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09FM030)

作品数:17 被引量:105H指数:6
相关作者:韩彬王勇付现桥李鹏程义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电子电信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电子电信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6篇相变
  • 5篇渗氮
  • 5篇离子渗
  • 5篇激光相变
  • 4篇渗硫
  • 4篇显微硬度
  • 4篇相变硬化
  • 4篇离子渗硫
  • 4篇耐蚀
  • 4篇耐蚀性
  • 4篇激光相变硬化
  • 4篇TA2
  • 3篇氮化
  • 3篇低温离子
  • 3篇低温离子渗硫
  • 3篇熔覆
  • 3篇激光
  • 3篇激光熔覆
  • 2篇氮化层
  • 2篇渗氮层

机构

  • 16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河南油田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浙江大学舟山...

作者

  • 13篇韩彬
  • 8篇王勇
  • 3篇程义远
  • 3篇付现桥
  • 3篇李鹏
  • 2篇绳以健
  • 2篇李美艳
  • 2篇薛敏鹏
  • 2篇曹宁
  • 2篇王勇
  • 1篇宋立新
  • 1篇仇性启
  • 1篇谷英翠
  • 1篇郭广飞
  • 1篇陈自振
  • 1篇王磊
  • 1篇万盛
  • 1篇张哲
  • 1篇周国刚
  • 1篇崔岗

