方法的优缺点,提出目前解决中国土壤风蚀最可行的途径是保护性耕作为主,其他技术为辅;最后,借鉴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了目前土壤风蚀防治进展缓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 马月存陈源泉隋鹏尹春梅
- 关键词:风蚀风蚀量生物结皮
- 吉林省农田黑土肥力变化趋势及评价被引量:3
- 2008年
- 通过吉林省3个典型黑土实验点(15年玉米和水稻连作)的长期测定,对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数值化的方法对其综合肥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3个实验点均呈增加趋势;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平原玉米地呈下降趋势,而坡地玉米地和平原水稻田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速效磷含量3个实验点均下降明显。肥力综合评价表明,平原玉米地的综合肥力略呈下降趋势,而坡地玉米地和平原水稻田的综合肥力呈现上升趋势,总体反映出在常规管理条件下,典型地块肥力15年来没有严重的退化现象。
- 李奇峰陈阜张海林杨大成
-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黑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