传媒

  • 3篇中国激光
  • 2篇表面技术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 2篇中国材料科技...
  • 1篇焊接学报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材料保护
  • 1篇应用激光
  • 1篇中国表面工程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硬度铁基熔覆层组织、成分及耐蚀性被引量:21
2013年
通过在45#钢表面激光熔覆SDFe55合金粉末,制备高硬度(850HV0.2)铁基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子探针(EPMA)以及腐蚀实验设备研究激光熔覆层组织、成分及耐蚀性。结果表明,激光熔覆铁基涂层成型性良好,无裂纹、气孔等缺陷,熔覆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由γ(Fe,Ni)和M23C6型碳化物组成。由于大量奥氏体组织、致密细小的枝晶的生成以及碳化物的弥散分布,使激光熔覆层的耐蚀性较45#钢提高。此外,熔覆层晶界处Fe元素含量略低,Cr、Mo元素在晶界处含量略高于晶内,Ni元素在整个熔覆层中均匀分布,合金元素成分分布相对均匀对熔覆层的韧性和耐蚀性起到积极作用。
李美艳韩彬高宁王勇潘蛟亮
关键词:激光熔覆铁基合金耐蚀性
TA2表面激光氮化处理的研究
2011年
采用DL-HL-T型5 kW CO_2快速横流激光器对TA2进行了激光气体氮化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对激光氮化试样进行了微观组织、相组成分析;采用MH-3型显微硬度计和M283恒电位仪与M352测试分析软件对激光氮化试样进行了显微硬度、自腐蚀电位Ecorr和自腐蚀电流密度Icorr的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激光表面氮化处理,在TA2表面生成了以TiN为增强相的氮化区域。该区域由氮化层、热影响区和基体三部分构成,氮化层组织主要由TiN和α′-Ti组成,厚大约50μm,硬度比较均匀;热影响区分为两部分:靠近氮化层处为N在基体中的固溶体α′-Ti,靠近基体处为相变产生的细小针状马氏体。氮化层显微硬度高达HV0.01 1652.1,而基体仅为HV0.01 230。TA2激光气体氮化层的自腐蚀电位由基体的-210mV提高到-144mV,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为TA2的1/10,提高了TA2的耐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的性能。
付现桥韩彬王勇李鹏
关键词:激光技术氮化层显微硬度
复合处理技术在硫化物自润滑薄膜制备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渗硫层能有效降低零件的摩擦系数,提高零件的抗擦伤性能和耐磨性能,但是单纯的低温离子渗硫不能保证特定工况的生产要求,选用其它处理技术与低温离子渗硫相结合的复合处理方法可以制得表层软、亚表层硬的理想固体自润滑涂层。综述了离子多元复合渗法(S-N,S-C-N,S-O,S-Mo),两步法(喷丸和超音速纳米化处理与低温离子渗硫、预置薄膜涂层与低温离子渗硫、激光处理技术与低温离子渗硫),以及多种复合处理技术相结合法的特点和部分应用实例,着重介绍了每种复合处理技术的工艺。针对目前复合处理技术在固体自润滑薄膜制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复合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张蒙科韩彬
关键词:低温离子渗硫
热处理中高铬钢激光熔凝层的组织转变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激光熔凝处理方法对高铬钢进行表面强化,然后在300~650℃区间回火处理,利用SEM、XRD和TEM等手段分析热处理对激光熔凝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铬钢激光熔凝处理后,得到的奥氏体组织中合金元素固溶度较高且晶粒细小,具有较高的回火稳定性。激光熔凝层450℃回火后硬度开始升高,560℃时达到最大值(672 HV0.2),回火温度高达650℃时硬度迅速降低。450℃回火后细小M23 C6碳化物优先从过饱和奥氏体中析出,同时少量马氏体的生成使熔凝层硬度略有增加。560℃回火后由于M7 C3和M23 C6碳化物的析出、大量高硬度马氏体的生成以及位错强化的共同作用使硬度达到峰值,同时,马氏体组织中有少量的M3C渗碳体析出。650℃回火后基体完全转变为铁素体,析出大量层片状M3C渗碳体,硬度显著降低。
李美艳王勇韩彬宋立新程义远
关键词:高铬钢激光熔凝回火特性固态相变
37CrMoMn钢渗氮处理微观组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对37CrMoMn钢钻杆接头进行气体渗氮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硬度计及磨擦磨损试验研究了渗氮层的显微组织、硬度及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渗氮层厚达150μm,氮化形成的ζ-FezN相、ε-F-e3N相和Cr2N相等氮化物增强相,使表面硬度显著增加。渗氮层与基体材料相比摩擦系数显著降低,钻杆接头经过渗氮后,耐磨性提高了8倍。
周国刚陈亚斌赵志鹏韩彬
关键词:气体氮化显微组织耐磨性
TA2钛材激光相变增强离子渗氮层的组织与性能
2014年
采用激光相变硬化、离子渗氮及激光相变增强离子渗氮3种工艺对TA2钛材进行表面强化处理,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维氏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材料表面硬化层的物相组织、表面形貌、硬度和摩擦学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激光相变后,试样进行600℃×8 h的离子渗氮可抑制长时间高温渗氮引起的TA2基体组织粗化,获得组织合理、耐磨性能优良的渗氮层。
韩彬李鹏曹宁王勇
关键词:纯钛激光相变离子渗氮
低温离子渗硫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4
2014年
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克服了传统渗硫方法的不足,是目前最常用的Fe S固体润滑薄膜制备方法。由于存在理论研究尚未完善、应用材料相对单一、微纳米硫化物薄膜表征困难等问题,该技术的应用推广及其工业化进程受到限制。综述了离子渗硫技术在渗硫机理、工艺研究、硫化物薄膜表征及渗硫层摩擦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渗硫层减摩作用机理和当前离子渗硫应用的基体材料类型,指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崔娜韩彬王勇
关键词:低温离子渗硫
扫描速度对激光熔覆Ni基WC合金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4
2014年
在45钢表面激光熔覆镍基WC合金涂层,分析扫描速度对熔覆层的成型、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相组成以及耐磨耐蚀性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熔覆层组织致密,与基体有良好的冶金结合。扫描速度增大,熔覆层出现裂纹的倾向增大,底部柱状晶外延生长层宽度减小,组织晶粒细化,相组成种类几乎没有变化,显微硬度增大,耐磨耐蚀性提高。当扫描速度为200mm/min时得到成型性及耐磨耐蚀性优良的熔覆层。
崔岗韩彬崔娜于梦飞
关键词:激光熔覆镍基
镍基激光熔覆层纳米化、低温离子渗硫后的摩擦学性能被引量:10
2015年
为保证低温离子渗硫层的厚度与均匀性,用超声滚压技术将45钢表面激光熔覆镍基层纳米化,再低温离子渗硫。利用XPS和XRD技术分析了硫化物层的物相组成;在UMT-3型球盘式可控环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干摩擦和46号机械油润滑下熔覆层纳米化与否渗硫层的摩擦学性能,利用SOHIO型三维白光干涉表面形貌仪测量了磨痕三维形貌。结果表明:熔覆层纳米化后的渗硫层致密、均匀,表面S元素的质量分数由5%增加到13%左右,渗硫层中的硫化物以Fe S为主,Fe S2含量明显减少;干摩擦条件下熔覆层纳米化后渗硫层的摩擦系数由未纳米化的0.60降低到0.45,磨痕形貌窄而浅,摩擦学性能明显优于未纳米化的渗硫层。
韩彬张蒙科王志蒋丽媛
关键词:激光熔覆纳米化低温离子渗硫摩擦学性能
35CrMoA钢激光淬火/渗氮层中氮分布及耐蚀性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对35CrMoA钢进行激光淬火/渗氮复合处理,采用SEM,XRD,EPMA,M352腐蚀系统研究了激光淬火/渗氮层的显微组织、物相、N元素分布及耐蚀性,并与气体渗氮层对比.结果表明,激光淬火/渗氮化合物层中ε-Fe3N含量较高,ζ-Fe2N相较低,表面氮浓度较低,渗氮层中氮分布较均匀,氮浓度降低趋势平缓,普通渗氮层表面氮浓度较高,氮浓度陡降.激光淬火后表层晶粒细小,晶界及位错增多,使γ′相双向溶解速率大于ε相储氮速率,ε相和γ′相的阻碍扩散作用降低,白亮层厚度减小,渗氮层厚度增加.激光淬火/渗氮层中Ecorr值较气体渗氮层提高,自腐蚀电流由普通渗氮层的57.68μA/cm2减小到激光/渗氮层的3.166μA/cm2,其耐蚀性提高.
程义远王勇绳以健陈延坤薛敏鹏
关键词:激光淬火渗氮氮分布耐蚀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